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乾、嘴巴乾、呼吸費力,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警訊愛注意!醫師圖文解析

by | 3 月 28, 2023

眼睛乾、嘴巴乾、呼吸費力,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警訊愛注意!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身上的紅疹越來越厲害,而且一天要拉好幾次肚子。」40歲的林老師苦惱地說。


因為罹患淋巴瘤,而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雖然疾病得到控制,但他卻遭遇了嚴重的排斥反應。臺大醫院檢驗醫學部林建嶔醫師指出,他的肝指數上升,皮膚出現紅疹,而且有嚴重的腸胃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雖然使用了類固醇與傳統抗排斥藥,但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再搭配使用標靶藥物來控制排斥反應。林建嶔醫師說,經過2到3個月後,排斥反應改善許多,患者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也能開始進修的計畫。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就是俗稱的排斥,林建嶔醫師說,當患者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移植物指的便是移植進受贈者體內再增生出來的造血幹細胞。「抗宿主」指的是捐贈者的免疫細胞,對受贈者的組織出現免疫反應而造成影響。

雖然在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前都會進行配對,不過還是可能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林建嶔醫師說,畢竟受贈者與捐贈者是不同的個體,配對僅能盡量減少彼此的不相容,但是依然可能出現排斥的現象。

什麼是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都會使用藥物減少移植之後排斥的機會,但是並無法確保在使用藥物之後,便不會出現排斥。

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代表捐贈者的免疫細胞已能發揮作用,林建嶔醫師說,免疫作用其實也是抗癌的其中一個環節,如果出現排斥,我們會認為後續疾病復發的機會可能減少,但也不代表一定不會復發。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警訊愛注意

通常在移植100天之內發生的比較偏急性排斥,移植100天以後發生的比較偏慢性排斥。林建嶔醫師說,急性排斥的症狀通常會比較嚴重,一般是在皮膚、肝臟、與腸胃道出現問題,患者皮膚會出現一些紅疹,腸胃道部份的常見症狀包括噁心、腹瀉、吃東西會覺得不舒服。肝臟部分的症狀不明顯,主要是抽血會發現有肝指數上升的情形。

一般在移植後會固定每個禮拜回診,醫師也會根據患者的表現、抽血檢查的數據評估排斥的狀況,決定是否調整藥物。林建嶔醫師說,如果症狀較嚴重,像是身上紅疹變得非常厲害,或是拉肚子拉得很厲害,一天拉了5、6次,甚至十幾次以上,就要提前跟醫院聯絡,提早回診。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警訊愛注意

慢性排斥常發生在皮膚與黏膜,症狀包括眼睛乾、嘴巴乾、皮膚粗糙、皮膚乾燥等,林建嶔醫師說,慢性排斥也可能影響肌肉、關節,讓患者覺得比較僵硬、不靈活的現象。

還有比較特別的是在肺部發生慢性排斥,林建嶔醫師提醒,肺部排斥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可能是運動的時候,覺得呼吸比較費力,但是隨著時間,症狀越來越厲害,最後可能會出現呼吸不順、血氧濃度下降等情況。

患者要定期回診,除了接受常規檢查,也可以安排淚液分泌的檢查或是肺功能檢查,及早發現慢性排斥的狀況。


及早治療 改善生活品質

針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治療,不管是急性或慢性,第一線的治療藥物都是以類固醇為主,也會加上一些傳統的免疫抑制劑,目前還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林建嶔醫師說,標靶藥物透過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加強對排斥的控制效果,有助於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及早治療 改善生活品質

日常照護方面,請維持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避免太過勞累、不要讓自己壓力太大。林建嶔醫師說,平時要多留意身上有沒有一些新出現、不尋常的徵兆或症狀,例如皮膚新出現的疹子,或手、腳關節不靈活、腸胃不適等狀況,如果有任何狀況,都可以與醫院聯絡。


貼心小提醒

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都可能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林建嶔醫師叮嚀,慢性排斥的症狀通常比較不明顯,可能是眼睛乾、嘴巴乾、關節僵硬、呼吸費力等,有時候會出現在比較隱私的部位。在自我照護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有不太放心的地方,要隨時跟醫師討論,才能及早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303231454)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