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聽不到,就醫要趁早 – 突發性耳聾

by | 6 月 23, 2018

「醫生啊,我兩天前開始右耳突然聽不太清楚耶…」 


「還聽到一些轟轟的聲音,我本來以為是手機壞了,但是用另一耳聽又正常…」 


曹先生來門診時顯得有些焦慮,他今年 45 歲,健康狀況大致良好,是位小吃攤老闆,常常需要在吵雜的環境下和客人搏感情。然而這兩天由於右耳的狀況,導致溝通變得很吃力,常常需要對方重複講好幾次,讓他感到困擾又尷尬。 


耳鼻喉科醫師聽完他的敘述,仔細檢查耳朵無明顯異狀後,下一步就是幫他安排詳細的聽力檢查了。看到聽力檢查報告,果然是心中預想的那個狀況… 


「曹先生,你右耳的聽力的確變得很差,這個狀況叫做突發性耳聾…」 




關於突發性耳聾,您必須先知道的重點 


「突發性耳聾是急症,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聽力進步的機會比較高。」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顧名思義就是突然就耳聾、聽不清楚了。它有個可能更廣為人知的名稱,叫做「耳中風」。如同曹先生的狀況,患者會發現某一耳的聽力突然變差,可能是一覺醒來、講電話時發現電話聲怎麼變小聲了(有些人可能以為是電話壞了)。


不過,要留意的是,雖然稱為耳聾,但有些患者一開始可能不會察覺聽力變差,而是覺得耳朵好像被東西塞住,或是突然出現耳鳴、頭暈等症狀。 大多數患者都是單側發生,只有不到 5% 的患者同時兩側發生。 


而在醫學上,要精確地診斷突發性耳聾,需要三個要素,您可以簡單記為「 333 原則」,也就是在 3 天內發生聽力下降、做聽力檢查發現有連續 3 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 30 分貝。 


正因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所以對於這個疾病有所認識,是很有幫助的。有鑑於此,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也有針對 18 歲以上成人的突發性耳聾提出治療指引,在本文將會為您摘錄其中的重點內容喔,一起往下看吧! 







先了解聽力變差:一次搞懂聽力障礙有哪些種類

我們的耳朵是相當精緻又複雜的器官,由外到內可以分成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大部分。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這過程牽涉到許多有趣但複雜的機轉,要詳細解釋可能會讓人昏昏欲睡。


不過,您可以這樣理解:聲波先到達外耳的耳廓,經過中耳的耳膜和聽小骨「放大」後,再傳入內耳的耳蝸,最後透過聽神經,傳到大腦負責接收和解讀聲音的地方,使我們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


在深入了解突發性耳聾之前,要先和您解釋一個觀念:所謂「聽力變差」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聲音傳導」有問題,另一類則是「感覺神經」受影響。常聽到的耳屎塞住、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水等任何會影響聲波傳入內耳的狀況,就會造成「傳導性聽損」。



相反地,若聲音傳導沒問題,而是接收聲音訊號的耳蝸或聽神經出了問題,就是「感覺神經性聽障」。常見的原因像是老化、噪音、耳毒性藥物等等。此外,臨床上同時合併傳導性和感覺神經性兩種聽損的狀況也很常見,稱為「混合性聽損」。



這裡要講的突發性耳聾,是突然的「感覺神經性聽損」,換句話說,要先排除任何可能的傳導性聽損,才能說是突發性耳聾。曾遇過一耳突然聽不清楚的伯伯,結果耳鏡一看,是耳屎塞住外耳道,幫他挖出之後聽力就恢復了。這種情形,當然就不能算是突發性耳聾。




為什麼會發生突發性耳聾呢?


目前只有 10% ~ 15% 的突發性耳聾找得到原因,像是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耳毒性藥物、外傷、內分泌問題、腫瘤…等等。換個角度說,大部分突發性耳聾為何發生,到目前仍不清楚,而這也是全世界醫師努力想要破解的謎題。 


突發性耳聾這個名稱已經被提出多年,有學者認為是因為供應內耳負責聽力部分的血流下降(因此有耳中風這稱呼)、也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造成聽神經功能受損、或是耳蝸結構出問題所導致。至於究竟是哪種理論比較正確,就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患者當中,常有最近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較大、情緒起伏較明顯的狀況,和突發性耳聾是否直接相關雖然仍未知,但這些都和身體的免疫力相關,或許扮演部分的角色。




突發性耳聾要怎麼治療? 


