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消化性潰瘍,你該這樣吃、這樣做!

by | 8 月 4, 2022


大家常聽到的「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均屬於消化性潰瘍,代表胃或十二指腸黏膜的破損,這些在胃或十二指腸的傷口若受到胃酸的刺激,患者於上腹部分感到疼痛不適,且消化性潰瘍造成的疼痛常常明顯跟飲食相關,有時候太餓會痛,有時則是吃東西會痛。除了會痛之外,胃部較容易有種脹脹飽飽的感覺,容易打嗝,或有噁心嘔吐的狀況。



上腹痛就是胃不好嗎?

當你自覺這陣子胃不是很好,容易胃痛或上腹不舒服,請不要自我診斷,也不要先直接買制酸劑、胃乳等成藥吃,最好還是要讓醫師檢視過。我們剛剛提到那些消化性潰瘍造成的腹痛、腹脹、噁心等症狀,都不具有專一性;也就是說,其他腹部問題,從膽囊炎、闌尾炎、胰臟炎等發炎狀況,到腸胃道阻塞、及胃癌、肝癌、大腸癌等癌症,可能都會替患者帶來類似、相近的症狀。


所以,請不要自我診斷或自行買藥服用,最好讓醫師從當時的狀況來判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影像檢查,例如該不該做個胃鏡、腹部超音波、或大腸鏡,來獲得正確診斷。


治療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最常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些患者則是因為服用某些止痛藥而引發消化性潰瘍。若於胃鏡檢查後確定患者在胃部或十二指腸處罹有消化性潰瘍,就需用口服藥物治療。一方面醫師會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另一方面會用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感染。這樣子包含抗生素以及制酸劑的藥物治療療程可能需要連續服用幾個星期的藥物。

假使沒有好好治療消化性潰瘍,除了疼痛之外,胃或十二指腸的傷口長久不癒合,會愈來愈深,因而引發潰瘍出血,或胃穿孔、十二指腸穿孔這些嚴重的併發症。若出現潰瘍出血、穿孔,就幾乎僅能用緊急手術度過難關了。

有些人雖然曾經乖乖配合醫師,接受消化性潰瘍的口服藥物治療,但持續保持不良生活方式,之後還是容易讓消化性潰瘍更為惡化,或是潰瘍問題一再復發。


改善消化性潰瘍的生活策略

想要改善消化性潰瘍,除了配合醫師指示服用制酸劑與抗生素之外,於生活重要記得四個重點,分別是注意用藥、吃得健康、減少壓力、和避免菸酒。以下我們一一討論。

■ 注意用藥


首先要小心一些成藥的使用。如果平時是個常常頭痛、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的人,很可能會靠著藥房買的成藥支持著,這時若用到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阿斯匹靈」,都可能讓原本的消化性潰瘍很難癒合,尤其當消炎止痛藥再加上類固醇、抗凝血劑、抗憂鬱劑等其他藥物時,情況還會雪上加霜。營養食品的補充中,最需要注意鐵劑,請勿過度補充鐵劑,否則對胃也是比較傷。


■ 吃得健康

由於消化性潰瘍與飲食選擇的關係很大,你一定要注意自己進食的一些狀況。

首先,在進食過程中你會覺得引發腸胃不適的,就不要吃。通常是一些太油、太酸、太辣的食物,像是吃到鹹酥雞剛開始覺得美味,但吃沒多少就覺得胃很脹還會痛,就請忍住,為了你的腸胃道,不要再吃炸物。比較油的食物本來就比較難消化,而且飽和脂肪還會提供胃幽門螺旋桿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吃油膩的飲食對腸胃並不利。

有些人則是吃到柳橙、橘子等柑橘類會胃痛,或是吃河粉、泰式料理等酸酸辣辣的食物就不行,就請避免。假使你會有胃痛不適,但想不起來究竟是吃了什麼引起的,可以做個食物日記,看看食物與症狀的關聯性,如果發現有些食物就是容易引起自己消化道的不舒服,就要避免。


