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痛但硬硬的 – 睪丸癌(懶人包)

by | 6 月 8, 2018

卵巢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女性生殖器官癌症,那男生的生殖器官會不會有癌症呢?會!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是怎樣的情形。


睪丸是男性生殖器的一部分,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製造男性荷爾蒙,另一個是製造未成熟的精子,新生的精子會被送往副睪丸(epididymis)貯存成熟。

睪丸癌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但最容易發生在15到35歲之間的青少年及輕熟男。根據民國103年癌症登記報告,睪丸癌的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21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35位。當年初次診斷為睪丸癌的人數為248人,因為睪丸癌死亡的人數是10人。


既然睪丸的功能不只一種,裡面含有的細胞類型就不僅有一種,而且睪丸內這幾種類型的細胞都有機會發展成癌症。治療上並不一樣。

九成以上的睪丸癌來自生殖細胞 – 也就是製作精子的細胞–的變化,最常見的是「精細胞瘤(Seminomas)」與「非精細胞瘤(Nonseminomas)」。

一般來說,精細胞瘤長的比較慢,目前發生率逐步上升,典型好發於25歲到45歲的男性。但假如一位超過65歲以上的男性罹患了睪丸癌,最有可能的癌症型態就是精細胞瘤。約有一半的睪丸癌患者屬於精細胞瘤這個分類。

非精細胞瘤長的快,比較容易轉移到身體各處其他器官,患者常是年紀輕輕就罹患非精細胞瘤。非精細胞瘤算是一個統稱,裡面又包含了睪丸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卵黃囊癌(yolk sac carcinoma)、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畸胎瘤(teratoma)等不同類型的腫瘤。有些睪丸癌甚至包含了兩種以上的變性細胞型態,屬於混合型的生殖細胞瘤。

雖然這部分的知識比較難以理解,但要跟大家說明的是,睪丸癌還會被細分成不同細胞型態分辨是哪種睪丸癌會關係到之後的治療方針,是很重要的事情。


至於大家是怎麼樣發現自己有睪丸癌的呢?最常見的情形,是患者意外在一側的睪丸局部,摸到無痛性腫脹或硬塊。有人說,就覺得自己陰囊重重的,或是抱怨下腹、腹股溝處有沉重感或悶痛感,讓醫師做身體檢查時發現的。

當睪丸癌轉移到鎖骨上淋巴結時,患者症狀會是在脖子附近摸到腫塊。若睪丸癌轉移到縱膈腔或肺臟,則會讓患者容易咳嗽、覺得喘、甚至出現咳血。有些類型的睪丸癌因為會影響到荷爾蒙分泌,而讓患者有男性女乳症,原本平坦的胸部變得像女性一般微微隆起。

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雖然最常見的睪丸癌症狀是摸到無痛性硬塊,但這並不是說,摸到睪丸有腫塊就一定是癌症了!還有一些情況,像是副睪發炎、睪丸扭轉、疝氣、精索靜脈曲張、陰囊積水、梅毒或肺結核感染,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睪丸腫塊。若對自己的睪丸有所疑慮,還是要就診讓醫師檢查。


就診時若醫師認同這個陰囊腫塊很可疑,通常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在患者平躺,腳張開的狀況下,於陰囊皮膚上塗上凝膠,以超音波探頭檢查陰囊內狀況。看看腫塊是在睪丸內還是在睪丸外,是液體狀的還是實心腫瘤。

假使在超音波下這個腫瘤真的令人懷疑是睪丸癌,而非疝氣或副睪發炎等其他原因,醫師會考慮幫患者安排腹部骨盆腔的電腦斷層,做更詳盡的評估,並檢查胸部X光是否有可疑陰影,以作為初步癌症分期的參考資料。同時安排抽血驗AFP(胎兒蛋白)及β-hCG(β-人類絨毛膜激素)等癌症指數,看看是否升高,以作為診斷的參考。

由於醫學上並不建議對睪丸腫瘤做切片檢查,假使臨床判斷讓醫師懷疑睪丸癌的可能時,就要考慮切除睪丸手術。手術後再分析檢體屬於哪一型態的睪丸癌。睪丸切除手術幾乎適用於所有分期及所有型態的睪丸癌。醫師還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在腹部劃個刀口,加做後腹腔淋巴結廓清手術。


確診為睪丸癌後,我們就要開始確定癌症分期。睪丸癌可以從血液或淋巴擴散,因此醫師會依據患者的分期和細胞型態,決定是否加做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即使睪丸癌已經轉移到身體他處,還是有機會治癒的。

○ 第一期:癌症僅存於睪丸

 第二期:癌症轉移到腹腔淋巴結

 第三期:癌症轉移到肺臟、肝臟等其他器官


最後,我們補充說明罹患睪丸癌的危險因子。

隱睪症(Cryptorchidism)

胚胎剛在媽媽肚裡發育時,其實睪丸並不位於陰囊裡面!而是位在胚胎的腹腔內!在媽媽懷孕七個月左右,男孩的睪丸才漸漸往下移動,大多會在出生前通過腹股溝進入陰囊,不過約有2%的足月兒及20%的早產兒會出現隱睪症,也就是睪丸沒有進入陰囊內。

有隱睪症的人,罹患睪丸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四到八倍。原來,睪丸需要在溫度低一點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育、運作,但腹腔內的溫度太高,睪丸會長不大,甚至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此外,睪丸過熱還容易使睪丸內的細胞病變,因此增加了日後罹患睪丸癌的機率。若較晚發覺孩子隱睪,孩子接受手術矯正後罹患睪丸癌機率仍比一般人高。

 基因變異:例如唐氏症、克氏症候群(Klinefelter syndrome)等基因異常等疾病

 睪丸癌的家族史:一等親(爸爸、兒子)罹患睪丸癌的話,此人罹患睪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

 不孕症:當探究不孕原因時認為是男性因素的話,此男性罹患睪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

 環境因素:有些研究認為工業環境暴露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睪丸癌的機會。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