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擺脫這種宿命 – 婦女尿失禁(懶人包)

by | 2 月 6, 2018


在沒有預期的狀況下解尿,不自主地流出小便。或在已經在前往廁所的半途,卻仍控制不住先小解一番。

啊!這就是尿失禁。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愈來愈容易尿失禁,這當然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不僅影響社交,對一個人的衛生來說也不怎麼好。然而女性要經歷懷孕、生小孩、停經等特殊階段,再加上天生的骨盆腔構造與男性不同,發生尿失禁的機率比男性硬是高出不少。

但老了一定會尿失禁嗎?是女人一定會漏尿嗎?生了好幾個之後,就一定會像小孩般突然尿溼褲子嗎?其實也不是,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面對尿失禁。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解尿時會付出心力器官 – 膀胱。膀胱是個中空的器官,裡面貯藏著由腎臟製作的尿液,膀胱壁由肌肉組成。我們解尿時,膀胱的肌肉會收縮,把尿液從膀胱擠出去,這個時候尿道的肌肉會放鬆,讓尿液順暢地通過尿道至體外。當然,平時尿道肌肉會保持在收縮狀態,等於堅守崗位的銅牆鐵壁一般,以免尿液從膀胱「落跑」。

最常見的尿失禁有兩種,分別是「應力性尿失禁」與「急迫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常起源於下泌尿道、骨盆底的肌肉鬆弛。當尿道括約肌的力道不足,「hold不住」,當肚子壓力增加的時候,膀胱受到壓力就開始「釋放」裡頭的尿液,當然會造成漏尿的意外。於是這種應力性尿失禁經常發生於患者捧腹大笑、咳嗽、運動、或上大號時,是女性最常見的尿失禁種類


曾經懷孕及自然產的婦女,子宮切除的女性,體重增加或肥胖的女性,或常常需要搬重物、年紀大的女性比較容易發生骨盆腔底部肌肉鬆弛的情形,應力性尿失禁的機會就比較高。有些人的應力性尿失禁起源自疾病,像是長期抽菸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容易長期咳嗽,因而出現漏尿的狀況。


另一種尿失禁我們稱為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incontinence),代表患者已經有想要去上廁所的感覺,或正在前往廁所的途中,卻仍控制不住,漏了些尿。有人則是在喝水時就會開始漏尿,甚至在聽到或看到水的時候開始漏尿。


急迫性尿失禁可能起源於膀胱本身比較過動,容易不自主的收縮,急急忙忙地想要擠出尿液,因此病根可能與從腦部到膀胱這一路的神經傳導控制異常有關,像罹患糖尿病、巴金森式症、阿茲海默症、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及中風的患者就比較容易有這樣的尿失禁。但也有些患者的急迫性尿失禁是情緒壓力變動造成的,也可能找不到原因。

假如患者症狀同時具有急迫性尿失禁與應力性尿失禁的特徵,我們稱為混合型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提醒各位,如果開始有尿失禁症狀的話,最好別輕忽,因為尿失禁症狀可能會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到個人衛生健康及社交活動。接著就會因為這樣而變得不敢出門,只敢待在家裡,生活圈十分受限,當然除了社交問題之外,患者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亦會變大。


因此若女性朋友們有尿失禁的症狀,可以找婦女泌尿的醫師評估。醫師可能會先聽患者敘述尿失禁發作的事件經過,並建議有尿失禁困擾的患者,先試著紀錄「解尿日記」。患者會領到解尿日記的表格,自己就於平日詳實地紀錄自己在何時喝多少水,小便的量又是多少,白天與晚上各上了幾次廁所,漏尿時做了什麼活動,漏尿量有多少,是否有感到急迫感。這樣詳實地記錄至少三到四天,醫師能更完整評估患者屬於哪種的尿失禁。

了解患者失禁的特徵之後,醫師會幫患者身體檢查,檢查骨盆腔的結構。醫師也會安排驗尿,確定患者是否有泌尿道感染的狀況。通常在做完這些檢查之後,假使醫師仍無法確定患者是哪種尿失禁,或是患者狀況在治療後不件改善,則要考慮再加做咳嗽應力測試、子宮脫垂程度等其他檢查。

另一個檢查方式稱為「尿路動力學檢查」,測量膀胱裡面裝的尿液量不同之際,膀胱的壓力值有什麼樣的變化;同時了解患者解尿之後,膀胱裡面會剩多少的尿尿。並透過影像學了解膀胱在咳嗽、用力等不同狀況下的位置,完整評估患者的解尿狀況。


確定診斷之後,醫師就能選擇治療方式,改善患者的尿失禁。記住,尿失禁不是年紀大婦女的必然,許多女性都能從各種治療後得到好處且改善症狀。像是患者可以先和醫師研究目前服藥,看看是否有用利尿劑或抗憂鬱劑等容易導致尿失禁的藥物,以及是否需要調整。

想要揮別尿失禁,「行為改變治療」常常是醫師建議的第一線治療方式!

● 減少咖啡因的攝取,不僅是少喝咖啡,也別喝太多茶。也要控制汽水與酒類的飲用量。

● 喝水不要一次喝一大杯,而是要少量少量的攝取。

● 定時去上廁所排空,大約二到四小時就去上一次社所,減少突然失禁的機會。

●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避免自己便秘而需大力的解便。

● 維持健康體重

● 要去慢跑或跳舞前,先用個衛生棉墊在底褲。


很多人都聽過改善尿失禁的骨盆腔肌肉運動 –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s。透過反覆練習骨盆腔肌肉,每天至少做三個循環,使骨盆腔肌肉收縮並更加強壯,幫助「hold住」尿液。這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練習,女性朋友們從年輕時就可以開始多練囉。

假如行為改變及骨盆腔肌肉運動之後沒有改善,就要考慮藥物治療,治療應力性尿失禁與急迫性尿失禁的藥物不太一樣,請依照醫師的建議服用藥物。有些人的尿失禁較嚴重而需手術治療,但手術對治療應力性尿失禁較有用。


同場加映:

進入更年期 排尿問題多 – 感染、頻尿、尿失禁

骨盆腔鬆弛怎麼辦? – 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直腸脫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