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車禍別亂搖傷者 – 急性脊髓損傷(懶人包)

by | 4 月 20, 2019

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了腦部與脊髓,脊髓由神經細胞組成,接在腦部的下方,脊髓內會分成不同的神經通道,連接身體的不同部位。摸摸背後,是不是有一節節的脊椎骨呢?脊椎骨內形成一個通道,保護著脊髓神經,讓脊髓一路往下,抵達大概腰部處結束,再更往下則是一些神經根。


你可以說脊髓是輸送訊息的高速公路,我們身體、四肢接收到的觸摸、冷熱、疼痛等各種感覺,會經由脊髓的不同路徑傳送到腦部。大腦決定要啟動某些動作,像要左手拿起碗,右手拿著筷,也得經由脊髓傳送訊息置各處肌肉。
雖然脊髓受到我們一節節的脊椎「龍骨」保護,但在猛力撞擊下,被包覆在脊柱裡的脊髓神經可能因震盪而水腫、瘀青、受傷,脊椎骨頭、椎間盤都可能破裂,其碎片會刺傷脊髓神經。脊髓神經一旦受傷,後果通常很嚴重,想想看,主要傳遞訊息的高速公路被打斷,很多地方都會停擺!


高達一半的脊髓損傷患者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多數是男性。

造成急性脊髓損傷的原因中,交通事故造成的傷害是最常見
的,不管是行人被車撞,還是騎機車摔車後撞到路上,都是急診室內最常見到的景象。

第二常見的原因是高處墜落,工程進行中在無防備的狀況下摔到地上,像漫威宇宙裡鋼鐵人的好友「戰爭機器」就是從高處墜落後而脊髓嚴重受損,導致半身不遂。

有些脊髓損傷則來自於運動傷害,像是想玩跳水但泳池的水不夠深,一跳就撞向泳池底部的地板,玩彈跳床也有危險,尤其是被他人彈跳時造成的二次震盪意外震倒時,常毫無防備而容易受傷。其他像足球、橄欖球、籃球等衝擊力很大的運動,若球員相撞後倒到地板,也可能帶來脊髓損傷的意外。事故鬥毆、棍棒亂打、刀傷槍傷同樣會造成脊髓損傷。

這以上講的都是意外事故,或許有些人覺得自己多小心就不會遇上,但其實有些患者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退化、癌症、感染等問題,同樣也可能遇上脊髓損傷的事件。

脊髓損傷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則要看脊髓在「哪個位置」受傷,和脊髓受傷的「嚴重程度」

脊髓受傷位置愈高位(愈靠近頸椎),症狀就會愈嚴重。想想看,受傷位置在頸部的神經,就像高速公路一出首都就壞掉那樣,代表大腦的命令只能往下傳到頸部,就沒法再控制更下面的了。手、腳、軀幹等周邊的感覺想要回傳,也只能到頸部就上不去大腦了。因此如果傷在頸椎,患者可能會喪失控制手和腳肌肉的能力,四肢癱瘓,不僅如此,胸部的肌肉也無法動,需要呼吸器。如果受傷位置在腰椎,則會影響雙腳的運動、感覺,並影響到腸胃道和膀胱的控制。

我們平常若講到「四肢癱瘓」(Tetraplegia),代表手臂、軀幹、腳均無法活動,頸椎受傷可能會導致四肢癱瘓。

至於腰椎受傷引起的「半身癱瘓」(Paraplegia),代表下半身,從軀幹下方、骨盆、和腿部無法活動。這樣的半身是指「下半身」,和腦中風後的引起的肢體無力不一樣,腦中風後的肢體無力指的是身體的「左半邊」或「右半邊」。


脊髓受傷的嚴重程度可以初步分成「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完全損傷代表在這個位置以下的感覺及運動控制都失靈。不完全損傷可以分成很多不同型態,有的是左半邊或右半邊的脊髓受損,有的是前側兩邊都受損,有的是中心受損,當不是完全都受損時,患者可以有部分的感覺,或運動控制。

根據脊髓的受傷位置不同,受傷程度不同,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但整體來說,這條控制感覺、運動的路徑出錯之後,患者都可能會肌肉無力,無法自由控制手、腳、軀體的動作;感覺不到冷、熱、碰觸;總覺得像被針刺的痛感;無法控制大小便;出現肌肉痙攣和反射異常等諸多問題。


