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在幾年前懷孕的過程中發現有糖尿病,血糖都超標。患者在產後持續接受治療,但是因為生活忙碌,血糖控制並不理想。」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舜程醫師指出,「最近兩年,患者發現腳上的小傷口癒合速度比較慢。有一天,患者的右腳發紅、浮腫,連鞋子都穿不下,而且有畏寒發燒,而被送到急診室。」
檢查發現,患者的右腳是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傷口已有化膿的狀況。病患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後,蜂窩組織炎漸漸改善,但是足部的傷口大概有2公分大且相當深。當時有醫師告訴她說,若傷口繼續惡化,可能會需要截肢,讓患者非常震驚、難過。幸好在經過傷口照護團隊的積極治療,包括徹底清創、控制感染、控制血糖、並輔以使用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後,傷口漸漸好轉,並達到完全癒合。張舜程醫師說,經歷這段辛苦的過程,患者深切體認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願意積極與醫師配合,也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便可能在幾年後出現糖尿病足的問題。張舜程醫師說,根據美國的統計,在糖尿病患的一生中,併發糖尿病足的風險約34%。糖尿病足感染常導致患者住院,而且是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糖尿病足潰瘍的常見原因包括神經病變、血管阻塞、感染等。張舜程醫師解釋,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產生神經病變,感覺神經異常讓患者的感覺遲鈍,容易受傷、燙傷而不自覺。患者也會因為沒有感覺到傷口疼痛,誤認為是小傷口而延誤就醫。尤其自主神經異常使出汗量減少,皮膚容易乾燥龜裂,而形成一些小傷口。運動神經異常使患者容易跌倒,而造成皮膚損傷。
血管狹窄使血液循環變差,導致組織缺氧,使傷口癒合緩慢,且容易出現皮膚潰瘍。張舜程醫師說,若血管嚴重阻塞,可能導致疼痛,甚至可能形成壞疽,而需要截肢。「曾經有家屬說,因為聞到家中瀰漫著一股奇怪的味道,所以到處尋找,結果發現怪味道的來源是患者的腳,甚至已經發黑發臭。」張舜程醫師說,由於糖尿病患的免疫力較差、組織容易缺氧、血糖過高,會增加遭到感染的風險。若沒有及時控制感染,可能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糖尿病足傷口潰瘍照護計畫V.I.P.D.F.張舜程醫師說,糖尿病足傷口潰瘍的照護會從V.I.P.D.F.這幾個方向著手: 「V」是檢查足部血管的狀況,如果有狹窄、阻塞,便要想辦法重建血管,恢復血液循環。「I」是評估感染的嚴重度,並根據細菌培養結果使用合適的抗生素治療。「P」是減輕傷口承受的壓力,讓患者穿著適合腳型、軟硬適中的鞋子,必要時可使用枴杖或輪椅。「D」是透過清創手術盡量清除壞死、感染的組織,傷口才有機會癒合。「F」是使用合適的敷料加速傷口癒合,例如使用含銀離子的敷料預防感染,或使用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盡快縮小傷口的範圍與深度。
張舜程醫師表示,較有經驗的傷口照護中心都會依照V.I.P.D.F.這樣的治療計畫來幫助病患,加速傷口癒合,降低截肢的風險。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主要作用是調節傷口微環境,抑制傷口中會增加發炎的M1型巨噬細胞,轉化成以增加傷口癒合的M2型巨噬細胞。整個過程有助於調控VEGF生長因子促進血管新生,增加血液流量;影響TGF因子誘導產生組織再生之幹細胞到達患部,促使纖維母細胞增生;透過羥脯氨酸合成膠原蛋白,產生胞外基質沉積,幫助傷口達到完全癒合。
「在控制傷口感染後,我們會希望增加M2型巨噬細胞。」張舜程醫師說,「M2型巨噬細胞能夠幫助增生,讓傷口朝向癒合的方向進行,漸漸由深變淺、由大變小,最後達到完全癒合。」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健保給付條件,醫師便能協助患者申請使用,遠離截趾、截肢的危機。
貼心小提醒
糖尿病患要每天檢查足部的皮膚狀況,保持清潔。張舜程醫師叮嚀,在修剪指甲時要特別注意,指甲要以直線水平修剪,不要把邊緣剪得太裡面,兩側甲溝的指甲要露出,讓指甲超過周圍的肉,也不要將指甲剪太短,因為可能會使指甲長入周圍的皮膚,造成甲溝炎。也請不要赤腳走路,應該穿著合腳舒適的鞋襪,保護足部。如果發現足部出現水泡、龜裂、發紅、浮腫、滲液等狀況,務必盡快就醫。張舜程醫師強調,即使不會痛也不能輕忽,及早治療,才能降低截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