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最後一絲希望 – 緊急氣切

by | 5 月 16, 2018

當我們氣喘吁吁地奔往急診現場,急救室裡頭早已擠滿了人。急診科醫師、麻醉科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以及EMT人員全都圍繞在血跡斑斑的病床旁。


躺在病床上的是位鼻咽癌的患者,因為腫瘤侵犯到頸部大血管,導致大量鮮血從口鼻湧出,血塊沒多久就塞住整個上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加上患者咬合關節也有問題,嘴巴只能勉強打開一指幅,無法從嘴巴插管,讓狀況變得更加棘手。


全副武裝的麻醉科醫師利用經鼻內視鏡,試著從鼻子插管,然而由於出血情況太過嚴重,無法精準地將氣管內管放到適當的位置。眼看病患嘴唇逐漸發紫、意識漸漸模糊、監視器上的血氧濃度更不斷下降…


「內視鏡被血塊擋住,看不到聲帶…插管插不進去…」


幾次嘗試經鼻插管失敗後,滿頭大汗的麻醉科同事無奈地對我說:「這次要靠你們了…」


在那一剎那,所有人的目光都往我們這裡看了過來…


像是一場接力賽,我們有默契地從麻醉科醫師手中接下棒子,快速來到奄奄一息的患者身邊。戴上頭燈,右手拿起手術刀,左手摸著那熟悉的氣管,接著,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我們從皮膚一路劃開,進入到氣管內,趕緊將呼吸管放入。


抽痰、接呼吸器、固定呼吸管、聽診確定呼吸管位置、照胸部X光片…現場的醫護團隊熟練地完成了後續的步驟。


「血氧濃度上來了!管子位置 ok!」


對耳鼻喉科醫師來說,這是最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向全身被噴得血跡斑斑的夥伴比了個讚,鬆了口氣之餘,卻沒注意到豎起的大拇指正微微地顫抖著…




救命的這一招—「緊急氣切術」


耳鼻喉科不只看感冒,在醫院裡,耳鼻喉科是專門建立「緊急呼吸道」的一個團隊。所謂緊急呼吸道,指的是當病患的口鼻或喉嚨因某種原因被阻塞,產生呼吸困難時,需要盡快提供給病患的呼吸管道。


多數時候,醫師能利用放置氣管內管的方式來建立緊急呼吸道,通常是經由嘴巴或鼻子進行「插管」。然而,有時會遇到「困難插管」或是「不能插管」的狀況,這時救命的方式,就是「氣切」。


很多人一聽到氣切,會聯想到「把氣切掉」,似乎病情已嚴重到沒有希望了。但其實氣切指的是「氣管切開術」,目的是經皮膚做一個切口到氣管內,使得呼吸管(也就是氣切管)能從脖子放入氣管內,讓上呼吸道阻塞的病患能再次呼吸。


氣管切開術一般是在開刀房進行,除了開刀的醫師外,還需要麻醉科醫師隨時監測患者的呼吸和血氧狀況,以及有經驗的護理師幫忙準備各種器械,一切都是為了能在最安全的狀態下,有效率地完成這項手術。


但是若遇到頭頸部出血、腫瘤壓迫、異物梗塞、急性感染、喉部外傷…等原因,上呼吸道可能迅速被阻塞,造成患者窒息、血氧濃度下降。由於缺氧超過四到五分鐘就會有生命危險,這些狀況會來不及將患者推進開刀房手術,此時,氣切必須立刻在現場執行,也就是所謂的「緊急氣切術」。




一切都必須在瞬間完成


緊急氣切是個和時間賽跑的手術,要在短時間內儘速完成,一旦患者病況嚴重到需要緊急氣切,就得分秒必爭、絲毫不能猶豫。以下是兩種常用的緊急氣切方法:


● 緊急氣管切開術(emergent tracheotomy):