針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就跟它的成因一樣,還有許多未知的地方,目前許多研究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對此,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的治療指引中,幫我們比較了各種治療方式的效果,在此為您整理。


● 類固醇藥物:


許多人對於類固醇聞之色變,但因為它有抗發炎、免疫調節等作用,再小心使用的情況下,對於許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正因為這樣的特性,類固醇藥物也被用來治療突發性耳聾。


一般會用口服類固醇,吃 10~14 天,然後慢慢減量,對於一開始聽力較差的患者效果較明顯。重點是,類固醇藥物的效果在前兩週的效果最好,第四週後的療效就差得多了。所以,及早發現、儘早治療最重要!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類固醇藥物會給到較高的劑量,所以患者可能會對於一次要吃那麼多顆藥感到疑慮,請別擔心,這是醫師依據您的狀況並參考體重所調配的劑量。 


不過,有些人的確不適合口服類固醇藥物,例如血糖控制不好、胃潰瘍、對類固醇藥物過敏…等等,或是已經吃了藥卻效果不好,那該怎麼辦呢? 


針對這些狀況,有一個替代方式為「打針」,是將類固醇藥物直接穿過耳膜注射到中耳內,雖然可能有暫時頭暈、耳痛、耳膜破洞等副作用,但研究發現耳內注射類固醇和口服類固醇藥物的治療效果不相上下


那究竟要吃藥還是打針呢?建議還是和您的醫師共同討論,才能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喔!


雖然類固醇的治療效果目前證據力仍不夠強,但也沒有很好的證據說它沒效。基於聽力下降對於日常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即使只有些許療效,還是值得一試。




● 高壓氧:


高壓氧療法是讓病患在治療艙內,給予高壓的純氧,藉此讓氧氣到達身體缺氧的組織,例如內耳中的耳蝸。此外,高壓氧也能影響免疫系統、調節身體對抗感染和缺血的能力。因為這些特性,高壓氧早在 1960 年代就被歐洲學者拿來治療聽力障礙。 


文獻指出,高壓氧治療後聽力大約有 25% 的機會進步,特別是對較年輕(小於五十歲)、較早接受治療(症狀發生後兩週到三個月內)、聽力受損較嚴重的患者。不過,高壓氧治療確切的療效仍需要進一步大型的研究證實。 


此外,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須自費,而且耗時(通常一天一到兩次,每次一到兩小時,一個療程需要至少 20 次),因此目前大多被視為「輔助治療」。




● 其他藥物:


因為造成突發性耳聾的原因仍不清楚,因此,舉凡血管擴張劑、抗病毒藥物、抗氧化劑、血栓溶解劑…等等,臨床上都有被拿來治療。


然而,這些藥物對於突發性耳聾治療效果皆不明顯或仍不清楚,且可能有副作用產生,因此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的治療指引中已經不建議使用這些藥物。是否有其他藥物可用在這群患者身上,就有待全世界的專家共同努力研究了。 




我的聽力會不會恢復啊? 


「醫師你說那麼多,那我的聽力究竟會不會恢復啊?」


醫師講得口沫橫飛,但患者最想知道的莫過於聽力能否進步。雖然許多藥物的治療效果仍不清楚,好在,將近六成的突發性耳聾其聽力會慢慢恢復,所以醫師常會這樣解釋:「你的聽力有三分之一機會復原、三分之一部分恢復、三分之一不會進步」。 


聽力在前兩週進步的幅度最大,過了這個期間,聽力恢復的機會就低很多了。正因為如此,才會建議在前兩週盡快使用類固醇藥物。 


因為有不少比例的患者聽力會逐漸恢復,許多人可能不會立刻找醫師,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耳聾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開始聽力下降較多、年紀太大或太小、會頭暈的患者,聽力恢復比較差



百分之一的機會:聽神經瘤 


突發性耳聾當中,有大約 1% 的患者是因為聽神經長腫瘤所導致,也就是所謂的「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或稱為 Vestibular schwannoma)。


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某些患者甚至可以觀察和追蹤就好,不需要開刀或電療。因此針對突發性耳聾,醫師會視聽力檢查結果安排進一步檢查(例如核磁共振),以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




聽說這叫耳中風,那我會不會中風啊? 