最常見會引起胃部不適的食物,包括了:

◇ 烘焙類的食物,像是麵包、蛋糕、甜點
◇ 油脂含量高的紅肉與起司
◇ 炸物,包含鹹酥雞、炸雞、薯條之類的
◇ 用奶類做成的甜點,像是奶昔,冰淇淋、卡士達、布丁
◇ 柑橘類水果
◇ 巧克力

不過,大家還是要注意自身的狀況,像是大家都曾經聽說「胃痛可以喝些牛奶」這樣的居家策略,但包括牛奶、咖啡、與無咖啡因的咖啡,都是會增加胃酸分泌的!所以喝牛奶不一定能緩解胃痛,假使你明顯在喝牛奶後會不舒服,就要小心這些會讓胃酸分泌更多的食物。

除了飲食內容的選擇之外,你吃的方式、時間點、量,也都會影響腸胃道的功能。因此,建議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就好好坐著吃,不要邊走邊吃,也不要吃太快。一天可以從吃三餐變成吃五到六餐,但每次進食的量少一點,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讓胃別撐得太大,減少消化道的負擔。另外,盡量在睡前兩到三個小時內就不要再進食,吃過午餐如果想要小睡片刻,最好坐著睡。

■ 避免菸酒


酒精和菸草對消化道都是不利的。喝酒會讓胃酸分泌更多,加重胃潰瘍的症狀。酒精還會放鬆胃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括約肌就擋不住胃酸的壓力,讓人更容易胃食道逆流。而抽菸也會增加胃酸的分泌,重度菸癮者罹患十二指腸的機率比不抽菸的人高很多。而且菸癮者如果有潰瘍的話,更不容易癒合,消化道潰瘍還更容易復發。想要避免消化道潰瘍復發,務必要避免菸酒。

■ 減少壓力

其實當我們前面說到因為頭痛、關節痛而需要吃止痛藥,或是飲食狀況不良、抽菸喝酒,常常是我們感受到生活壓力的重量時的一個反應,當壓力很大時,就會用不健康的方式解決,開始吃炸物、吃甜食,喝酒,抽菸,而這些事情又會再影響健康,加重消化道潰瘍的嚴重程度。


所以,適時地減少壓力實在是現代人必修的學分。學會在忙碌的一天後,聽點音樂、沖個舒服的澡、在住家附近散散步、找個適當的興趣,都是讓心情緩和的方式。平時利用深呼吸、冥想放鬆的技巧來安定心寧。再者,練習皮拉提斯、瑜珈、太極拳,養成做些中等程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放鬆心情,減少壓力,對潰瘍的癒合也有幫助。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肺癌免疫治療利器再進化:PD-L1免疫抑制劑皮下注射新劑型給藥10分鐘完成!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60多歲的肺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葉育雯醫師表示,「雖然治療成效很不錯,但因為患者的血管條件不佳,所以每次打針和抽血都成為了挑戰,接受靜脈注射後也常出現瘀血的情況。」

PD-L1免疫抑制劑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武器,能夠降低死亡風險、提升存活率;現在劑型進化出現皮下注射給藥,在相同的療效下,能大幅將注射時間縮短至僅約10分鐘,不須留置針頭或人工血管,降低疼痛感,因此能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反覆腹瀉、腹痛,竟是直腸腫瘤惹的禍!後腸神經內分泌瘤診斷、治療重點提醒,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反覆出現腹瀉與腹痛,曾經在多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又因為發現直腸腫瘤合併肝轉移,而接受切片檢查。」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的腫瘤是神經內分泌瘤,大家才曉得原來導致反覆腹瀉與腹痛的主因是後腸神經內分泌瘤。」

經過討論後,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續也使用體抑素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 SSA)治療,減少腫瘤分泌相關荷爾蒙,幫助緩解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由此可知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治療都相當具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多專科的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