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動態伸展,啟動肌肉,增加活動度(動圖圖解)

by | 4 月 19, 2021


以前講到熱身,大家較為習慣的伸展動作,是在某個位置、定點停留個十秒鐘或更久,也就是原始的靜態伸展;現在,在伸展拉筋的時候,你可以考慮利用動態伸展。

就像游泳前,你可能會在岸上舞動手臂,做做路上游泳的樣子,這就是動態伸展熱身。或許,你曾經有個印象,有位來自澳洲100公尺跨欄的選手,於正式比賽前跳躍、甩腳、扭腰、轉髖,好像在跳舞般的動作,變成了熱門的新聞話題,其實這就是運動員的動態熱身。
動態伸展代表著關節和肌肉會在伸展過程中經歷完整的活動度變化,例如讓膝蓋從彎曲到打直,讓肩膀從向外打開到向內縮,而且在這個伸展的過程中,會持續保持著「活動」的狀態,減少停留的時間。現在你在做運動前,無論是跑步、游泳的有氧訓練,各種球類比賽,或是重訓,都可以試著以動態伸展作為開端。因為用動態伸展有以下好處:

□ 啟動肌肉
做動態伸展的過程中,你會動到許多關節,也會運用到許多肌肉,等於預先為待會兒要訓練的肌群做了準備。而且,利用動態伸展,可以逐步帶動血液循環,身體會快點熱起來,做足運動前的熱身準備。

□ 增加活動度
剛開始做動作的時候,一定會比較僵硬,到處都卡卡的。像光是要把膝蓋打直,或做膝蓋彎曲的動作,都因為後腿還很緊,能做到的動作幅度就有限。而研究發現,如果在正式訓練前先做一些動態伸展,後腿的活動度就能增加10%。所以不僅我們在運動前可以做動態伸展,如果平常連要彎腰綁個鞋帶都會覺得不舒服,多練習一些動態的伸展也對活動度很有幫助。

□ 喚醒身體
其實平常我們會有運動前要熱身的觀念,就是因為若沒有熱身,你會發現自己好像有點笨拙,身體肌肉的動作還不能到位。如果做了些動態熱身,找到平衡和協調的感覺,不再手足無措,能找到平時的身手。



動態熱身:馬克操

講到動態伸展,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曾介紹過的「馬克操」,馬克操原本就是種用來強化田徑選手短跑爆發力的一種跑步姿勢訓練,其實這也是在運動前靠著各種活動性動作,強化維持身體姿勢和活動的肌肉,因此對一般人的「姿態」和「協調」都是不錯的訓練。

馬克操的概念,是讓【動作 X 移動方式】的組合,也就是在我們做「提膝」、「伸腿」、「後勾」、「髖畫圓」、「抬腿畫圓」、「直抬腿」等動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移動方式,像是「行進」、「踮步」、「跑步」、「跨步」來做到這些動作,你也可以把這訓練當成是運動前的動態熱身。若忘記了,請大家可以點選「馬克操」的文章影片再複習一下。


動態伸展

不過接下來,我們要繼續介紹幾個很適合自身練習的動態伸展動作。可以跟著動圖做做看,感受一下這跟靜態拉筋伸展的不同。不僅在運動前你可以用這些動作當熱身,平常需要增加活動度的人也可以多練練喔。

◆ 鐘擺腳
雙腳打直站立,重心移到左腳以單腳站立,右腳打直往前往後像鐘擺那般擺動。手可以自由揮動。反覆練習後換腳做。



◆ 交替側弓步
雙腳大跨步打開,約距離兩到三個肩膀寬度,左側膝蓋彎曲,右腳打直,臀部後推重心往左邊移動,向左側往下蹲。過程中軀幹扭轉往左後方看,當身體蹲到最下方時右手觸碰左側腳背,左手自然往後揮動。
手碰到腳背之後,旋即轉換重心至右側,雙腳踩的位置不變,但改成右腳彎曲,左腳打直,髖部平移至右側,改以左手觸碰右腳腳背,右手往後自然擺動。反覆練習。

◆ 下犬→大跨步
採四足跪姿,手和腳的位置不動,將臀部往上推,背和腳都打直,呈現三角形的樣貌,這是下犬式。接著彎曲左腳,像大跨步般讓左腳腳掌踩到左手的外側,雙手保持撐地,再退回原本的位置做下犬。然後彎曲右腳,改成大跨步到右腳外側,再退回下犬。反覆練習。



◆ 臀後推伸直→站直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彎曲讓整個人蹲下,雙手自然垂放於雙腳腳尖,或抓住雙腳腳間,以臀部發力後推帶起身體,雙腳和背部打直,再整個人站起來。直立後保持背部和腳打直的狀態,臀部往後推,讓手部自然垂放到雙腳腳尖處,再蹲下。反覆臀部後推→腳伸直→站直→臀後推→蹲下這樣的流程。



◆ 低弓步擴胸→拉後腿
從下犬式收右腳到兩手支撐處的中間,手離地,身體往上帶,左腳(後腳)放下於地面,呈低位弓步。吸氣挺胸雙手畫大圓打開,雙手回到地面撐地,勾右腳(前腳),臀部往後推,盡量讓前腳打直,背部靠近前腳,感覺前腳的後側拉伸。
前腳彎曲,臀部再往前,再度呈現低位弓步,打開胸膛擴胸後再撐地拉前腿的後側。




◆ 掌撐大跨步→轉體
一樣先做下犬式,收右腳踩到右手外側,做大跨步,放開右手轉動軀幹,將右手往上伸。想再加強可以收回右手,轉動軀幹,肩膀往下內收,將右手穿過左手後方的縫隙。


動態伸展的概念適合用於許多方面,用快一點的速度做這些動作,你的身體就會愈快地熱起來。如果你平時早晨不好醒來,或醒來後常常沒什麼活動度,感覺僵硬卡卡的,你也可以用以下強度更低的動態伸展做為一天活動的開始。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