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長正常嗎?

by | 5 月 14, 2017


孩子和成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他們會不斷的成長了,看著他們一天大似一天,父母充滿了喜悅與成就感,無不期待他們會逐漸長成腦海中勾勒的美好形象,但是事實往往與想像有所差距,門診中常見到父母為孩子太矮或太瘦而擔憂、焦慮。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

什麼是正常的生長?兒童健康手冊中都有附「生長曲線百分位圖」,但如何判讀呢?手冊或網路上查一查都是說「生長指標落在第3-97百分位之間都屬正常範圍,若生長指標超過第97百分位或低於第3百分位就可能有過高或過低的情形」,照這樣的標準,一歲的小強72公分(比第3百分位稍高),隔壁鄰居小康80公分(第97百分位)都是正常,兩人明明差了8公分,小強的父母會放心嗎?該放心嗎?

由生長指標可以知道孩子的體格潛能有無正常發揮,也反映一部分健康情況,所以兒科醫師都很重視。但影響生長的因素很複雜,很難為「正常」下一個定義,醫師也只能判斷生長是不是「合乎預期」而已,上述的定義顯然是太簡略了,這部分就留給醫師來判讀和解釋吧!但父母具備一些基本觀念或許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生長速度會隨著年齡而變化

小雄一歲以前,像吹氣球一樣長得非常快,可是一歲過後卻變了樣,二、三個月來體重幾乎沒有什麼動靜,圓圓的小臉也瘦下去了,爸媽好不焦急。

小雄的情況其實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將孩子的生長紀錄畫成一條線,它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略呈S形的一條曲線一歲以前青春期是兩個快速的成長階段,其他時候成長都只是緩慢的進行著。

新生兒的體重大約3公斤,身高50公分,一年之中體重增加到10公斤,身高增長到75公分左右,真的是速度驚人!如果繼續這樣的速度,不到上小學的年齡,孩子就都「長大成人」了。幸虧自然現象自有節制,一歲以後成長速度立刻緩慢下來,一直到上小學以前體重每年都只增加2-2.5公斤左右,所以二、三個月才增加0.5公斤是很正常的。上小學以後體重增加得稍快一些,每年約有3-3.5公斤,一直到青春期才又開始另一段快速的成長。

身高在第二年中雖然也減速了,但比起體重相對的仍然較快,約有11公分,所以一至二歲的孩子有明顯的「抽長」現象,加上皮下脂肪也逐漸減少,臉頰顯得比較有稜角,父母們都會誤以為孩子變瘦了,其實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兩歲以後減少到每年7-8公分,四歲以後更慢一點,一直到青春期前每年都只長5-6公分


生長其實是跳躍式

薇薇一向偏瘦,最近她爸媽更是擔心,因為整個冬天她的體重都持平。雖然她看起來活力充沛,也很少生病,爸媽還是覺得她可能有什麼潛在問題,應該做一些檢查。

過去連醫學界也一直相信生長是持續不斷在進行的,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很精密的磅秤,這一刻和下一刻量到的身高體重應該是不同的。但後來有關生長的研究卻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生長其實是呈「跳躍式」的有成長期和停頓期之分,快速成長一段時間後平均8週,就會進入停頓期平均18天每一時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孩子的停頓期可能長達3個月之久。生長也受季節影響,春夏長得較快,秋冬較慢。

爸媽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某段時間裡似乎眼睜睜的看到孩子在長大,突然間衣服好像都嫌小了,台語的古諺「一瞑大一寸」是有道理的;相反的某段時間裡,卻覺得時光好像在他身上停頓了,令人擔憂焦急。

一般而言,如果孩子活潑健康,沒有明顯的疾病徵兆,並不需要因為成長暫時停頓而接受不必要的檢查。


父母的平均身高是決定性因素

王先生各方面都很出色,唯一遺憾的是自己的個子太矮,因此不希望孩子步他的後塵,王太太也是中下身材。王先生認為自己因為小時家境不好,營養狀況太差,以致「發育不良」,因此對兩個孩子的營養非常注重,奈何兩人卻仍然是小小的個子,王先生覺得困惑又失望。

人天生就有高矮的差異,這種差異從何而來?影響的因素很複雜,其中最有力的一個因素,就是父母的身高,也就是「遺傳」。由父母的「平均身高」來預測孩子將來的身高,雖非百分之百正確,但大概會有七成的把握。這一點很令小個子的父母失望,但卻是事實。

有一個預測孩子未來的身高公式是:如果是男孩,就把母親身高加12公分(國人身高的性別差異),加上父親身高除以2;女孩則是將父親的身高減12公分,加上母親身高除以2,結果可能會與孩子未來的真正身高有上下5公分的差距。

每個人都希望高人一等,所以不只是矮小的孩子受到父母關注,有些中下、甚至中等身高的孩子也會被帶去內分泌門診求診,其實他們的生長大部分是正常的,只是父母「覺得」他們不夠高而已。很多父母都認為下一代的營養比上一代好多了,孩子也應該比自己高才對,的確根據統計這一代孩子的平均身高是比上一代高了4-5公分,但是不要忘了大家都高了,所以在排名上,高矮的差異仍然是存在的。

所以當父母擔心孩子「不夠高」時,不必急著去看醫師,應該先考慮一下夫妻兩人的身高,如果都不是屬於高大的體型,可能就必須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了。個子高固然佔了某些先機,個子矮也並非不正常,父母或孩子自己若是非常在意身高,目前醫學上也已經有安全的增高方法但所費不貲,大約在7-8歲左右即可帶孩子去兒童內分泌科請醫師評估並討論增高的可行性。


高矮差異是在出生時就決定了嗎?

