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怎麼清?醫師說清楚

by | 1 月 17, 2018


五花八門的清耳術

之前我們聊過「耳屎到底要不要挖?」這個話題,提到關於耳屎的大原則:「大部分耳屎可以不用清,除非有症狀,或是特定族群」。

不過,很多人還是都有清耳屎的習慣,在門診可以聽到各種的方法,許多人會用棉花棒、耳鑷子、耳耙子來清,有人則是靠靈活的手指。有的給人挖、有的自己挖。招數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關於如何清耳屎,在 2017 年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發表處理耳屎的治療指引中,提到三個常用的方法,並且搜集了這些方法的研究結果。此外,也提到一些特殊療法的效果,以及處理耳屎應該注意的事項,很值得一讀,讓我們看下去。


清耳屎有哪三招呢?

在這份治療指引中,提到三招是可以考慮的治療方式:

1. 外耳道沖洗(Irrigation、Ear syringing)

2. 滴耳屎軟化劑(Cerumenolytic agents、Wax-softening agents)

3. 使用器械手動清除(Manual removal requiring instrumentation)

這三招醫師會單獨使用,也可能搭配使用,尤其是對那些「頑強」的耳屎!

讓我們來分析這三種方法各有哪些優缺點。


招式一:沖洗外耳道

這招是使用和體溫相近的溫水(最好是未拆封的生理食鹽水加溫),將其沖入外耳道,藉此將耳屎沖洗出來。有人會用針筒或耳道沖洗機來做沖洗。使用和體溫相近的溫水,是因為灌入冷水可能產生內耳不平衡,造成類似耳石脫落症的頭暈目眩。

若在沖洗耳道前先滴耳屎軟化劑,可以增加沖洗的效果。目前幾個針對小孩的研究指出,專業醫療人員使用耳道沖洗機來清除耳屎,是安全的方法。不過,這個方法對於耳屎塞住的長期治療效果如何,目前仍不清楚。

您可能會想問:「這樣往耳朵裡面沖水,耳膜會不會破掉?」

的確有文獻提到,有人因為使用沖洗口腔、而非專門沖洗耳朵的機器清洗,造成耳膜破掉的案例。然而,若沖洗的力道和方法正確,經由專業的醫療人員執行,正常耳膜破掉的機會不高(約 0.2%),除非因為之前受傷或感染導致耳膜原本就較薄、較脆弱。


此外,若有以下狀況,請勿自行沖洗外耳道

● 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有裝中耳通氣管:這些狀況因耳膜不完整,水可能會直接沖入中耳腔,而對中耳構造產生傷害。

● 耳朵感染、發炎:急性感染的情況下,沖洗可能會加重感染。

● 耳道結構異常:例如耳道狹窄或彎曲,可能會讓沖進去的水流不出來,引起感染。

● 糖尿病:有血糖問題,沖洗後造成感染的機會可能較高。

最後,還要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溶液沖洗耳道,除非確定耳膜是完整的。若這類溶液經由耳膜破洞流進中耳或內耳,會對耳朵造成毒性,可能影響聽力或平衡系統喔!


招式二:滴耳屎軟化劑

耳屎軟化劑有幾種形式,依據不同成份,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 水性:具有分解耳屎的效果

2. 油性:可以潤滑、軟化耳屎,不具分解耳屎效果

3. 非水性、非油性:機轉未明

遇到耳屎非常硬、或是緊密卡在耳道動彈不得時,可使用耳滴劑。主要是利用其分解耳屎、或潤滑耳道的作用,幫助耳屎排出。通常點過藥水後,還要再搭配其他方法將耳屎取出。一般建議一天點一到兩次耳滴劑,持續至少 3~5 天,點耳滴劑後軟化的耳屎比較好清除。

另外,有研究比較這幾類耳滴劑對移除耳屎的效果如何。結果發現沒有哪一種耳滴劑比較好。只要使用方法正確,效果差不多。

在這裡順便補充一下耳滴劑的正確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先將耳滴劑藥瓶握在雙手掌心,使藥水溫度和體溫接近(若藥水溫度太低,滴入耳朵會造成內耳不平衡而產生暈眩)

