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看來硬梆梆,但裡頭其時不斷改變,「蝕骨細胞」能移去老舊骨質,「造骨細胞」會製造新鮮骨質取代。年輕時我們「造骨」的速度高於「蝕骨」速度,到三十出頭前骨質密度持續變高。大約到了三十五歲以後,「蝕骨」速度開始高於「造骨」速度,骨質密度逐漸走下坡。
骨質流失後代表著骨質變脆,更容易斷裂,骨折危險性大幅上升。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最容易出現在脊椎、髖部、和手腕這幾處。尤其女性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女性骨質疏鬆的機會是男性的六至八倍。體重過輕,缺乏運動,抽菸,缺鈣或維生素D不足,甲狀腺機能亢進、早發性停經、飲酒過量、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也都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所以年輕時最好養成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繼續延長我們骨骼的「耐用年限」。做一些負重型態的運動,跳繩、快走、慢跑、爬樓梯等運動會讓骨頭承受身體重量並做出移動,能提升骨質密度。游泳、騎腳踏車雖然也是好運動,但較無法提升骨質。
要維護骨質,鈣和維生素D都要補足,平時飲食中要喝足量的牛奶,吃優格及起司來補充鈣質。吃鮭魚、鮪魚等則有維生素D,能調節骨質生成。一般人在防曬做好的狀態下接受適量陽光照射,能夠補充維生素D。假使抽血後發現維生素D數值偏低,記得向醫師諮詢後再補充維生素製劑,否則維生素D過量也對身體不好。避免吸菸、喝酒過量、喝太多咖啡、或吃得太鹹等對骨質沒好處的習慣。
骨質疏鬆的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若發現自己或家人開始駝背、腰酸背痛,或因輕微碰撞就發生骨折,就要注意是否有骨質疏鬆,就醫檢查,並遵從醫師建議的運動處方。針對骨質疏鬆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各有其優缺點,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提醒大家,從年輕就開始從運動及飲食保護骨質,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銀髮族的天敵 – 骨質疏鬆(懶人包)
骨質疏鬆症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醫師告訴您
肌肉變少、肌力變差的 – 肌少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