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甲狀腺癌 — 乳突型甲狀腺癌(圖文懶人包)

by | 9 月 6, 2022


甲狀腺癌屬於內分泌系統裡最常見的癌症,甲狀腺癌通常會被分成四種主要類型,分別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乳突型甲狀腺癌」屬於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分類,佔了所有甲狀腺癌患者的八成以上。幸好在整體來說,甲狀腺乳突癌的患者其預後也是最好的,十年的存活率超過九成。



乳突型甲狀腺癌的特色


乳突型甲狀腺癌的女性患者較多,與男性患者的人數比例約為3比1。年輕至中年的患者比較多,患者年齡約是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其好發族群和治療後的預後也有關係。假使年輕、中年女性患者,治療後狀況通常都不錯。然而,若為男性患者,且年齡大於五十五歲,治療後的預後仍會比較差。


乳突型甲狀腺癌的症狀

罹患甲狀腺乳突癌的時候,大多數患者其實沒有症狀。像是當甲狀腺腫瘤小於1.5公分,周圍的淋巴沒有被侵犯時,通常這樣的腫瘤是摸不到、也看不太出來的,通常患者是靠著定期追蹤發現,或是純粹意外,於其他檢驗時發現腫瘤。


如果有症狀的話,很可能是注意到脖子附近的腫塊。有時是自己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脖子的地方看起來腫一點,或是在平時被醫師、朋友發現其脖子處似乎看來有腫塊,進一步接受檢查而發現的,而且這個腫塊常常是不會痛的硬塊。少數患者會因為腫瘤侵犯嚴重,而發現自己講話聲音變得比較沙啞,甚至有吞嚥困難。(脖子腫塊別輕忽!五大迷思要破除!


診斷乳突型甲狀腺癌

當醫師懷疑患者甲狀腺藏了腫瘤的時候,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假使在超音波下看到了低回音性的腫塊,邊緣不甚規則,或邊緣界線不清楚,且腫瘤裡面包含有微小的鈣化點,就要懷疑這是甲狀腺癌。在看到這類型樣貌的甲狀腺腫塊時,醫師會建議用細針抽吸,將腫瘤裡面的組織取出,用抽吸的結果來確認腫瘤的特性。

通常醫師還會安排抽血檢查,確認患者的甲狀腺功能,而罹患甲狀腺癌的時候,通常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是正常的,沒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問題。

乳突型甲狀腺癌的遠端轉移並不常見,會的話最可能是轉移到肺臟、肝臟、骨頭,醫師會根據懷疑遠端轉移的位置,安排適當的影像檢查。假使是擔心甲狀腺癌侵犯了脖子附近其他組織的話,也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來確認。當甲狀腺乳突癌已經侵犯周邊組織的話,治療後仍然比較容易復發,預後也會比較差。



治療乳突型甲狀腺癌

手術治療是甲狀腺乳突癌基本治療共識。在開刀時,甲狀腺乳突癌會呈現不規則的實心腫瘤,可能含有鈣化點,可能會侵犯附近的淋巴組織。手術治療時不能僅是切除甲狀腺癌的不放,通常至少會把腫瘤所在那一側的甲狀腺切除,甚至切除左右兩側全部的甲狀腺。如果患者接受了甲狀腺全切除手術,術後需要長期補充甲狀腺素來維持身體所需。

由於乳突型甲狀腺癌的預後與腫瘤大小有直接相關,小於1.5公分的腫瘤其預後都很不錯。因此當腫瘤較小的時候,可以考慮僅切除單側的甲狀腺即可。然而,若患者年齡較大、本身雙側甲狀腺都有結節、過去曾有輻射線暴露過、甲狀腺癌已經有遠端轉移、或腫瘤侵犯了甲狀腺周邊組織、腫瘤大於四公分、頸部淋巴結有轉移,就代表狀況比較棘手一些,需要切除全部的甲狀腺來減少甲狀腺癌轉移或復發的情形。

多數患者在手術之後就完成了癌症治療。少數患者需要於手術後四到六個星期開始接受放射碘治療。例如本身甲狀腺癌腫瘤大於兩公分,並且患者年齡大於45歲,有甲狀腺以外的腫瘤侵犯或淋巴結侵犯的;或是已有遠端轉移的案例,就需要接受放射碘的輔助治療。


乳突型甲狀腺癌手術之後

由於甲狀腺被切除了,但甲狀腺分泌的荷爾蒙 – 甲狀腺素 – 是是調節身體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是體內必須的荷爾蒙,因此患者需要口服補充甲狀腺素。約每三個月進行抽血,確認經過補充後,甲狀腺的「量」剛剛好,沒有過多或過少的問題。

抽血除了追蹤甲狀腺功能外,還需要檢驗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雖然我們前面說,抽血並不適用於診斷甲狀腺癌,但在術後追蹤則非常重要,因為甲狀腺球蛋白與甲狀腺組織的活動性有關,在手術切除甲狀腺之後,甲狀腺球蛋白的數值應該會降的很低,萬一沒有降下來,代表體內可能還有甲狀腺癌的細胞。或者,在術後原本甲狀腺球蛋白的數值已經下降了,但過了幾個月,若抽血發現甲狀腺球蛋白的數值再度上升,就代表很可能是癌症復發了。

當患者診斷甲狀腺乳突癌之際年紀比較大,腫瘤比較大,腫瘤侵犯範圍超出甲狀腺,或是身為男性患者,都代表著預後可能較為不好,務必要好好追蹤治療。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縮小胃容量助減輕體重,新式訂書針縫胃解析,劉家嘉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二十多歲的女士,在生產後合併壓力性肥胖,進食量真的很大。」劉家嘉醫師表示,「因為健康檢查顯示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及膽固醇偏高,再加上大食量,自己藉由飲食和運動的效果一直很有限,所以讓她決心積極尋找醫學方式來治療她的肥胖問題。

經過詳細和病患討論後,她決定接受訂書針縫胃手術,利用胃鏡於胃內進行胃部體積縮小,幫助減少進食量。劉家嘉醫師說,術後不久,她已減少了14公斤,肝功能已恢復正常,目前仍持續追蹤與控制中,相信3個月即可順利達到理想體重。」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兒童多發性硬化症,提早發現、持續治療才能避免殘疾,口服藥物提升便利性與遵從度,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需要長期打針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會。」成大醫院兒童神經科余文豪醫師指出,「由於患者正值青少年,相當在意同儕的眼光,非常不願意在學校打針,所以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讓病情反反覆覆。」 對青少年患者而言,口服藥物可以提升便利性與治療遵從性,幫助患者把病情控制穩定,減少復發次數,才能避免失能或殘疾!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