「耳中風」這個俗稱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如同前面所說,造成突發性耳聾不見得都是血管阻塞所引起。


不過要注意的是,中風若發生在腦部特殊的位置,也會以單側聽力突然變差來表現。但中風通常還會合併其他症狀,如視力變模糊、單側臉部或肢體無力或感覺變差、說話不清楚、走路不穩…等等。這些都暗示案情不單純,要盡快尋求醫師協助。


此外,台灣的研究發現,中風的人比起沒中風的人,發生突發性耳聾高了五倍,因此中風患者若突然發現聽力異常,要特別留意,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我還要注意什麼嗎? 


調整您的「情緒、壓力、睡眠」:發生突發性耳聾後,務必多加休息、睡眠充足、盡量減少外務。


 注意比較不像突發性耳聾的症狀:像是兩耳同時聽力變差、聽力時好時壞、有其他中風症狀、最近有頭部外傷、最近有受到噪音傷害…等等,這些可能不是單純的突發性耳聾。 




聽力變差,積極處理 


曹先生完成類固醇藥物治療後,持續在耳鼻喉科門診追蹤,他感覺自己右耳的聽力已逐漸改善,聽力檢查也證實他低頻的聽力已恢復,雖然高頻的聽力只有部分進步,但至少和親朋好友溝通已經不像一開始那麼有障礙了,他說自己是個幸運兒,也慶幸當初有及早治療。


上面提到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聽力不會進步,若是因此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還是能積極地處理,例如配戴助聽器、使用聽覺輔具或是植入人工電子耳…等等。 正所謂「用進廢退」,耳朵也是如此,持續給予聲音刺激,才能避免聽覺系統逐漸退化。 


一雙耳朵讓我們聆聽世界的美好,請務必用心呵護它們。希望看完本文後,能讓您記得「突然聽不到,就醫要趁早!」,祝各位常保好聽力喔!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耳屎到底要不要挖?關於耳屎您應該知道的事


耳屎怎麼清?醫師說清楚



耳朵痛又癢,關於急性外耳炎您該知道的事




參考資料


Stachler RJ, Chandrasekhar SS, Archer SM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dden hearing los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2; 146:S1-35.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久坐者必練的簡易開髖伸展,消除僵硬緊繃

久坐者必練的簡易開髖伸展,消除僵硬緊繃

髖部卡關會導致慢性疼痛!移動髖臀部疼痛的原因常常是關節周圍多層次的肌肉、結締組織等的緊繃,或壓迫到神經而引起的。鍛鍊並伸展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減少代償,並減輕肌肉、韌帶、神經的壓力。 活動跪坐 活動下犬式 下犬→上犬 單腳下犬收腿 活動蜥蜴式 單腳下犬收腿 活動蜥蜴式 活動側弓步 開髖前傾 臀後推直腿 貓牛式 側直腿前傾 坐姿體前彎...

破解減重迷思,健康減重不復胖!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破解減重迷思,健康減重不復胖!胃腸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30多歲的女性,BMI在30左右,除了生活習慣的調整,也求助過中醫,甚至是近年很流行的減重針也都嘗試過了,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鍾承軒醫師表示,「患者希望避免肥胖相關併發症,但因朋友接受外科手術後,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因此不想接受侵入性較高的減重手術。」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胃鏡減重治療「無痕胃拉提」(或稱「內視鏡胃袖狀縫合術」)。患者的配合度非常高,術前便依照我們的建議調整飲食和運動的習慣,術後也持續維持。術後半年,她的BMI從30降至27,術後一年更進一步降至24,這些改變讓她很有信心,精神明顯改善,非常開心。

七分鐘運動–墊上全身輕量肌力訓練

七分鐘運動–墊上全身輕量肌力訓練

  起床後,想要活絡全身各處,可以試試看這組運動,循序漸進地練到每個部位。   後推捲腹   臀橋   捲腹   臀橋+捲腹   墊腳活動臀橋   觸踝捲腹   側抬腳   側捲腹   側抬腳   側捲腹   趴姿夾肩   後抬手抬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