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by | 8 月 21, 2020



記者:田柏升報導

心房顫動發威 六旬翁每週冒冷汗、胸悶、暈眩

60歲的黃先生,36歲時曾發生過心肌梗塞,裝置心臟支架後撿回一命,他表示,近兩年開始常冒冷汗、喘不過氣、噁心乾嘔,近期更是每週會發生一次不適情形,不只冒冷汗,還會胸悶、呼吸急促,頭暈甚至無力站不住,原本以為是心肌梗塞又要發作所以頻跑急診,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房顫動作怪。

肺靜脈異常放電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有效阻絕

心房顫動的主因,是因為肺靜脈發出不正常電訊號,干擾左心房的正常功能,無法正常跳動及幫浦血液。黃先生當初以「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手術治療,手術歷時1小時,成功率有95%以上,隔天就能出院回家。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亮宇教授解釋,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是用一個球形的導管,把肺靜脈開口堵住,在短時間內降溫讓細胞凋零,達到隔絕不正常電訊號傳導的成效,好處是花費的時間比較短。
林亮宇教授進一步指出,相比傳統常用的電燒導管,一點一點燒灼,必須燒出一整圈才能有效隔離肺靜脈的不正常點訊號,可能有隔離不完整的風險。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醫師表示,冷凍消融手術在一些研究發現,術後要重做一次手術的比例大約比傳統電燒低3成左右,像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許多心房顫動治療,第一線會考慮選擇以冷凍消融導管手術為主。

術後需追蹤 植入心臟檢測器免回診能「觀心」

心房顫動術後需要持續追蹤,因為部分病人仍有復發風險。除了定期到院回診,現在也能選擇皮下植入比拇指還小的「植入式心臟監測器」。

林廷澤醫師指出,植入式心臟監測器電力長達3年時間,醫師能透過雲端遠端監測病情,心房顫動如果復發,調出監測記錄就能發現問題。等於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能透過這個設備了解病人現在的心律情況,也可以作為評估患者治療是否調整治療藥物的參考。


台大團隊操刀逾230台 健保有差額給付

冷凍球囊消融導管開放以來,台大醫院心血管團隊至今完成超過230台手術,健保局也早在2017年11月起就開放民眾健保差額自付。若是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是不打算長期服用心律不整藥物的患者,能多與醫師溝通,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晨間床上簡易醒腦,喚醒血流筋絡不卡卡

早上起床時,容易筋骨緊繃,頭昏腦脹嗎?試試看用11分鐘順過這簡單的醒腦流程,從躺在床上開始做,讓我們的四肢與筋絡獲得適當地伸展,改善血液循環,調節呼吸。迎接一天的挑戰!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