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問題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竟是慢性腎臟病風險因子之一!? 擊退兒童腎臟健康3隱憂:含糖飲料、營養不均、運動不足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腎臟超人飛入校園,教導小學生愛腎護腎3撇步

by | 12 月 15, 2022


研究顯示台灣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盛行率已逾12%,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一位是腎臟功能異常者。〔1〕近年來,國際研究也發現兒童與青少年肥胖,與日後慢性腎臟病風險有關聯〔2〕。台灣有高達26.7%小學生(7-12歲)屬於體重過重及肥胖〔3〕,其中含糖飲料、營養不均、運動量不足為兒童腎臟健康的3大隱憂。為增進大眾對於腎臟健康的認識,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台灣基層透析協會、台北醫學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與來自德國的台灣費森尤斯醫藥一齊推動「腎臟超人」計畫,透過遊戲教材與校園活動,建立孩子「均衡吃、喝足水、勤運動」的愛腎護腎3觀念,陪伴孩子一齊迎向腎利人生。



慢性腎臟病人口逐年攀升,除了成人三高控制,兒童肥胖也是風險因子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腎臟病防治儼然已經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5成以上慢性腎臟病患者卻輕忽三高控制〔4〕,顯示疾病衛教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針對罹患高風險疾病的成人,慢性腎臟病的預防一直是醫療的重點,但隨著飲食愈來愈精緻,我們發現腎臟病預防與教育需要更及早紮根,從兒童就該開始推廣,以避免成人時三高以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 國際研究發現,兒童與青少年肥胖,也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腎病的發生〔2〕。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 (2017-2020),7-12歲兒童過重以及肥胖分別為11.6%、15.1%,換言之,台灣有26.7%的小學生屬於過重及肥胖〔3〕,如何幫助學齡兒童維持健康體態與良好生活型態,為腎臟病防治的重要挑戰。


日常生活地雷多,兒童腎臟健康面臨3隱憂

除了兒童肥胖令人擔憂之外,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吳苡璉營運長表示,觀察一般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型態,發現台灣兒童的腎臟健康面臨3大隱憂:

一、含糖飲料頻率高: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含糖飲料不僅導致糖尿病、肥胖的發生,更與慢性腎病的有著顯著的關聯〔5〕。根據國民營養調查,超過9成的台灣國小學童,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6〕,含糖飲料已成兒童腎臟健康的一大威脅。

二、每日營養不達標: 飲食習慣也有腎臟健康息息相關,但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7-12歲的兒童,僅13.1%每日蔬菜達國民健康署建議的份數(3份)、僅6.4%水果達建議的份數(2份)、且高達83.6%的兒童牛奶攝取不足1份〔3〕

三、日常運動量不足:運動已被證實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發展〔7〕,然而,僅一成六的台灣兒童每週運動3次以上〔8〕,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歲-17歲兒童與青少年,需至少平均一天一小時進行中度以上運動的標準〔9〕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腎臟超人,飛入校園倡導愛腎護腎3撇步

為了加強台灣兒童對於腎臟的認識與保健,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台灣基層透析協會、台北醫學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與來自德國、在腎臟透析與照護具領導地位的台灣費森尤斯醫藥,一齊推動「腎臟超人」計畫,一齊建立3大愛腎護腎的好習慣:

均衡吃: 兒童每日的營養攝取,可以參照國民健康署建議的餐盤口訣〔10〕,以維持均衡營養。口訣為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喝足水:盡量少喝或是戒除含糖飲料,4-8歲孩童每日至少喝足1.2公升水;9歲以上孩童每日則要喝足1.5公升水。

勤運動: 建議進行每日平均6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像是有氧運動、或是體育活動,並維持理想體重不超標〔9〕

「腎臟超人」計畫是由費森尤斯亞太區所發起的一項企業社會責任,讓腎臟化身為器官中的超級英雄,並透過故事與遊戲的方式紮根學齡兒童之衛生教育,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推廣舉辦,在校園中教導上千名小學生關於腎臟照護的知識。

吳麥斯提醒,家長除了陪同孩童一起培養愛腎護腎的好習慣之外,也該隨時注意自身的健康,若有以下症狀: 小便有泡「泡」、「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有可能是慢性腎病已發生,需進一步就醫檢查,及早介入並適時治療,才可以常保腎臟健康。

而針對家中已在對抗慢性腎臟病的長輩,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楊孟儒理事長也補充: 「以台灣的醫療品質,即使是腎臟病末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相對高於歐洲等其他國家〔11〕。若是家中長輩真的需要面臨慢性腎臟病、或是末期腎臟病照護,也不需要太驚慌,配合醫師擬定適合的治療方針,仍可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1. 2022 世界腎臟日,腎臟醫學會與國健署新聞稿: http://www.ckd-tsn.org.tw/news-view.php?ID=32
2. Nephron 2019;143:8–11
3. 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 106-109年
4. 5成以上慢性腎臟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國健署2021/03/11新聞稿;https://www.mohw.gov.tw/cp-5014-58578-1.html
5. Nephrology 2014;doi: 10.1111/nep.12343
6. 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 103-106年
7.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 (20); http://dx.doi.org/10.1136/bjsports-2019-100989
8. 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9. Physical activity,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10. 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兒童版: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0
11. 台灣腎病年報-2018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