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時別仰頭,正確處置很重要!耳鼻喉科醫師解說

by | 3 月 19, 2017



流鼻血又稱「鼻衄(ㄋㄩˋ)」,一般發生在10歲以下或50歲以上的族群。最常發生鼻血的地方在鼻中膈前方位置,因為這兒剛好是血管匯集的地方,鼻黏膜稍有損傷或是血管破裂就容易流鼻血。


流鼻血常見的原因有:挖鼻孔、撞擊(運動或車禍)、冬天低溫、空氣乾燥、打噴嚏太大力、酒精、異物、鼻瘜肉、鼻中膈彎曲、使用抗凝血藥物或有凝血功能障礙疾病等等。感冒或過敏鼻黏膜會充血,有時打個噴嚏或是鼻子癢揉一下摳一下就會流鼻血。


少數藥物濫用(如古柯鹼)、腫瘤(良性腫瘤如血管瘤;惡性腫瘤如鼻咽癌)、遺傳疾病等等也是流鼻血的原因。(血痰、鼻塞、喉嚨痛、頸部腫塊,當心鼻咽癌


高血壓通常不是造成流鼻血的直接成因,但是假使流鼻血的當下血壓正高,就會像打開水壓強的水龍頭一樣,可能會流血較多且較不容易止血。




流鼻血該怎麼辦?何時就醫?


輕輕擤鼻子的話,可能會流更多血,不過可以清掉鼻腔內血塊。壓住兩側鼻翼(鼻孔圓圓軟軟的地方)10到15分鐘(小孩捏五分鐘),用嘴巴呼吸,15分鐘內一直捏著加壓不要頻頻放鬆手指的壓力。坐直頭往前傾避免吞入血液,喉嚨有血就吐掉,冰敷鼻根處(山根)而非額頭。不要塞衛生紙摩擦脆弱的鼻黏膜,也不要頭往後仰或躺下來,這樣只會讓血液往喉嚨流,增加嗆到的機會,甚至堵住呼吸道。


如果鼻子捏了半小時以上還無法止血,那就盡快就醫(耳鼻喉科門診或是急診)。題外話,如果您懷疑小朋友將電池類的物品塞進耳、鼻,甚至誤吞了,也請馬上就醫。失血過多可能會頭暈,欲就醫就別自行駕車。不小心吞下血液可能會噁心嘔吐,保持冷靜繼續冰敷加壓止血。




就醫前要準備什麼?醫師會問您這些問題


流鼻血頻率最近有增加嗎?還是僅此一次?最近會不會容易瘀青?目前使用藥物(如抗凝血劑、阿斯匹靈、類固醇等)、個人病史(最近手術、有無外傷、鼻胃管放置、最近有無潛水、肝硬化、血友病、愛滋病等)。先不要進食喝水,以免需要緊急手術。




耳鼻喉科醫師可能會做什麼檢查?


抽血(凝血功能)、鼻咽內視鏡或鼻竇內視鏡檢查有無出血點,並確保呼吸道暢通。醫師為了止血可能需要塞鼻子,也就是將敷料塞進鼻腔加壓止血,通常只塞流血那一邊,如果填塞了還繼續流,可能另一邊也會塞起來增進加壓效果,那就需要用嘴巴呼吸,一兩天後回門診讓耳鼻喉科醫師移除填塞的醫材(不要超過三天)。如果可能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如鼻中膈太過彎曲,或是簡單的電燒止血),耳鼻喉科醫師會檢查後跟您討論。


回家後注意室內濕度不要太乾燥,可以噴食鹽水鼻噴劑或是塗少許凡士林讓鼻腔保濕,千萬不要再摳鼻子,尤其是指甲太長的人。如果服用抗血劑的病人太常流鼻血,請務必回開立處方的醫師門診調整藥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再進化,血管內固定錨釘納健保給付,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混合式手術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建議要盡快接受治療。」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乾癬復發致傷害累積,積極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皮膚專科醫師解析

「他是一位老師,從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乾癬,每天都需要家人協助塗抹藥膏,相當費時和辛苦。」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邱足滿醫師表示,「雖然醫師一再強調乾癬並非傳染病,但患者仍然深陷恐懼中,擔心自己的皮屑會影響孩子,甚至不敢和小寶寶同床睡覺。患者的憂慮反映了「累積性生命損害(CLCI)」的概念,乾癬在多年的反覆發作與治療中,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生活型態以及家庭互動。」

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效果良好,皮膚狀況將近100%改善。然而,兩年後因健保規定被迫「下車」暫緩生物製劑,改用傳統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見到好不容易消失的皮膚病灶再度惡化,讓患者非常難受。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腎細胞癌無症狀、易忽略,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女士,因為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腎臟有顆約5公分大的腫瘤。」葉劭德醫師表示,「由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在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根治性腎臟切除術及淋巴結廓清。」

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且有淋巴結轉移,所以在術後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KI)合併免疫治療。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食慾改善,體重也漸漸回升,目前仍持續在追蹤治療。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二十分鐘踏步有氧運動,多變化,低衝擊

居家動起來的最佳選擇就是有趣又多變化的踏步有氧,想要保持低衝擊的話可以先減少跳躍的動作。當身體熱起來後,可以再搭配其他肌力訓練或做點動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