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生活七件事(四)調整好這件事 遠離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by | 12 月 9, 2021

 
記者:黃心瑩報導
 
心腦血管要健康才能預防中風與心肌梗塞,時下民眾輕易就可答出「控制三高」可降低中風機率,但確實做到的人卻不多。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右緯提到,除了藥物之外,還可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如: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標準體重、戒菸等,幫助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美國心臟學會及台灣腦中風學會都建議:「運、重、菸、食、醇、壓、糖,簡單生活七件事」,其中飲食和其他危險因子控制息息相關。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更表示,許多上班族及年輕人因為外食又不愛運動而危害心腦血管健康。

 
 
三高影響心血管健康 飲食、運動協助控制三高
 
引起腦中風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因慢性病、不良生活習慣所致。血壓、血糖、膽固醇過高或是控制不佳,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健康,而良好的生活型態則是協助控制三高的關鍵,陳右緯醫師指出,有許多研究指出,體重過重者,三高機率會增加,更要注重飲食及運動來幫助控制體重。
 
傅維仁主任也表示,一日三餐是生活必需的,若吃的不健康,就可能造成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加上門診中也看到許多年輕人習慣外食、不愛運動、工作又長時間坐著,也會導致罹患三高的風險增加。
 
 
飲食均衡、定時定量 越晚吃越容易胖
 
飲食建議參考三個面向,質、量、用餐時間。每個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原則取決於身高、體重、性別、活動量等,可得出不同標準。陳右緯醫師指出,六大類食物要均衡攝取,用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國際有研究顯示,即使攝取的量相同,但越晚進食,增加膽固醇的機率越高,太晚用餐、吃宵夜都容易使體重增加。
 
 
高齡者代謝低、牙口差 虛弱不動陷惡性循環
 
由於慢性病病人多數為高齡長者,年紀越大基礎代謝降低、運動量減少,陳右緯醫師表示,若飲食過於清淡,或牙口不好不吃肉,容易會有肌少症而力量不夠、虛弱、不想動,使新陳代謝更差、能量需求低,陷入惡性循環。若想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國建署的網站有兒童、成人、老人的飲食餐盤可提供參考。
 
 
多重慢性病病人 建議諮詢主治醫師
 
然而若是已知有慢性病的病人,更因加強管理飲食攝取原則。傅維仁主任提到,若為高血壓的病人,建議飲食要低鈉;若為多重共病,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者,則更需要注重蛋白質攝取,少油、少糖、少鹽,避免加重腎臟負擔。建議老人家可以早晚喝一杯牛奶,有慢性腎臟病者,需特別注意並跟主治醫師及營養師諮詢飲食注意事項。
 
 
已中風病人 標準更嚴格
 
已經發生中風過的病人,對三高控制要更嚴格,陳右緯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100mg/dL以下,或更積極控制在70mg/dL左右,限制油糖攝取含量,都可預防再次中風跟降低心腦疾病機率。尤其中風過的病人當中,1/4會有吞嚥困難,或因活動量減少合併便秘問題。吞嚥困難的病人可適時請教醫師或營養師,選擇濕潤軟嫩、質地濃稠適中的食物,避免嗆咳;飲食中可以增加纖維素的攝取,促進腸蠕動,以改善便秘。
 
 
掌握飲食配合醫囑 降低二次中風機率
 
「健康飲食也可以帶來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對直接控制發炎反應、血管動脈硬化也有關係,在吃得高興之餘也要吃的健康。」陳右緯醫師建議,學習閱讀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更能掌握飲食的攝取量。
 
傅維仁主任強調,「慢性病不是單靠吃藥就會改善,藥物並非萬能,配合醫師之外一定要多運動,特別是抽菸者一定要戒菸。」她表示,二次中風的致殘率更高,且三個月內有5%患者會二次中風,生活習慣必須要調整,若不確定該如何調整,除了醫師之外,也可以諮詢營養師。
 
腦中風學會官方網站中有民眾衛教專區(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可以獲得相關資訊;或是血脂動脈學會等相關學會網站,也都有許多資訊;國民健康署網站中甚至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飲食行為測量表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