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尿燒灼又刺痛!根治膀胱炎、尿道炎,醫師圖文解說

by | 7 月 24, 2018

「醫生,我最近覺得尿尿好臭喔!尿尿的時候還覺得刺刺痛痛的。」

聽完這樣的描述,醫師大約就能猜出患者的狀況來自於「泌尿道感染」。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泌尿道感染其實非常常見!


若用「泌尿道」來稱呼這個感染時,大家會覺得很生疏,但其實我們的泌尿系統包含了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腎臟是負責製造尿液的主角,做出尿液後尿液就先經過輸尿管,抵達膀胱後,膀胱就負責貯存尿液。
當膀胱裡的尿液積存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產生尿意(就是想尿尿啦),走到廁所解放時,膀胱平滑肌會收縮,迫使尿液離開膀胱、通過尿道,再排出體外。因此這幾個器官就構成了我們的泌尿系統。而泌尿道感染的意思是這幾個器官感染發炎,也就是說,你比較常聽到的「膀胱炎」、「尿道炎」都包含在泌尿道感染的範疇裡。


而說到泌尿道感染的時候,很多人會問:「尿尿不是本來就很髒嗎?為什麼還會感染呢?」其實泌尿道跟腸胃道不一樣喔!尿液原本是「無菌」的,並不骯髒,當直腸來的細菌跑到尿道後,只要膀胱有定期排空,把細菌沖走,就會再度無菌。


而泌尿道感染大多屬於「逆行性感染」。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剛剛說,尿液是從腎臟製作後,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被排出體外,如果照著這個方向走,就教做順行。如果完全倒過來,從尿道、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就叫做逆行。而多數的泌尿道感染的細菌來源,是從尿道口進入的,再「逆流而上」進入膀胱、輸尿管,最後抵達腎臟,因此就稱為「逆行性感染」。

不過絕大多數的泌尿道感染的細菌並不會一路殺到腎臟這麼遠,而是多侷限於尿道和膀胱,因此大家比較容易聽到尿道炎、膀胱炎這樣的感染。只有患者免疫力差,病情較嚴重的時候,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才會侵襲到輸尿管與腎臟。造成腎臟感染後,細菌有機會侵入血液,引發菌血症,造成全身性感染。


通常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很典型,因此醫師常常在門診間一聽患者的主訴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像是尿道感染發炎時,患者會說解尿時感到燒灼、疼痛。當細菌進入膀胱進展為膀胱炎,有機會出現血尿,而患者會感到下腹悶痛,重重的不舒服。這時尿液裡已經孳生了大量細菌,因此顏色不像平常那樣清澈,而會變得混濁,甚至發出異味。


另外,由於膀胱發炎受到刺激,患者會一直有想尿尿的感覺,變得很頻尿,但每次卻都只尿出一點點,甚至可能出現尿失禁。隨著細菌滋生,患者會開始出現畏寒、發燒等全身性症狀。若已經開始腰痛、背痛,就要很小心是否泌尿道感染的程度已經變嚴重,細菌已逆行進到腎臟。


我一直對一位小孩病人印象很深刻,六歲的她因為高燒不斷住進了兒科病房,身體檢查時,我們會敲敲患者的後腰處,一敲下去,原本笑咪咪的孩子就突然大叫「好痛啊」,果然超音波檢查就看到她的腎臟已有化膿,檢驗尿液,培養起來也是有細菌生長的,確診為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細菌已經逆行到腎臟大肆破壞了!幸好經過抗生素治療後,小妹妹的狀況就改善許多。住院期間她每天在病房散步時總是一臉開心,不少病童家長都會問:「妹妹你為什麼住院?」她都會手扶著點滴架,另一手放在後腰處,挺著身子說:「我這裡化膿喔!」代表自己腎臟因泌尿道感染而膿瘍。

這故事其實是個很經典的教案,怎麼說呢?首先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是個女性。女性同胞們一定都對尿道炎、膀胱炎不陌生,甚至可能很多女生都曾經歷過泌尿道感染。因為細菌進入泌尿系統的第一個關卡是尿道,而女生的尿道比男生短,因此陰道及肛門附近的細菌很容易侵入,所以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會比男生高很多。

這個小妹妹還會憋尿、少喝水,因為她覺得幼兒園的廁所很噁心,不敢去上,在學校極少去上廁所,當然也不敢喝太多水。這是年紀較小的孩子泌尿道感染的常見原因 – 因害怕不同環境而拒絕上廁所,或因不想中斷玩樂而不願喝水不願上廁所,這些都是家長老師該特別注意並叮嚀改變的部分。

大人如果忙於工作、打電動,而無法順利解尿的話,同樣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另外,停經後的婦女其女性荷爾蒙濃度大為降低,也較容易出現泌尿道感染。有些人則是泌尿道天生構造異常,或患有泌尿道結石等阻塞性疾病,或有糖尿病,或是因臥床等長期放置導尿管,都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患者若因泌尿道感染的症狀(解尿燒灼感、尿有異味、發燒)求診後,醫師會安排尿液檢查分析,看看患者尿液中是否有過多白血球或細菌,這是診斷泌尿道感染的利器。必要時,醫師會進一步安排尿液培養,確認致病菌種,再根據尿液培養結果選擇最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倘若身體檢查發現患者有背部敲擊痛(正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小女童案例),代表感染已延伸到腎臟,這時醫師還會安排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確定感染的嚴重程度及引發的併發症。


而患者在懷疑自己有泌尿道感染時,務必多喝水,多排尿,有些患者因為擔心頻尿所以不敢喝水,其實這時候最需要的反而是多喝水,才能夠盡快將細菌排乾淨,避免病情惡化。當然,情況沒改善就要盡快就醫,大多數患者只需要口服抗生素就能解決泌尿道感染。

倘若延誤了病情,就會像案例中的小妹妹患者一樣,細菌一路逆行而上,使腎臟受到波及,這時需要住院使用抗生素針劑,而發生腎臟膿瘍的患者還需要經皮穿刺引流膿瘍。

記得,「多喝水,不憋尿」是預防泌尿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容易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朋友們也要注意,上完廁所在擦拭下身時,要記得從前面往後面擦,千萬不要從後面往前面擦,否則會將肛門附近的細菌帶到尿道口。還有,使用衛生棉或衛生護墊,要記得按時更換,才能減少細菌滋生並進入尿道的可能性。

其他泌尿問題看這裡!

驗出尿蛋白,就是腎臟病嗎?腎臟科醫師來解答

血尿原因很多種,小心檢查莫輕忽(懶人包)

頻尿、夜尿該處理攝護腺,而不是吃膀胱丸!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30多歲的王小姐因為健檢而確診早期乳癌,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醫師建議術後進行HER2雙標靶治療。 「醫師,如果做HER2雙標靶治療,是不是每次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呀?」王小姐問,由於平時工作相當忙碌,讓她很擔心後續治療的安排。 「依照妳的狀況,HER2雙標靶治療能夠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因傳統HER2雙標靶治療是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已經有皮下注射新劑型,每次只要幾分鐘,可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方便很多!」...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