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笑稱癩痢頭 專業醫療團隊搭配生物製劑助乾癬患者皮膚乾淨

by | 4 月 24, 2021

客戶笑稱癩痢頭 專業醫療團隊搭配生物製劑助乾癬患者皮膚乾淨

51歲的林先生罹患乾癬近30年,其病灶恰好集中在頭皮和指甲等外顯處,因任職公司高層主管,需要經常接觸客戶而感到十分困擾,一般都戴著帽子、著長袖來遮掩乾癬,但曾無意間摘下帽子,被客戶誤認是衛生習慣不良而感染了癩痢頭,與客戶握手時,更因乾癬病變的甲面猶如一雙巫婆手,讓他被詢問是否得了灰指甲,令林先生苦不堪言。

乾癬反覆復發的他也曾尋求偏方療法,但皮膚狀況更加惡化。直到去年因公至台中,特地前往乾癬治療照護聞名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看診,經皮膚科洪琡茹醫師診治後,考量患者需長期往返兩岸,無法規律接受照光治療、使用免疫抑制劑又因肝功能異常而暫緩;故建議選擇生物製劑方案。在治療一個月後頭皮病灶近乎消失,四個月後甚至連指甲病灶都大幅改善,對於治療結果十分滿意的林先生,也懊悔當初不該亂花錢嘗試旁門左道,應該及早到大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身心俱疲!乾癬非單純皮膚病 還面臨復發與共病風險

中山附醫皮膚科賴柏如主任解釋,乾癬是一種皮膚免疫疾病,不只會導致皮膚脫屑紅斑,還可能因全身發炎引發系統性共病,有鑑於此,中山醫療團隊會針對個案病況,擬定系統性策略來診治乾癬,不僅針對皮膚病灶治療,同時全面監測其他共病風險,包含常見的乾癬性關節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乾癬共病多,全身受影響

中山附醫皮膚科蕭玉屏醫師表示,除了上述共病風險,許多「隱性的影響」更是壓倒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面臨乾癬週期性復發、緩解的痛苦迴圈,嚴重影響工作、社交及與親密生活,導致身心俱疲,診間常見患者併發憂鬱症狀。

中山附醫皮膚科魏秀娟醫師指出,中山附醫皮膚科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及個管師,不僅幫助病人積極用藥回診,也提供相關生活與心靈的諮商支持,且隨著乾癬治療持續進步,新型生物製劑不只能改善皮膚乾癬,也有助降低共病風險、延緩復發的週期,幫助患者回歸正常身心狀態。


醫療科技進展 生物製劑助乾淨成真

中山附醫皮膚科周威廷醫師說明,臨床會以皮膚乾癬面積、嚴重度來歸類患者疾病程度屬於輕、中、重度,一般除了給予外用藥物外,如中重度且乾癬面積較大的患者,可能需考量全身性治療,包含照光、口服免疫調節劑和使用生物製劑。

中山附醫皮膚科鄭人榕醫師指出,過去治療乾癬,難以想像皮膚可以恢復到與常人一般,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推升生物製劑的發展,乾癬治療趨勢從早期病灶可改善50%到75%,現階段已經進展到可改善90%到100%,相當於皮膚乾淨程度,這對於中、重度乾癬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根據病灶面積評估乾癬嚴重度

中山附醫皮膚科劉親穎醫師補充,該治療原理是類似標靶治療概念來調節關鍵發炎因子,患者約一至三個月定期回診、規律接受治療,來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據目前健保給付規範,乾癬患者如經過照光治療及其他口服系統性治療無效,且符合全身慢性中、重度乾癬,即可申請生物製劑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洪琡茹醫師再次向各位病友強調,乾癬病灶消失,甚至是長時間不復發,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從前沒有辦法達到的,現在或許有機會,請重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及早接受正規皮膚科治療。

根據乾癬嚴重度,搭配治療組合


專業團隊全人照護 助乾癬患者化癬為零

中山附醫皮膚科賴柏如主任分享,針對乾癬照護,中山醫療團隊採用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原則進行全人化照護,醫護人員會與患者詳細討論對於治療的目標與選擇,也鼓勵病人積極分享自己的疾病狀況,使團隊能更精準地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

不僅如此,針對乾癬這類全身性免疫性皮膚疾病,除了皮膚病灶外,還存在其他共病風險,中山附醫乾癬醫療團隊同時攜手免疫風濕科、病理科等醫師來共同商討治療策略,以提供更全人的醫療服務,幫助患者化「癬」為零。

中山附醫皮膚科團隊提供專業全人照護

中山附醫皮膚科團隊提供專業全人照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