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便有毒?致癌?讓人老化?讓人胖?

by | 5 月 25, 2017


便秘是極為常見的問題,不管是在腸胃科門診,還是在直腸肛門外科門診,都有不少被這個問題所困擾的病人。根據美國的文獻統計,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在全世界的資料統計當中,其盛行率約為 14 % [1]。如果是年紀較大的病人(大於 65 歲),其盛行率更是高達 25 % [2]!而且女性發生便秘的比率比男性還要高[1]


我這樣算是便秘呢?

既然討論到便秘,我們就必須給他下個定義,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的定義 [3],「一週內排便次數少於三次,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次為硬便或排便有困難的情況,且此症狀已經持續有三個月以上」就可以稱為便秘。

便秘的分類主要有三種 [4]

第一種為正常傳輸型便秘(Normal-transit constipation),這一類的病人最多,大約佔了 60 %;

第二種為解便障礙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 constipation),佔了約 25%;

第三種則為緩慢傳輸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佔了約 15 %。至於怎麼分類及診斷就必須依靠臨床醫師問診及檢查來做判斷了,這裏涉及太多學理,就留給醫生去傷腦筋吧!

其實大部份便秘的病人都是屬於第一種便秘,不管是腸道蠕動還是骨盆腔底部肌肉群及肛門括約肌功能都是正常,卻時常有解便不乾淨還是解硬便的情況,而這類的病人往往都有某種社會心理壓力,加上受到坊間不實廣告的影響,總覺得大便沒解乾淨身體會出毛病,所以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況。其實有這樣的問題,我會建議您前往直腸肛門外科就診,詢問醫師的專業意見,而非購買坊間的不實廣告藥物,免得花錢又傷身!


到底什麼是宿便?

「宿便」這個名詞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在醫學當中根本沒有這個謎樣般的名詞。這個名詞會如此盛行主要還是因為受到坊間錯誤觀念影響,才會出現這樣的產物,像是「宿便是健康殺手」、「宿便不解會胖會有皺紋還會變老」甚至是「宿便裡的毒素會造成大腸癌」等錯誤觀念。

甚至因為有人擔心宿便不解,跑去找坊間美容診所灌腸(大腸水療?),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灌腸本身是個醫療行為,它是用來治療糞便填塞(Stool impaction)或是大腸鏡檢前的必要手段,如果時常灌腸可能會造成電解質失衡,更嚴重可能導致大腸破裂需要手術治療的嚴重併發症!


宿便裡面有毒會致癌?

我們就根據幾個常見的迷思加上醫學文獻判讀,來提供各位一個參考。首先我們要從「毒素」這件事情開始討論,有文獻指出[5,6],糞便裡面的膽酸(Bile acid)會致癌,另外還有文獻指出[7] 糞便裡的醋酸銨也有致癌的可能。但是後來有文獻指出這些文獻的結論並沒有辦法將便秘跟大腸癌畫上連結,而這方面的論述還是持續爭論當中[8]

主要會有這種論述是因為有醫生認為,在腸道裡的毒素(toxin)與大腸黏膜接觸過久,使得大腸黏膜開始有病變而致癌[9]。不過就目前大腸直腸癌的病理機轉來看,主要還是跟種族、家族遺傳、基因突變、肥胖及抽煙有相關,最近的美國癌症學會(ASCO)更是提出了癌症與免疫功能方面相關的研究,讓癌症治療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宿便積太多導致肥胖?

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跟這個主題相關的「健康文章」,他們強調人體的宿便就佔了 5 ~ 6 公斤,所以有很多人想盡辦法的吃坊間的瀉藥,想要達到減肥的效果,結果還沒減肥,就因為長期服用瀉藥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肥胖本身是飲食習慣及運動的問題,想要靠大量瀉藥來減肥,實在是異想天開、太天真!


到底便秘會不會較容易長息肉?

目前大部份的文獻指出[10],息肉產生過程是一系列的基因缺陷及致癌基因過度表現的結果,主要危險因子還是跟生活飲食方式、年紀、家族基因遺傳及環境有關,其中生活飲食方面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它包含了高脂肪飲食、紅肉攝取比例過高、低纖飲食、抽菸及肥胖等。

至於息肉到底有沒有癌化的危險?其實文獻指出息肉是很常見的,成人中約三成左右有大腸息肉,但是並非所有的息肉都有癌化的危險。息肉要變成癌症,通常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且大部份息肉都可以經由大腸鏡切除,所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才是上上策。國健局針對50歲以上的民眾有提供每兩年的糞便潛血篩檢,大家要好好把握。


因為便秘而長期吃軟便藥會不會有問題?

這又是一個坊間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有些刺激型瀉藥(Dulcolax, Sennoside)長期服用之下,會造成大腸黑色素病變(Melanosis coli),而有文獻指出這一類的病人比較容易長息肉,日後發生癌症的風險比較高。我針對這個論點去搜尋較新的文獻[11],他的論點主要是,這類的病人不是比較容易有大腸息肉,其實是在大腸鏡底下息肉較容易被發現,因為這類病人的息肉切片下不會看到黑色素累積,所以在大腸鏡下一片墨黑中要找到一顆較白的息肉顯得格外容易,這個論點迅速打破之前的錯誤假設。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全球第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從2012年開始,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已經由大腸直腸癌所拿下,另外國民健康署也統計,大腸直腸癌從1995年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2.9人,到2013年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4.3人,其標準化發生率已經上升了93.4%!上升的速度在這幾年更是迅速,除了大便篩檢盛行之外,國人的飲食環境也是原因之一,雖然便秘本身跟大腸癌的相關性目前還沒有大型的研究可以證明,但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及定時糞便篩檢或大腸鏡檢查都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方法。

如果你有以上任何問題(便秘、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及異常貧血),都可以就近向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諮詢。

參考文獻:
1. Suares NC, Ford AC.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in the commun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1; 106: 1582–91.
2. Talley NJ, Fleming KC, Evans JM, et al. Constipation in an elderly community: a study of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m J Gastroenterol 1996; 91: 19–25.
3. Stewart WF, Liberman JN, Sandler RS,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EPOC)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 of clinical subtypes to sociodemographic features.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 3530-40.
4. Nyam DC, Pemberton JH, Ilstrup DM, Rath DM: Long-term results of surgery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Dis Colon Rectum 1997; 40: 273-9.
5. Narisawa T, Magadia NE, Weisburger JH, Wynder EL. Promoting effect of bile acids on colon carcinogenesis after intrarectal instillation of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in rats. J Natl Cancer Inst 1974; 53: 1093–7.
6. Reddy BS, Watanabe K, Weisburger JH, Wynder EL. Promoting effect of bile acids in colon carcinogenesis in germfree and conventional F344 rats. Cancer Res 1977; 37: 3238–42.
7. Clinton SK, Bostwick DG, Olson LM, Mangian HJ, Visek WJ. Effects of ammonium acetate and sodium cholate on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of rats. Cancer Res 1988; 48: 3035–9.
8. Chan AOO, Hui WM, Leung G, et al.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do not have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precursors. Gut 2007; 56: 451–2.
9. Cummings JH, Bingham SA, Heaton KW, Eastwood MA. Fecal weight, colon cancer risk, and dietary intake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dietary fiber). Gastroenterology 1992; 103: 1783–9.
10. UpToDate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colon-polyps-beyond-the-basics
11. Nusko G1, Schneider B, Ernst H, Wittekind C, Hahn EG. Melanosis coli–a harmless pigmentation or a precancerous condition? Z Gastroenterol. 1997 May;35(5):313-8.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