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怎麼辦? 開刀並非唯一解

by | 7 月 9, 2019


記者:黃心瑩報導

有位42歲的陳小姐因為經血過多感到很困擾,不僅經期前兩天幾乎每小時都必須更換衛生棉,甚至血量太多造成貧血,精神不好,根本無法好好上班,只好求助醫師;這才發現血紅素數值低至5-6 (成年女性正常值為11-16),超音波檢驗後發現子宮內有肌瘤,因為日常工作繁忙,較難安排時間開刀。正在煩惱不已時,有朋友向其建議切除以外的治療方式,經過醫師使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後已痊癒,身體恢復健康,又能正常生活與工作。

經血過多造成貧血 嚴重將影響心臟功能

收治該病例的台北榮民總醫院介入性診療放射科主任沈書慧表示,肌瘤為3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隨著年紀增加,罹患機率增加。因為肌瘤受到雌激素影響,到更年期之後就無大礙;但也因為太常見,常被忽略,若症狀有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盡速就醫診治。肌瘤所造成的症狀依其生長位置及大小而有不同,若太大可能造成小腹膨出,前傾壓迫到膀胱可能造成頻尿,更常見的症狀為痛經,經血過多及後續造成的長期貧血,除了日常精神不濟之外,還會增加心臟負荷。

不想開刀! 可選藥物治療或動脈栓塞

不過,肌瘤並非造成痛經及經血過多的唯一原因,也可能是合併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腺症等其他原因,因此正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沈書慧主任說明,一般子宮肌瘤的診斷是以超音波檢查來確認。若有診斷上的不確定會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檢查來釐清肌瘤的數目,位置、大小、血流豐富程度、是否合併子宮內膜異位、以及排除惡性變化的可能。目前治療方式除了手術之外,還有口服賀爾蒙拮抗劑、黃體素受體調節藥物,子宮內投藥系統、海扶刀、以及子宮動脈栓塞。每種治療都有其優缺點,如何選擇治療方式主要依照肌瘤特性及患者需求。比如說,對於高血流性的肌瘤,可以選擇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但這個治療有可能影響到卵巢的血流供應,有可能會影響卵巢功能,因此對於較年輕有生育考量的女性,可先以藥物治療控制症狀。

使肌瘤縮小 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幫大忙

沈書慧主任表示,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同時適用於單發或多發性肌瘤。進行方法是由放射科醫師利用血管攝影定位,把栓塞微球注入子宮動脈,阻斷肌瘤的血流供應,使肌瘤慢慢萎縮而改善臨床症狀。多數病患只需住院一至二天,術後大概只會有3-5天微微悶痛感。統計上三年症狀控制有效率可達90%,五年約70%。若肌瘤太大(大於10公分以上),則可以先以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縮小肌瘤體積後再進行栓塞,可以達到較高的完全栓塞率。這個治療侵入性低,安全性高;若痛經、經血過多已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又不想要開刀的肌瘤患者可考慮。沈書慧主任也強調,對於子宮肌瘤的治療並沒有哪一種療法是萬靈丹,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必須要依照肌瘤特性及患者本身的需求。建議與醫師詳細討論並保持良好溝通,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很常見,治療很多元


子宮肌瘤手術前,妳可以做好準備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