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膝關節鏡有幫助嗎?(懶人包)

by | 2 月 20, 2020

關節鏡是用來觀察、診斷、治療關節問題的一種方式。醫師能利用小小的切口,伸進筆狀般細長的器械,這器械帶有鏡頭與光源,因此等於在小傷口透過器械就能看進去一個關節裡面,雖然有時可能不只一個切口,但至少不用大大的一刀。


你如果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開刀場景,可能會很驚訝現在醫師開刀怎麼那麼像在打電動了,其實這是靠內視鏡的輔助。醫師可以透過影像系統的傳導,從螢幕上看到關節腔,整個巡視一次,了解關節腔裏面的樣貌。



那關節裡面應該要有什麼呢?關節裏面包含了軟骨、韌帶、肌肉、和肌腱,這些組織都可能受傷,造成患者不適(因此才需要做關節鏡檢查)。而在關節鏡下,醫師可以確認韌帶、軟骨受傷的型式和嚴重程度,並決定是否要用手術修補。


關節鏡可以運用在肩膀、膝蓋、手腕等處。不管是肩膀的旋轉肌肌腱斷裂、反覆脫臼;或膝蓋出現半月板撕裂傷、軟骨磨損、前十字韌帶斷裂;還有手腕出現腕隧道症候群,都算是關節鏡能處理的範圍。


很多人在年紀大了之後,膝蓋出毛病而難以行走,膝蓋是很複雜的一個構造,出問題的機會也大。今天我們就著重於膝關節鏡的介紹。


要了解膝關節鏡前,我們可以先來認識膝蓋解剖



關節軟骨:大腿骨的末端和小腿骨的末端,都需要包覆著一層軟骨,這樣才能在伸直腿、彎起腳等關節活動時順利滑動。


 關節滑膜:滑膜是一層薄組織,能分泌潤滑液,降低關節活動時組織間的摩擦力。


 半月板:有兩塊半月板,分別位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內側」和「外側」,半月板也是軟骨,但和包覆硬骨末端的關節軟骨不一樣,這兩塊半月板比較結實比較有彈性,目的是要緩衝關節受到的衝擊,進而穩定關節。


 韌帶:像粗壯的繩索一樣,把大腿小腿的骨頭束在一起。兩條韌帶分別在膝蓋的內側與外側邊,另外兩條在關節內形成X狀的交叉樣,稱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





為什麼需要關節鏡? 


通常患者表示膝蓋會痛,但是休息、復健、打藥之後卻沒有顯著改善,膝蓋要伸直時就像被卡住的感覺。


照了X光,做了核磁共振後,卻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這時就可以考慮利用膝關節鏡,直接看進關節腔,確定診斷,並可決定是否當場治療。


在膝關節鏡下,可以做不少的修補:像是可以修補破損的半月板、修補破損的前十字韌帶、移除發炎的滑膜、修剪破損的關節面、移除硬骨或軟骨的碎片(退化性關節炎時就常有這種磨損後的碎骨出現)、治療膝蓋骨(臏骨)的問題、治療膝蓋感染。





膝關節鏡的過程


視患者狀況,選用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醫師會先做一個小切口、這是穿進帶光源、鏡頭的器械入口。看一看、巡視關節後,如果需要治療,再創造新的切口,伸進不同的器械,看是需要修剪,或是要夾取、刮除組織。通常手術時間不會很長。




手術後會不會有併發症?


通常關節鏡是相對安全的手術,但術前醫師還是會告訴患者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神經組織傷害等併發症的可能性。




 


術後恢復


修復的過程中會痛是正常的,還是需要止痛藥輔助。按照醫師的指示抬高、冰敷,出院前學會怎麼換敷料。萬一傷口變得紅腫,或有分泌物從傷口流出來,或持續疼痛不見好轉,要趕緊回診讓醫師檢查。術後要依據醫師建議,開始活動筋骨,強化膝蓋附近的肌肉,這些肌肉訓練對後來膝蓋的功能至關重要。


利用關節鏡處理的好處是患者傷口小,恢復過程比較不痛苦,術後比較不會痛或僵硬,回復到正常工作、行走狀況的速度就比較快。但還是要遵從醫師建議,改變日常生活型態,像是減輕體重,減少膝蓋負擔,或是從原本比較高衝擊性質的跑步練習,換成對膝蓋衝擊力較低的騎腳踏車、游泳。





我真的需要關節鏡嗎?
其實這是大哉問。用關節鏡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案例很多,但也有研究認為這並與安慰劑手術差不多,骨科醫師間的看法也很分歧。請好好與自己的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30多歲的王小姐因為健檢而確診早期乳癌,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醫師建議術後進行HER2雙標靶治療。 「醫師,如果做HER2雙標靶治療,是不是每次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呀?」王小姐問,由於平時工作相當忙碌,讓她很擔心後續治療的安排。 「依照妳的狀況,HER2雙標靶治療能夠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因傳統HER2雙標靶治療是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已經有皮下注射新劑型,每次只要幾分鐘,可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方便很多!」...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