2. 將頭側一邊,要點藥水的那一耳朝上,一次滴入約莫 3~4 滴的耳滴劑,稍微按壓耳珠,使藥水能充分進入耳道內,和耳屎接觸

3. 保持此姿勢,讓藥水留置在耳道內,至少 10 分鐘

4. 回復正常姿勢,讓藥水自然流出,再輕輕擦掉即可,不要擦掉留於耳道內的藥水


若您有以下狀況,請勿自行使用耳滴劑:

● 曾經對耳滴劑成份過敏

● 耳膜破洞、或裝中耳通氣管:由於許多耳滴劑內的成分會影響內耳功能,因此只能用在耳膜完整的人。若您有疑慮,請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醫師會幫您調整耳滴劑的配方。

● 耳朵有急性感染:在外耳急性感染狀況下,耳屎軟化劑內的成分可能會對局部皮膚造成刺激。


招式三:使用器械手動清除

這招是大多數人會使用的方法。不過,自行使用器械來清理耳屎,可能會不小心造成耳道受傷、出血,甚至耳膜穿孔、或感染等併發症。這時候,受過專業訓練的耳鼻喉科醫師就顯得重要了。因為醫師會戴著放大鏡、一邊拿器械、還能輕柔地移除耳屎,同時避免傷及耳道和耳膜。

同樣的,若是耳屎實在太硬或卡得太緊,可以先滴一週的耳屎軟化劑以幫助移除喔。

有些小朋友因為耳屎塞住,即使點了耳屎軟化劑效果仍不佳,為了避免小朋友無法配合移除而造成耳道受傷,會考慮使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在小朋友睡著的情況下移除耳屎,比較安全。


棉花棒,要小心!

棉花棒的確可以清一部份的耳屎,但也有可能會盲目地將耳屎往更深的地方推進去,造成後續移除的困難,而且也可能會讓外耳道受傷,甚至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

之前有過這樣的案例:使用棉花棒清耳朵,結果因為沒發現棉花棒的頭掉進耳道內,造成後續一連串的感染,甚至引起腦膜炎和腦膿瘍!為了清除耳屎結果搞到差點沒命,真是不划算啊!


耳燭,不要用!

有一種叫做「耳燭」的民俗療法(英文為:ear candling、ear coning 或 thermal auricular therapy),標榜可以有效清除耳朵、鼻腔、甚至腦袋裡的污垢!使用時會將耳燭一端放入外耳道,另一端燃燒,使其產生所謂煙囪效應,宣稱可以將耳屎吸出。

然而,這份 2017 最新的治療指引特別提出,不應該使用耳燭來治療耳屎塞住。有文獻提出耳燭燃燒在耳朵模型中,無法產生可以吸出耳屎的負壓。另外,耳燭燃燒後那些所謂「被吸出的耳屎」,其實並沒有耳屎的成分。再者,已經有許多因為使用耳燭這種產品,而造成燒傷、耳膜穿孔、影響聽力等後遺症的案例發生。

由於考量其危險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早在 2010 年即警告消費者勿使用這類產品囉!


善待耳朵,最高招!

若有需要移除耳屎,建議找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畢竟耳屎塞住事小,萬一弄出大問題,可就得不償失啦!

參考資料:
Schwartz SR, Magit AE, Rosenfeld RM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Earwax (Cerumen Impaction) Executive Summary.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7; 156:14-29.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30多歲的陳女士意外發現乳房內有3公分腫瘤並已轉移至淋巴結,確診為早期HER2陽性乳癌。」戴明燊醫師建議標準治療方式應先接受化療加HER2標靶藥物的術前輔助治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雖然患者乳房的腫瘤完全消失,但在淋巴結中仍發現兩顆殘存癌細胞。戴明燊醫師強調:「對這位患者來說,術後輔助治療至關重要,這也是她唯一的治癒機會。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來清除殘存的癌細胞,防止復發,避免病情惡化至乳癌晚期。」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IL36RN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利用短短十分鐘,躺在地墊上練習核心。穩定核心軀幹後,走路、跑步的速度都能更快更俐落,練習球類或其他運動也能更快上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