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闌尾炎,自己動手!?

by | 10 月 23, 2019



「自己動手切除闌尾炎」實在是匪夷所思的畫面,這不是關於醫療崩壞的專題報導,而是要介紹闌尾炎發作時,從診斷到治療一手包辦的蘇聯醫師李奧尼德‧羅格洛夫[1],他的事蹟被後代記載並發表,讓我們得以知曉醫學史上這一個精采、驚人或驚悚的故事 [2]




身在極地的外科醫師


故事的背景是1961年第六次南極遠征隊考察站,極地的冬季到來,接著是數個月的黑暗及暴風雪,而載著十二名隊員來到此地的船已然離開,要等上一年船才會再開回來,在這段期間,這些遠征隊的隊員們除了能見著彼此之外,完全是與世隔絕的。


當年二十七歲的蘇聯醫師羅格洛夫亦在十二人團隊裡,除了是遠征隊中唯一的醫師外,他還身兼氣象學者的任務。但在工作幾個星期後,羅格洛夫開始身體不適,全身無力,有著嘔吐及上腹疼痛等症狀,接下來腹部疼痛位置轉移到右下腹。


他在日記上寫道:「看來我是得了闌尾炎了。我得安靜一點,甚至得笑笑地,這裡是極地,沒人能幫我,我可不想嚇到我的朋友。」


身為外科醫師,診斷闌尾炎並不難,難的是他勢必得接受手術移除闌尾。但他想到當時的條件,船運或航空都不可得,而他自己正是基地裡唯一的醫師。因此,他先嘗試抗生素治療,不過呢,他繼續發燒,身體越來越虛弱。羅格洛夫幾乎一整晚沒睡,這輩子還沒這麼糟過,於是他開始在日記上寫著:「我想到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幫自己開刀。這聽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不能這樣讓自己袖手旁觀,至自己於死地而不顧。」




自己動手的決定


在身體狀況持續變差的情況下,羅格洛夫告訴了同事自己得了闌尾炎,並準備自己動手術的決心。遠征隊的成員開始把羅格洛夫房間內清空,只留下床鋪、桌子、和桌燈,還徹底地清掃這個即興手術室,並用紫外線照射了一番。


身兼主刀醫師及病人兩種身分的羅格洛夫,與基地台長、氣象學者、和機械工共四個人都刷了手準備手術。羅格洛夫先告訴他們手術進行的步驟,氣象學者負責遞器械,機械工負責拿面鏡子讓羅格洛夫看清楚手術視野,而基地台長先是備而不用,畢竟除了羅格洛夫之外誰也沒見過外科手術這檔事,兩個助手受不了吐得一蹋糊塗這種事是很可能發生的。




羅格洛夫選擇半坐臥的姿勢,頭大約比下半身高了30度。消毒過後他發現戴手套的手很沒觸感,於是脫下了手套。在當地時間的半夜兩點鐘,羅格洛夫開始為自己注射局部麻醉,劃了一刀長約10-12公分的切口。多數的時候他是靠著手感開刀,有時會抬起頭看,有時也會看著鏡子。


開了三、四十分鐘後,羅格洛夫越開越暈,開一下休息一下,直到把那個已經破裂的闌尾摘除為止。整個手術過程花了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在這過程中,羅格洛夫看來雖然冷靜,汗水卻不斷往下滴,而他的兩個助手 ─ 氣象學家及機械工 ─ 早已瀕臨暈倒的邊緣,不過兩位助手仍然撐完全場。


在手術完成後,羅格洛夫吃了安眠藥休息,儘管還曾經發燒,他在四天後已經覺得自己回復到正常,一個星期後順利拆線,兩個星期後就回復到正常的工作崗位。一年後,他離開極地,回到醫院工作,直到西元兩千年死於肺癌為止。


這簡直是超乎人類極限的一樁手術,羅格洛夫身兼外科醫師及病人兩種身分,在一個可說是荒郊野外毫無奧援的極地環境裡,戰勝了自己的病痛。


羅格洛夫完成了這樣驚人的事蹟,但仍謙虛地說:「A job like any other, a life like any other.」




[1] Leonid Rogozov
[2] Rogozov V, Bermel N. Auto-appendectomy in the Antarctic: case report. BMJ. 2009 Dec 10;339:b4965.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