「2020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台灣取得主辦權 引領國際合作潮流

by | 11 月 8, 2019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與義守大學宣布取得「2020第一屆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主辦權,將與國際健康識能學會(IHLA)合作,於明年 10 月 26至28 日在高雄舉行這場全球健康識能盛典。


逾 60 國、800 多位重量級專家共襄盛舉

這是國際健康識能學會首度舉辦高峰會,估計屆時將有超過60個國家、逾800名相關領域專家參與,其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美國衛生部代表等國內外重量級專家學者與政府相關主管人士。將聚焦於「健康識能與健康平權」、「健康識能全球政策」、「健康識能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以及「健康識能數據化與智能時代」等議題。
峰會期間除匯集全球主要健康識能專家與重要人士進行實質交流,也將藉此展現我國健康治理成就,提升臺灣整體醫療事業國際形象,帶領新的國際衛生合作潮流。

國際健康識能學會成立於2016年,匯集歐洲、亞洲與美洲全球80多個國家、超過1,000人個人會員。這次「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除台灣義大醫療財團法人提案爭取舉辦,其他包括瑞士、荷蘭、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家醫療相關組織也積極爭取辦理這場峰會,經由三輪激烈競爭、最後才決定由票選第一名的台灣義大獲得主辦權。


30%國人健康識能不足 錯誤保養健康反而糟?!

什麼是「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簡單的說,就是民眾獲取、理解、判斷、執行健康相關決定的能力。

台灣雖然醫療資源取得容易,但國人仍有將近三成健康識能不足〔1〕!研究顯示,當健康識能不足,不僅正確服藥的能力較差、理解藥物標籤的能力較弱、流感預防接種率較低、癌症篩檢使用率較低,連住院與急診機率較高〔2〕
  
此外,因為對自我健康狀況描述有困難,甚至無法說出自己正在使用的藥名,不知如何提問、經常「沒問題」,影響與醫療人員溝通。較難遵從醫囑,可能經常錯過看診日期、未規則服藥,甚至有較高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網路、社群媒體大量健康資訊傳布,但其中真偽摻雜,民眾在健康識能不足的情況下,還可能因為誤信錯誤資訊、個人健康受損。

例如,義大醫院就曾經接獲有糖尿病患者,誤以為水果很健康、多吃應該無妨,毫無節制結果造成「血糖飆超高」!也有骨質疏鬆症患者,以為只要吃「維x力」等葡萄糖胺產品保養即可,結果不僅無助骨密度提升、甚至骨折就醫。


提升健康識能。一成醫療支出輕鬆省

健康識能不足除了影響個人健康照護結果,也導致醫療費用的增加,估計因健康識能不足而額外增加的每年總體醫療費用比率達 3-5% 〔3〕。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夠提升民眾健康識能,有節省一成醫療支出左右〔4〕

國健署從 106 年開始,將健康識能列入健康醫院認證標準中,要求醫院推動相關策略,使就醫者更容易獲得、理解、應用資訊及服務〔5〕。打造健康識能友善環境。

以義大醫院為例,近年來除維持傳統衛教講座,提升工作人員健康識能,也使用包括圖文、口語、影音或是數位資訊等讓病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健康資訊溝通。連近年火紅的AI機器人,也成為健康識能小尖兵。


AI機器人 互動中獲取新知能!!

「跟傳統衛教最大的差異,是使用者參與溝通過程、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以義大推出到減重AI機器人為例,醫師指出,機器人平常會在候診區,利用民眾等候健檢的空檔與民眾互動,利用互動過程輸入的個人化資料,像是自我喜好、價值觀、喜歡什麼樣的方式控制體重、是否有共病等危險因子等,再透過機器人內建軟體做出決策給病人參考。「這個過程是在病人完全了解資訊的情況下,找出最符合需求的共享決策!」而且在溝通過程中,醫院透過影片等健康識能友善教材,讓民眾知道每份食物的熱量、什麼是動態什麼是靜態活動,「一方面利用易懂的教材讓民眾輕易獲得正確知識,或是提供他們得以獲取健康資訊的管道,誘導他們做出決定,並去執行對他們健康有利的做法,不知不覺中實行並提升健康識能」!

相關台灣健康識能數據化與智能研究成果,屆時也都將展現各國專家眼前。

1. Shoou-Yih D Lee, Tzu-I Tsai, Yi-Wen Tsai &,Ken N Kuo ,BMC Public Health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614 (2010)
2. Berkman, N. D., Sheridan, S. L., Donahue, K. E., Halpern, D. J., & Crotty, K. (2011).
3. Eichler et al., 2009 Low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outcome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nals ofInternal Medicine, 155(2), 97-107.
4. Vernon J, Trujillo A, Rosenbaum S, DeBuono B.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7.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107 年健康醫院認證作業說明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