進行方式和一般氣切手術大致相同,同樣是打開氣管的第二到第三個軟骨,最大差別在於速度。理想狀況下在兩到三分鐘之內就得完成,最快速度下將氣切管放進氣管,讓患者呼吸。


緊急氣管切開術是個「先求有、再求好」的手術,在快速執行手術的同時,可能會有出血或氣切管位置不如預期等狀況,但至少病人已能呼吸、保住性命了,這時再來詳細止血、調整氣切管位置…等,相較於缺氧帶來的嚴重傷害,這些問題都好解決。




● 環甲膜切開術(cricothyrotomy):


某些情況下,經口插管、經鼻插管、甚至氣管切開術都無法成功時(例如脖子較粗短、甲狀腺腫大阻擋氣管…等),有另一個救急的方式—「環甲膜切開術」。


環甲膜是位於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中間的一層薄膜,位置在喉結下方遇到的第一的凹陷處。由於環甲膜距離皮膚較近,從這裡可以較快進入到氣管內。


不過,由於環甲膜的位置距離聲帶較近,手術後可能併發聲帶下方狹窄(subglottic stenosis)的長期後遺症。因此若緊急狀況下非得使用此方法,在患者呼吸道恢復通暢的三到五天內,建議要將此傷口關閉,另外做氣管切開術,將氣切管放置於較低的位置。




換作小孩,該怎麼辦呢?


上面所提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大人。如果是小朋友發生上呼吸道阻塞,又無法成功插管時,也需要緊急氣切嗎?


答案是「大多數不需要」。


小孩的喉嚨因為還在發育,跟大人相比空間小得多,更容易發生狹窄。但是小孩的氣管管徑小、長度短、變異性較大,因此要做緊急氣切的難度相當高,產生併發症的風險也大得多。


那如果遇到小朋友上呼吸道阻塞又無法插管的緊急狀況,該怎麼辦呢?一個方式是利用針頭,從環甲膜插入,此方法稱為 needle cricothyrotomy,這一到數個針頭可以作為暫時呼吸的管道。但因為此方法只能容許少量空氣進出,頂多維持 30 分鐘的呼吸,所以後續還要盡快建立適當的呼吸道。




醫師心中的一塊大石


即使成功完成緊急氣切,執行這項技術的醫師心中常是波濤洶湧,因為除了生死一瞬間的震撼,還得面對患者整體狀況是否能恢復的壓力。


通常會演變成急性呼吸道阻塞的患者,本身可能有較嚴重的疾病,例如頭頸部的腫瘤侵犯到大血管、嚴重喉部感染往深處延伸、頭頸部以及全身性的嚴重外傷…等等。建立呼吸道只是救命的第一步,針對疾病本身的後續治療才是存活的關鍵,而這就有賴於患者、家屬和醫療團隊們共同努力了。


身為一位耳鼻喉科醫師,緊急氣切可以說是我們臨床最不願意遇到的狀況。即使如此,當危機來臨時,我們仍舊會竭盡全力守護患者的呼吸道暢通。


最後的貼心叮嚀,若您或身邊的人突然有「呼吸不順、呼吸聲異常、喉嚨嚴重疼痛、吞嚥疼痛或困難、口鼻反覆或大量出血」等狀況,千萬別大意,要盡快就醫,才能避免類似的驚魂記再度上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提升高風險早期HER2乳癌治癒率:ADC治療藥物助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健保給付條件 專科醫師五大QA解析

「30多歲的陳女士意外發現乳房內有3公分腫瘤並已轉移至淋巴結,確診為早期HER2陽性乳癌。」戴明燊醫師建議標準治療方式應先接受化療加HER2標靶藥物的術前輔助治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雖然患者乳房的腫瘤完全消失,但在淋巴結中仍發現兩顆殘存癌細胞。戴明燊醫師強調:「對這位患者來說,術後輔助治療至關重要,這也是她唯一的治癒機會。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來清除殘存的癌細胞,防止復發,避免病情惡化至乳癌晚期。」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快速緩解疼痛、清除膿疱!新型生物製劑提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成效,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IL36RN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不傷腰背,不再無感的核心訓練

利用短短十分鐘,躺在地墊上練習核心。穩定核心軀幹後,走路、跑步的速度都能更快更俐落,練習球類或其他運動也能更快上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