很遺憾的是,一旦脊髓受傷瘀青,其實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反轉這個傷害。以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還無法帶來全面的「神經再生」。到院後若確診為脊髓損傷,醫師會視情況替患者注射類固醇減少脊髓神經的發炎腫脹;考慮用手術穩定破裂、斷掉的骨頭,或移除部分椎間盤,減輕突出椎間盤對脊髓帶來的壓力。並決定是否用呼吸維生器材輔助呼吸,整體來說,患者很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住院及復健過程。記得,脊髓損傷的意外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對任何人的生命都會帶來愁雲慘霧,揮之不去的陰霾。


行文至此,還是得老調重彈,提醒大家預防意外的重要性。

注意行車安全,尤其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酒醉駕駛造成不少性命損傷,請不要做這種不愛惜自己也不愛惜他人性命的事情。坐汽車的時候,車上每位乘客務必要使用安全帶,而且務必要讓兒童與幼兒坐在安全座椅內。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不要坐在前座,不然安全氣囊一爆開會受傷嚴重。

這些或許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不是新聞,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會覺得有很多「但是…」而無法做到。假使常常心存僥倖地想著:「車子開著開著小孩在哭,我抱著小孩一下!」或「只要十分鐘,我喝的也不多,就開回家好了。」意外很快就會跟著到來。

脊髓傷害也常來自運動,因此運動時各種防護措施要做好,該戴護具的要記得戴。想跳水的話,泳池深度要超過3米七,不確定水有多深的時候,都不要跳水不要去玩彈跳床,尤其一個平面連結多個彈跳床的那種遊戲場,他人的彈跳會造成許多二次震盪傷害,十分危險


萬一不幸發生意外,如果是受傷時若有以下症狀,就要有「脊髓損傷」的警覺,千萬不要再亂動。

● 突然之間背很痛

 身體任何部分覺得無力、動彈不得

 手、腳、指頭等處覺得麻木、有刺痛感

 大小便失禁

 呼吸不順

這裡要請大家注意的事是,如果你發現小孩或親友車禍、撞擊後受傷了,要先想到「脊髓損傷」,請不要把小孩抱起來搖來搖去,試著搖醒他!這是很不好的,如果面前的這個人因為撞擊後因為傷勢過重而失去意識,可能起因於顱內出血或大量出血,這都不是搖一搖就會醒過來的,但晃動病人會造成更嚴重的脊髓傷勢,局部出血、腫脹、發炎愈厲害,後來患者就愈難復原。

在救護人員還沒抵達之前,可以在患者脖子、頭部的周圍墊上衣物或厚毛巾,盡量減少頭頸部的動作,讓患者平躺。固定很重要!固定很重要!固定很重要!然後記得對著有明顯出血的位置壓迫止血

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會讓病人躺上長背板,並用組合式的固定塊、頸圈等固定患者的頭部、頸椎,目的就是要減少脊髓受傷惡化。所以記得!千萬不要亂搖患者!即使你覺得患者非車禍撞擊,而是暈倒、癲癇而失去意識,患者也可能在倒下去的那一剎那,因為撞擊身邊的物品、撞到地上,導致了頭部、頸部受傷,這時也不要亂搖患者

務必記得,萬一受傷,都要有可能會脊髓損傷的警覺!減少晃動移動患者,才能減少傷害。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30多歲的陳女士意外發現乳房內有3公分腫瘤並已轉移至淋巴結,確診為早期HER2陽性乳癌。」戴明燊醫師建議標準治療方式應先接受化療加HER2標靶藥物的術前輔助治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雖然患者乳房的腫瘤完全消失,但在淋巴結中仍發現兩顆殘存癌細胞。戴明燊醫師強調:「對這位患者來說,術後輔助治療至關重要,這也是她唯一的治癒機會。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來清除殘存的癌細胞,防止復發,避免病情惡化至乳癌晚期。」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IL36RN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利用短短十分鐘,躺在地墊上練習核心。穩定核心軀幹後,走路、跑步的速度都能更快更俐落,練習球類或其他運動也能更快上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