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屁股爆痛又爆漿!肛門膿瘍和廔管(懶人包)

by | 5 月 26, 2019


若肛門附近很痛,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痔瘡」。但其實不只是痔瘡會造成肛門附近的疼痛,我們今天來認識另一個惱人的問題:肛門膿瘍和肛門廔管。

簡單來說,肛門膿瘍是在肛門或直腸附近,感染後形成一個存有膿的空間。那為什麼會有肛門膿瘍呢?肛門附近的腺體可能會被細菌、糞便等物塞住,塞住之後細菌在裡面孳生,感染愈來愈嚴重,就變成又痛又腫又熱又紅的一塊,膿瘍躲在裏頭,則為肛門膿瘍。除了肛門的腺體受到阻塞這個原因,若肛門有撕裂傷,也比較容易引發感染。


本身有以下狀況的人較容易有肛門膿瘍的困擾

● 患有腸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

 糖尿病

 憩室炎

 骨盆腔發炎

 肛交導致肛門受傷

 使用類固醇


萬一沒有接受治療,這一塊腫脹疼痛感會愈來愈嚴重,這種持續性的疼痛會於坐下來更痛。淺一點的肛門膿瘍可以在肛門附近覺得腫脹不適自行流出膿瘍。
若肛門膿瘍藏的位置比較深,患者可能開始發燒,因為不斷發燒到醫院求診卻找不到原因,經過影像檢查才找到肛門膿瘍。


約有一半肛門膿瘍的患者在數個星期後,會從肛門膿瘍發展出肛門廔管。或者是經常反覆發生肛門膿瘍的人,通常也幾乎都會同時出現肛門廔管。肛門廔管是膿瘍與皮膚之間的小通道,當膿瘍在修復過程中沒有完全癒合的話,膿瘍與皮膚間就形成了一條通道,也就是膿瘍的出路,這時若皮膚有缺口,就等於可以直接排出膿瘍。若是廔管接到皮膚之處是閉合的,那膿瘍就流不出去,會在原處反覆發作,膿瘍範圍逐漸變大。

通常醫師利用肛門指診就可以診斷肛門膿瘍,接下來要怎麼處理呢?雖然這是種感染,但單用口服或針劑抗生素治療是沒有辦法有效處理肛門膿瘍的。幾乎都需要用手術清除膿瘍。醫師會在做局部麻醉、止痛以後,切開皮膚,引流膿瘍。如果患者有糖尿病,或本來免疫力就較差,術後可以輔助抗生素治療。


治療肛門廔管的學問就不小了。治療肛門廔管時,就要把整個通道找出來,然後評估這屬於低位廔管還是高位廔管,是否經過肛門括約肌。若廔管不會太深,可以直接把整段廔管摘除,讓屁股肛門處從裡面紮實地癒合,處理時可能包括切掉一小部分的括約肌。但是如果需要切除的括約肌太多,怕之後會引起肛門失禁,就要三思。複雜的肛門廔管手術甚至會需要分次進行。


治療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之後,回家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項。每天的溫水坐浴有助於改善疼痛不適或腫脹感。醫師可能會開軟便劑讓患者比較好排便,但不要吃到會拉肚子,另外家裡裝免治馬桶也有好處!


不管第一次手術開的多完整,都有可能因為個人因素而復發,再次出現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有時真的還挺棘手的。若有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的困擾,別忌諱就醫,請找大腸直腸專科的醫師處理。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