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要命的疾病–主動脈剝離,患者在幾秒內,從「原來好好的」,突然有「強烈撕裂性的胸痛」。
要了解主動脈剝離,我們得先看看血管的構造,血管壁分了三層,內層、中層、外層,血液原本在內層流動。如果主動脈壁結構受損,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液經由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內層和中層分開,血流在這空間內流動,我們稱為「假腔」,這會壓迫到原本血液流動的「真腔」。
主動脈剝離後,血液流到錯誤的位置,原該送進各器官的血流必受影響,我們的大腦、腸子、腎臟、雙腳等器官就接收不到主動脈該送來的血液,因而產生缺血性症狀。所以主動脈剝離是急重症,可能引發急性心衰竭、腦中風、腸缺血、急性腎衰竭、肢體缺血、或甚至死亡。
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最典型就是胸痛!這種痛是強烈、撕裂性的胸痛及上背痛,痛感可能延伸至脖子或下背,可以在幾秒內,患者就從不痛,演變成這輩子從未經歷的痛感,說這是「此生最痛的胸痛」,最常發生在六十到七十歲的男性身上。
而要避免主動脈剝離,好好控制血壓是最必要的。血壓高直接就會傷害血管健康,增加主動脈結構受損的機會。因此超過四十歲後,最好在家放個血壓計,每天監測血壓數值。有抽菸習慣的人也要趕快戒掉,菸草對血管也很傷。平日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好好控制體重,才能減少血管動脈粥狀硬化的機會,對健康有益。
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治療困境,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PCNSL標靶治療解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經過討論後,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申請使用標靶藥物–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因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且治療方式從住院化療轉為門診口服,大幅改善了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