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聊天室】為何要氣切?

by | 11 月 1, 2017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很高興請到加護病房的陳志金醫師來到現場,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討論一個主題叫做「氣切」,大家聽到「氣切」這兩個字就會很緊張,怕這是病情很嚴重很嚴重的人才需要的。所以我們請教一下陳志金醫師,什麼時候我們會建議患者接受氣切?

陳志金醫師:氣切就是「氣管切開術」,基本上做氣切是有兩大類的情況。一類可能是因為腫瘤的關係,在上呼吸道這邊的腫瘤,然後阻塞到呼吸的通道,所以就從喉嚨這邊做一個洞,讓病人暫時可以從這邊呼吸。管子是從喉嚨,大概放一個這樣大小的管子在這邊。這類腫瘤病人所做的氣切,是不需要靠呼吸器。你會看到病人在有氣切的狀況下還在路上走來走去,有時候為了比較好看,圍個絲巾在這邊。等他的腫瘤處理完,腫瘤消下去之後,氣切實際上是可以直接拿掉。

陳志金醫師:另外一個情況,就是病人本身是插管。這麼長的一根管子放在喉嚨裡面,很不舒服。所以大概過了一、兩個禮拜以後,我們評估這管子可能還是沒辦法拔掉,病人需要依賴這個管子。這管子放在嘴巴裡面很久不好清理,且造成病人很不舒服。我們會評估把插管換成這種比較短的管子,就是做氣切。這一類病人做氣切就是要看說,之後病人還有沒有辦法脫離呼吸器。當然做完氣切之後,脫離呼吸器的機會就比較高一些了。所以有兩個情況是要做這樣的氣切。

陳志金醫師:做完氣切以後嘴巴就空出來了,管子就在這邊接上呼吸器使用。嘴巴空出來以後,病人不用咬著管子那麼不舒服。另外,即使病人的氣切接著呼吸器,他嘴巴還是可以講話。講話就是我們可以從嘴型就知道他要講什麼,或者有時候會出現氣音,很小很微弱的聲音,但我們還是可以知道他講什麼。如果已經離開呼吸器的話,氣切還有一些特殊的管子,只要按住,患者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發出聲音。所以有氣切的人,還是一樣有機會可以講話。第二個情況就是嘴巴已經空出來了,除了可以發出聲音,如果他不容易嗆到的話,甚至有些有氣切的人還是可以從嘴巴進食吃東西。

劉育志醫師:所以這樣整個生活品質就可以提升了。

陳志金醫師:提升非常多。

劉育志醫師:而且甚至是可以講話。

陳志金醫師:有機會可以講話。當然前提是他意識清醒,有辦法講話。那做完氣切他一樣可以講話,聲音可能比較小一點。

劉育志醫師:這是一個重點,一個人的意識狀態會決定他需不需要這些呼吸輔助,如果他是昏迷、或意識模糊的時候,他很可能需要這些呼吸道的輔助來維持生命安全。那拔掉之後呢?那個洞怎麼辦?

陳志金醫師:如果他的情況已經改善到可以獨立自主呼吸、咳痰,那這個管子就可以移除了,移除的話大概也不用縫合起來,大概幾天、三四天,這個洞口會自然癒合。拔掉實際上是沒有太多的問題。

劉育志醫師:所以拔掉之後傷口就自己癒合,不用特別去縫。

劉育志醫師:我們剛看這個圖,氣切會做在氣管,已經是在聲帶的下方了,所以在做氣切的過程不會影響到聲帶,只要這個病人恢復清醒,狀況許可的時候這氣切就可以移除,恢復還蠻正常的生活型態。

劉育志醫師:感謝陳志金醫師來跟我們探討氣切這個主題,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同場加映:


插管是怎麼回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HER2基因突變肺癌治療新突破!抗癌標靶藥「魔術子彈」跨界出擊 有望提升腫瘤反應率和存活期

剛診斷為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都相當沮喪,但現在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展!林瑛珠醫師指出,以前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大約只有6個月,隨著標靶治療的進步,若能找到合適的藥物,便有機會讓病情得到長期穩定控制,患者的存活期便能有望延長。抗癌藥物的進展日新月異,如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漸漸運用於具有HER2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像魔術子彈一般精準攻擊癌細胞,幫助提升治療成效,讓患者多一項選擇。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治療困境!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為邊緣區淋巴瘤MZL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