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思齊報導
台灣氣候多是潮濕偏暖,易於蛇類棲息,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每年有破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呼籲民眾至山中野外務必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且近期已有許多民眾進行掃墓祭儀,更須留意,若不慎遭咬傷,應記下蛇類外觀儘速就醫。
為有效使用血清 疾管署設查詢系統進行調度
近期發生中部民眾遭毒蛇「鎖鏈蛇」咬傷,而當地未有抗蛇毒血清可供使用情況。對此,疾管署說明,據統計每年遭鎖鏈蛇咬傷民眾約為 3 位,為使血清最有效使用,無法在各地皆備。因此,疾管署設置「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供醫療院所線上調度控管,若民眾想了解抗蛇毒血清的儲備狀況,也可利用「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查詢。
登山著長褲、避開夜間及雨後 適時「打草驚蛇」
疾管署呼籲,民眾登山、郊遊時,都應該以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特別是近期許多民眾陸陸續續進行掃墓祭祀,進入樹叢及草堆前,務必以棍子「打草驚蛇」,避開可能危險,同時特別留意,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等蛇類棲息場所,並避免在蛇類出沒的夜間、日出及下雨後放晴時活動。
蛇類咬傷勿驚慌 記下特徵冷靜就醫保命
若是不慎被蛇類咬傷,都必須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記住蛇類外觀特徵,並將飾品脫去,避免肢體腫脹,儘速冷靜就醫。另外不可聽信坊間流傳的「以嘴吸出毒液」,恐會造成更嚴重感染,也不可冰敷處理,造成組織壞死可能,同時避開酒或刺激性飲料,降低毒液快速作用危險,減少致命危害;了解毒蛇咬傷的處理原則,若遭逢意外可以適時應對,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愉快。
同場加映:
毒蛇咬傷怎麼辦?(懶人包)
致死率很高的恙蟲病(懶人包)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