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是用來觀察、診斷、治療關節問題的一種方式。醫師能利用小小的切口,伸進筆狀般細長的器械,這器械帶有鏡頭與光源,因此等於在小傷口透過器械就能看進去一個關節裡面,雖然有時可能不只一個切口,但至少不用大大的一刀。
你如果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開刀場景,可能會很驚訝現在醫師開刀怎麼那麼像在打電動了,其實這是靠內視鏡的輔助。醫師可以透過影像系統的傳導,從螢幕上看到關節腔,整個巡視一次,了解關節腔裏面的樣貌。
那關節裡面應該要有什麼呢?關節裏面包含了軟骨、韌帶、肌肉、和肌腱,這些組織都可能受傷,造成患者不適(因此才需要做關節鏡檢查)。而在關節鏡下,醫師可以確認韌帶、軟骨受傷的型式和嚴重程度,並決定是否要用手術修補。
關節鏡可以運用在肩膀、膝蓋、手腕等處。不管是肩膀的旋轉肌肌腱斷裂、反覆脫臼;或膝蓋出現半月板撕裂傷、軟骨磨損、前十字韌帶斷裂;還有手腕出現腕隧道症候群,都算是關節鏡能處理的範圍。
很多人在年紀大了之後,膝蓋出毛病而難以行走,膝蓋是很複雜的一個構造,出問題的機會也大。今天我們就著重於膝關節鏡的介紹。
要了解膝關節鏡前,我們可以先來認識膝蓋解剖:
◆ 關節軟骨:大腿骨的末端和小腿骨的末端,都需要包覆著一層軟骨,這樣才能在伸直腿、彎起腳等關節活動時順利滑動。
◆ 關節滑膜:滑膜是一層薄組織,能分泌潤滑液,降低關節活動時組織間的摩擦力。
◆ 半月板:有兩塊半月板,分別位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內側」和「外側」,半月板也是軟骨,但和包覆硬骨末端的關節軟骨不一樣,這兩塊半月板比較結實比較有彈性,目的是要緩衝關節受到的衝擊,進而穩定關節。
◆ 韌帶:像粗壯的繩索一樣,把大腿小腿的骨頭束在一起。兩條韌帶分別在膝蓋的內側與外側邊,另外兩條在關節內形成X狀的交叉樣,稱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
為什麼需要關節鏡?
通常患者表示膝蓋會痛,但是休息、復健、打藥之後卻沒有顯著改善,膝蓋要伸直時就像被卡住的感覺。
照了X光,做了核磁共振後,卻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這時就可以考慮利用膝關節鏡,直接看進關節腔,確定診斷,並可決定是否當場治療。
在膝關節鏡下,可以做不少的修補:像是可以修補破損的半月板、修補破損的前十字韌帶、移除發炎的滑膜、修剪破損的關節面、移除硬骨或軟骨的碎片(退化性關節炎時就常有這種磨損後的碎骨出現)、治療膝蓋骨(臏骨)的問題、治療膝蓋感染。
膝關節鏡的過程
視患者狀況,選用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醫師會先做一個小切口、這是穿進帶光源、鏡頭的器械入口。看一看、巡視關節後,如果需要治療,再創造新的切口,伸進不同的器械,看是需要修剪,或是要夾取、刮除組織。通常手術時間不會很長。
手術後會不會有併發症?
通常關節鏡是相對安全的手術,但術前醫師還是會告訴患者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神經組織傷害等併發症的可能性。
修復的過程中會痛是正常的,還是需要止痛藥輔助。按照醫師的指示抬高、冰敷,出院前學會怎麼換敷料。萬一傷口變得紅腫,或有分泌物從傷口流出來,或持續疼痛不見好轉,要趕緊回診讓醫師檢查。術後要依據醫師建議,開始活動筋骨,強化膝蓋附近的肌肉,這些肌肉訓練對後來膝蓋的功能至關重要。
利用關節鏡處理的好處是患者傷口小,恢復過程比較不痛苦,術後比較不會痛或僵硬,回復到正常工作、行走狀況的速度就比較快。但還是要遵從醫師建議,改變日常生活型態,像是減輕體重,減少膝蓋負擔,或是從原本比較高衝擊性質的跑步練習,換成對膝蓋衝擊力較低的騎腳踏車、游泳。
我真的需要關節鏡嗎?
其實這是大哉問。用關節鏡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案例很多,但也有研究認為這並與安慰劑手術差不多,骨科醫師間的看法也很分歧。請好好與自己的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