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路持久抗癌 新藥爭取生機

by | 7 月 24, 2019


記者:曾正豪報導

「我的一個病人八年前接受胰臟癌手術後,沒過多久就復發,但他身體狀況不錯,也很聽醫生的話,到現在經歷了很多線的治療,生活尚能自理。」
「另一個病人為局部晚期胰臟癌,無法手術切除,但他參與臨床試驗,遵從醫囑規律回診,加上家人悉心照顧,持續四年多的治療期間,病情都控制良好。」

堅強對抗病魔 爭取一線生機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士弘回想起他曾接觸過的患者,表示胰臟癌雖然可怕,預後普遍不佳,但還是有人能堅強地對抗病魔,鼓勵患者「給自己一個機會,願意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活下去、甚至等到新治療問世,爭取一線生機。」

胰臟癌診斷困難 確診多已屬晚期

楊士弘談到胰臟癌,不免感嘆這實在是個難纏的疾病。胰臟癌既非台灣常見癌症,加上診斷困難,胰臟位於腹腔深處,透過胃鏡或超音波檢查,都不容易發現腫瘤。另外,像是食慾不振、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背痛等症狀,都缺乏特異性,一般人甚至是醫師,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察覺異狀,因此大多人確診時都已屬晚期。

癌細胞容易轉移 藥物難以穿透

而胰臟癌不只難以及早被發現,臨床治療上,也面臨「容易復發、身體虛弱、併發症多、抗藥性強」的諸多挑戰。楊士弘解釋,因為胰臟癌特性,在腫瘤還很小的階段,癌細胞就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且腫瘤本身纖維組織豐富,藥物難以穿透,癌細胞抗藥性也強,再加上患者多為高齡,都加深治療難度。

二線化學治療新藥 已納入健保給付

但患者也不必過於憂慮,隨著新治療陸續問世,存活率已逐年改善,如去年就有納入健保給付的二線化學治療新藥,經臨床試驗證實可成功改善患者整體存活期達半年。抗癌路遙遙,楊士弘就指出,家人朋友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長期接受治療不只耗損患者體力,更是意志力的一大考驗,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只要積極配合醫療團隊,堅持下去,就可能看見希望」!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胃鏡縮胃適合哪些人?術後需要多久恢復?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一位50歲女性,身高162公分,原本體重約50公斤。因為更年期的關係,她在一年半內體重增加至75公斤。」鄭以勤醫師表示,「患者表示自己容易感到飢餓,即便吃飽後,很快又想進食。」

經過檢查,確認沒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後,患者選擇接受無痕胃拉提手術(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無痕胃拉提手術是利用胃鏡在胃內進行縫合,大幅縮減胃容量。術後,患者的食量明顯減少,食慾也降低。在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下,她的體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