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式醫材,大家一起用?消毒後仍有感染風險!

by | 5 月 10, 2019

過去瘧疾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患者會出現畏寒、發燒、黃疸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公共衛生的進步,瘧疾終於在台灣絕跡。

1995年10月台北榮民總醫院連續出現六起瘧疾個案,震驚衛生單位。調查發現,瘧疾的源頭是一位由非洲奈及利亞返國的病患,他因為發燒、黃疸而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檢查過程中含有瘧原蟲的血液回流進入顯影劑注射筒。

這類注射筒與導管本來都是拋棄式耗材,一人一套,但是因為每組進價約300元且健保不給付,所以單位主管便指示連續使用注射筒與導管,僅於上午、下午各更換一次。便宜行事的作法讓後續六位接受顯影劑注射的患者受到瘧疾感染,其中四位患者死亡。

歷經多年訴訟,此案終於在2006年定讞,三位醫師被判處徒刑一年,緩刑三年。另一位醫師雖在一審獲判無罪,但仍於1998年注射氯化鉀自殺身亡。

付出了這麼多條人命的代價,我們是否從中學到教訓呢?顯然沒有。


拋棄式醫材可以重複使用?

目前有許多醫院,都會將拋棄式醫材送去消毒,然後重複使用。凡是拋棄式醫材的包裝上都有明顯標示「for single use only(限單次使用)」,不過基於成本考量,院方都視若無睹,而會反覆使用直到損毀為止。最常見的是腹腔鏡或胸腔鏡的手術器械,這些器械的構造通常較為複雜,可能有關節、凹槽或空腔,極容易殘留血液或組織碎屑,在無法拆解的狀況下,想要徹底清潔消毒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設計製造的時候便不建議重複使用。然而,這些器械要價不菲,一場手術所使用的器械與耗材動輒價值數千或數萬元,所以幾乎都被重複消毒使用。

大多數金屬材質的器械可以採用高壓蒸氣滅菌,至於含有塑膠配件的器械則多使用氧化乙烯氣體滅菌。

有研究團隊拿一次性使用的醫材(靜脈留滯針、氣切套管)來做試驗,結果發現在經過十次氧化乙烯氣體滅菌程序之後,醫材上殘留的微生物量雖然大幅降低但仍有高達1,000 CFU(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而且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就能在表面見到許多損壞或刮傷 。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則直接拿腹腔鏡手術的器械來進行一系列測試,他們發現縱使經過標準的清洗與消毒程序,仍然可以藉著顯微鏡找到殘留於表層或裡面的汙染物,且無法徹底消滅微生物。另一方面,重新消毒的過程亦會造成損害,接受測試的器械中有三分之一缺少零件,且有超過一半無法達到正常的功能 。也就是說,將設計為一次性使用的拋棄式醫材重新消毒反覆使用,不但可能造成感染,還可能讓器械故障失靈,在手術中造成不可預期的危害。

千萬別天真地以為只要不接受腹腔鏡手術就不會遇到重消的醫材。因為除了價格昂貴的腹腔鏡器械,許多醫院連較低價的醫材也都是重複使用。

幾乎所有手術都會使用到的電刀筆大多屬於拋棄式醫材,但是經常會被反覆消毒,直到不堪使用才淘汰。而構造很類似釘書機的皮膚縫合器,裏頭裝有一整排約莫三十支縫合釘,若是沒有用完,通常也會被拿去消毒,下一台刀再繼續使用。

另外,部分醫院為了節省成本,連手術中不可或缺的絲線都錙銖必較,他們會捨棄預先裁剪好且滅菌包裝的絲線,而使用一整捆絲線,由刷手護士一段一段地剪給主刀醫師,術後再將整捆絲線送去消毒,一大捆線可以讓好多病人用。這是非常危險的作法,因為沾染血液或體液的絲線是不可能清洗乾淨的。

還有,某些醫院連用剩的紗布都會被送去重新消毒,再次分裝使用。若是您在就醫時見到醫護人員使用的並非新拆封的紗布,極可能就是這一類。


應該強制揭露與知情同意

在較貧困的國家,因為資源相當匱乏,不得已只好將拋棄式醫材重複使用,對此有學者認為應該放寬限制。他們認為使用超音波、加壓水流、酵素清潔劑來洗淨器械,再靠氧化乙烯氣體滅菌便能讓器械安全無虞地再次使用 。

受制於醫療費用,該不該重複使用拋棄式醫材的議題肯定會被持續討論,然而,在重複使用拋棄式醫材時,「知情同意」絕對是最基本的要求。醫療機構須在事前告知可能的風險,讓患者自行選擇。

使用重消醫材的資訊應該被強制揭露,畢竟選擇使用何種醫材本來就是病患該有的權利。




同場加映:


把命交出來


全身麻醉就會死!?夢魘般的惡性高熱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