小個子的李先生夫妻很慶幸廷廷出生時體格並不輸別的孩于,4-5個月大以前,他的身高、體重也都在中等左右,夫妻倆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可惜好景不長,5個月以後廷廷開始厭食,成長也變得非常緩慢。兩人焦急得抱著他到處求醫,服用了很多「開胃藥」、「營養品」仍不見效。廷廷到了一歲左右,和同年齡的孩子比起來也是個小個子。

人與人之間高矮的差異,是在出生時就決定了嗎?不是的,是在出生後的一年中逐漸顯現的。出生時的高矮稍微受到母親身高的影響,但和以後的身高排名幾乎無關,以後體格較高的孩子,一出生後就快速的增高,4-5個月大後排名就比較前面了。相反的,造物者跟體格較小的孩子開了一個玩笑,他們在出生時和頭幾個月成長都還不錯,但3-6個月後,逐漸慢下來,以致排名漸漸下降,大約在一歲左右到達自己該有的體位之後,才再恢復正常的成長速度(平行某一條曲線生長)。

一歲以後,身高的排名已經大致穩定,尤其是兩歲以後,即使有更動,幅度也不至於太大,因此另一個未來身高的計算公式是:女孩一歲半時或男孩兩歲時的身高乘以2。

在這段體位下降期中,由於身體需要的熱量減少,孩子的胃口會變得比較差,家長們常因此非常焦慮,強迫孩子進食,或者像廷廷一樣被帶到各處求醫、餵藥或進補,不但徒勞無功,還造成很多飲食問題。其實只要耐心地等待,就會發現當成長恢復正常的速度以後,孩子的胃口就會自然改善。


胖瘦並非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準!

明明從嬰兒期起就一直瘦瘦的,不斷的有朋友提醒她父母「明明太瘦了」,並熱心的提供增胖秘方。母親心裡明白,明明雖然瘦,倒是滿活潑健康的,一定是像她,因為自已也是從小到大都很纖瘦。阿公阿媽卻不這麼想,總是數落明明的挑食,並且常強迫她多喝牛奶。

其實人除了高矮有所不同之外,體型也有差異,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基本的體型:不胖不瘦「勻稱型」的人最多,這類人肌肉比較發達;「纖細型」的人骨架子細,脂肪和肌肉都較少;「圓胖型」的人皮下脂肪較多,台語俗稱為「沆拎」。

體型和高矮一樣與遺傳有很密切的關係。過去的貧窮使父母深信,胖才是營養充足,才是健康,因此纖細型的孩子最容易引起關切。這種觀念在現代富足的社會裡必須修正了,瘦並不一定不健康,胖更不是健康。胖瘦並非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準。只要孩子攝取了足夠的營養,身體沒有什麼疾病,活力正常,瘦一點沒有關係,尤其父母一方甚至雙方都偏瘦的話。
  

營養如何影響生長?

營養是父母關切的焦點所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將孩子的生長不如預期,很單純的歸咎於營養攝取不夠,因此往往在吃飯方面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造成許多的飲食問題和親子對立;要不就是胡亂進補,使孩子的健康蒙受傷害而不自知。

營養確實很重要,尤其是嬰幼兒期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對身材的影響是會持續一生的,可是營養並不是決定身材唯一的要素,並不是攝取愈多,孩子就長得愈高大,營養只要「適當」和「足夠」就好民間始終有一種觀念就是為了身高把孩子先養胖一點,將來再減肥;肥胖的孩子是比同齡孩子高一些,但他們的青春期也會提早,最終身高並不一定贏過別人,更何況肥胖對健康有重大的影響,這種做法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身體需要多少營養會自然的表現在食慾上,因此信賴並尊重孩子的食慾,提供他足夠而且適當的食物,是幫助孩子成長最簡單的方法。以台灣的經濟水準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能力供給孩子足夠份量的食物,但品質方面還需要更加講究,多注意營養的均衡,減少速食、零食和垃圾食品的攝取,才是健康之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原本近視將近一千度,而在出現白內障後,近視的狀況又急速惡化,於是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何明山醫師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希望解決白內障並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眼。」

手術完成後,患者順利恢復。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近連續視力同時矯正散光,讓患者不用再戴近視眼鏡,也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生活與工作都方便許多。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不痛就沒事嗎?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十七分鐘在家踏步有氧,全站姿不間斷練心肺

踏步有氧這些動作可以讓人練到腿部、上半身、與核心肌力,且對關節是友善的,每天都做一些,可以幫助心血管健康並增肌減脂,還能練到平衡和協調性。練習過程中若覺得強度太高,請調慢影片速度。想要強度高一點,可以加快動作的速度。 高抬手踏步 左右點地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下擺手 後勾上擺手 後勾上擺手 舉手平移 後勾前勾 後勾前勾 開臂側點地 開臂側點地 手部腳踏車 反向手部腳踏車 野獸後V字走 野獸前V字走 打鼓平移 前抬後點 前抬後點 平移轉體 快腳變距 舉臂側點地 舉臂側點地 畫圈平移 交替肘後勾 手轉圈緩和 勾腳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