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體重及藥物三方介入早期糖尿病 有望擺脫長期用藥

by | 6 月 2, 2022


記者:賴欣平報導

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可能將超過6億人,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糖尿病患者也以每年2萬5000人的速度在增加,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病。


有些人一被診斷出糖尿病,就感到灰心喪志,擔心自己一輩子都需要與藥物為伍,別說是治療,就連生活都感到興致缺缺。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皆須終生服藥,基督教鹿港醫院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分享,曾有一名患者在接受癌症化療時,血糖飆升至6、700 mg/dL,陷入昏迷後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所幸在第一時間妥善治療,患者身體恢復情形相當良好,至今不僅癌症未復發,持續追蹤血糖值約4、5年,患者血糖已恢復至不需吃藥即可控制的狀態。


「三多一少」 醫籲民眾注意糖尿病早期警訊

要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莊武龍醫師提醒民眾注意「三多一少」,當意識到自己開始吃多、喝多、尿多但卻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時,即須提高警覺;另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曾出現妊娠型糖尿病,都是相對高風險的族群,可定時安排抽血,檢查血糖值,以利及早診斷。

其實,早期糖尿病可能透露的警訊遍佈全身,包含常出現在脖子及腋下的「黑色棘皮症」;傷口不易癒合;或因尿液中有糖,造成泌尿道反覆發炎等。莊武龍醫師表示,隨著衛教知識的推廣與觀念建立,現代人對於糖尿病的警覺心相較過去已有明顯提高,拖到症狀嚴重才來就醫的人已是少數,此時,只要調整好生活型態,透過積極飲食、體重管理或是藥物治療,找回穩定血糖並非不可能。


飲食「吃硬不吃軟」 糖尿病患者需改變生活型態

在所有生活型態的調整中,「飲食改變」是最快能將血糖控制下來的方式,然而,莊武龍醫師坦言,有些患者自覺有在控制飲食,直到回診時經醫師一問之下,才發現「方式不對」。以早餐為例,有些患者會說自己吃粥、喝豆漿,吃得很「清淡」,事實上,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型態上較硬的食物相較軟的更為適合,也就是說,吃米飯好過於吃粥。而含糖飲料中的液態糖,攝取後也更容易使患者血糖飆升,如真的想喝飲料,建議仍以「無糖」為主。

另外,「控制體重」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照護相當重要的一環。莊武龍醫師說,糖尿病患者運動上並無太大限制,但第一型糖尿病或容易低血糖的患者,要注意防運動後的低血糖;另外高血壓若尚未妥善控制,不建議做過度的重量訓練。


及時使用胰島素 減緩高血糖造成之傷害

日常照護做好後,也絕對不能忽略「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莊武龍醫師說明,糖尿病藥物目前以改善胰島素阻抗、補充胰島素及延緩葡萄糖的轉換吸收這三類為主,然而,胰島素可說是其中雖有效但最被「汙名化」的藥物。

在胰島素使用上,患者最常見的疑慮包含恐懼打針;或是因過去傳統治療常拖到需洗腎才開始打胰島素,讓患者誤將「使用胰島素」與「病情嚴重」劃上等號,擔心一打就是一輩子,事實上,及時使用胰島素,可有效避免人體因血糖過高引發的其他傷害。莊武龍醫師提到,當體內血糖太高時,人體代謝機能會受影響,且會使白血球活動力降低,導致身體處於免疫力低下的狀態。除此之外,也可能併發眼睛視網膜、腎臟及神經等多處病變。


施打胰島素≠會變胖 主因還是「飲食控制不當」

對於有些年輕患者來說,「施打胰島素會造成體重上升」,也可能成為影響胰島素使用意願的原因之一。莊武龍醫師解釋,正常狀態下胰島素的使用僅會帶來輕微體重改變,並不會持續上升,會發胖多半還是飲食控制不當導致。而如患者相當在意,也可選用較新的胰島素,及搭配24小時連續監測的血糖機,在血糖數值上升時精準使用胰島素,有助於降低胰島素的總用量,減緩體重上升的幅度。


早期還能自我修復 擺脫長期用藥並非不可能

莊武龍醫師提醒,「人體就像植栽」,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在出現些微枯萎的狀態下澆水,仍有機會能救回,但等到完全枯萎就可能來不及了。因此,患者如能於早期介入,在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細胞還有功能時,即從日常照護及藥物治療上著手,穩定控制病情,擺脫長期用藥並非不可能。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原本近視將近一千度,而在出現白內障後,近視的狀況又急速惡化,於是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何明山醫師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希望解決白內障並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眼。」

手術完成後,患者順利恢復。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近連續視力同時矯正散光,讓患者不用再戴近視眼鏡,也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生活與工作都方便許多。

不痛不代表沒事!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圖文懶人包)

不痛不代表沒事!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圖文懶人包)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