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皮膚會知道

by | 9 月 25, 2017


「林醫師,我的皮膚好癢!會不會是我的肝功能不好?」

而我的回答通常會是:「肝不好,皮膚會癢;不過皮在癢的人,多數都不是因為肝不好。」

今天我要分享給各位朋友的皮膚小常識,可以讓大家從皮膚的外觀來判斷肝功能是否出了問題。以下總共有三個指標三個陷阱,毫無保留一次全部告訴你,讓你輕鬆掌握肝臟與皮膚之間的親密關係。


指標  1:黃色的皮膚(黃疸)

肝功能不好會讓身體累績超標的膽紅素,過多的膽紅素會進一步讓皮膚和眼白泛黃,這種情況我們稱作為黃疸。黃疸病人的皮膚特別會搔癢,尿液的顏色也容易變成紅棕色(茶色尿)。


雖然黃疸是肝功能惡化的一個重要皮膚指標,不過並不是所有黃疸的病人都是因為肝不好,其他像是膽道阻塞疾病,或是溶血性貧血的病人也會出現皮膚黃疸。

至於新生兒寶寶出現的黃疸一般都不是身體的肝或膽出了問題,新生兒黃疸絕大多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且會自行消退。


陷阱 1:不是皮膚變黃就是黃疸,攝取過量的深色蔬果也會讓皮膚變黃!

近年來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在廚房隨手打個蔬果汁或精力湯蔚為風潮,一杯接著一杯讓身體無形中攝取過多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血症,carotenemia),接下來皮膚就會逐漸轉黃,尤其在手掌與腳掌會特別明顯,膚色看起來會很像皮膚黃疸。

有那些蔬菜水果具有高單位的胡蘿蔔素呢?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原則就是深紅、黃、綠色的蔬果類都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包括常出現在餐桌上的胡蘿蔔、番茄、南瓜、番薯、木瓜,乃至於各式各樣的深綠色蔬菜,都是讓許多生機飲食愛好者意外產生胡蘿蔔素血症,並陷入黃疸焦慮的元兇。


因為胡蘿蔔素血症和黃疸都會讓皮膚變黃,因此要區分這兩者必須要看眼睛;胡蘿蔔素血症不會讓眼白變黃,反之嚴重的黃疸則會,因此只要對著鏡子看一下眼睛,就可以初步分辨胡蘿蔔素血症和黃疸。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黃疸,請您務必進一步找醫師評估。反之,胡蘿蔔素血症並不需要治療,只要減少攝取胡蘿蔔素,皮膚變黃的現象就會改善。


指標  2:紅色的蜘蛛狀血管瘤

蜘蛛狀血管瘤(蜘蛛痣,spider angioma)的標準外觀,是以一顆小紅點為中心並伴隨著往外放射的微血管擴張,外觀就像是一隻八腳蜘蛛。


目前認為蜘蛛狀血管瘤來自於身體的雌激素濃度上升,因此孕婦媽媽、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朋友、乃至於健康的一般人都可能會出現蜘蛛狀血管瘤。

不過肝功能不好也會讓血液的雌激素濃度異常竄高,因此蜘蛛狀血管瘤就變成是肝功能異常的一個重要指標。據統計有高達三成的肝硬化病人皮膚有蜘蛛狀血管瘤,尤其容易出現在頭頸部、上半身和手臂的位置

此外,雌激素濃度的異常上升也會造成肝硬化患者手掌的顏色翻紅,以及讓男性病友的乳房異常變大(男性女乳症)。


陷阱 2:紅色的櫻桃狀血管瘤也常常出現在身體上,不過與肝功能好壞無關


櫻桃狀血管瘤(cherry angioma)在台灣俗稱叫「紅痣」,鮮紅欲滴的顏色像極了櫻桃。外觀上與蜘蛛狀血管瘤最大的差異,在於櫻桃狀血管瘤的外觀並沒有放射狀微血管


櫻桃狀血管瘤與蜘蛛狀血管瘤一樣喜歡出現在身體軀幹,不過櫻桃狀血管瘤與肝功能的好壞無關。

櫻桃型血管瘤的數目往往會隨著年齡而增加,一般被視作是皮膚正常的老化現象,數量多寡受到個人體質或是家族遺傳等因素的影響。


指標  3:青色的腹部血管

當肝病進入到肝硬化的階段,病人體內的肝門靜脈血壓會異常地上升,並進一步波及到肚臍周圍的血液循環,這時候腹部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青綠色血管。


如果血管出現明顯的爆筋,看起來就會像是希臘神話裡的蛇髮女妖(caput medusa),患者也常會有腹水以及脾臟異常腫大的情形。

肝門靜脈高壓不僅會讓肝病患者腹部的青綠色靜脈浮現出來,病友出現食道靜脈曲張 (esophageal varices)的風險也會隨之升高,如果食道的靜脈曲張不幸破裂了,就有可能讓患者狂吐鮮血,這可是非常地危險。


陷阱  3:腿部的靜脈曲張很普遍,不過跟肝功能無關

談到靜脈曲張不免會讓大家直接聯想到腿部血管如蚯蚓般浮出的畫面,不過大家別擔心,腿部的靜脈曲張跟肝功能好壞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腿部之所以會出現靜脈曲張,通常是因為久站、久坐,讓周邊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並且滯留在腿部。

除了長時間端坐或站立,孕婦媽媽和使用荷爾蒙藥物的朋友也容易出現腿部靜脈曲張。


最後做個重點回顧

1. 當身上出現紅色的蜘蛛狀血管瘤、黃色的皮膚和眼睛、以及青綠色的腹部血管,往往暗示著肝功能不佳,這時候就像是看到路上閃爍著的紅黃綠三色的號誌燈,千萬別掉以輕心。

2. 至於櫻桃狀血管瘤、胡蘿蔔素血症、小腿的靜脈曲張,則與肝功能的好壞無關,無需緊張。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