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腦力,一定要學新把戲!

by | 2 月 23, 2019


「你退休後要幹嘛?」交班後的白班護理師若涵低頭補寫著病歷紀錄,突然問著站在一旁清點急救車的護理師杏慧。

杏慧忙了一天,沒好氣地說:「真能做到退休,那還要幹嘛,就每天睡飽吃,吃飽睡就好了啊!才不要像現在每天累到比狗還不如。」

剛結束一整天手術的田醫師走到護理站,聽到談話後忍不住開口:「雖然我也想過在退休後要去遊山玩水,不過現在真的會想,真的還有那條命等到退休嗎?」

年輕族群對銀髮族的想像,常常是鎮日無所事事,閒到發慌。而在考試制度至上的台灣,「學習」與「成績」嚴重掛勾,我們從小進入學校,學東學西,這時的學習常是為了跟他人比拚,要考試考的比別人好,能用分數輾壓同儕,讓自己擠身更好的學校與就業機會,似乎才能帶來學習的意義。離開學校後,那曾經學過的數學、科學似乎都忘光光還給老師了。

大家離開學校、離開考試之後,都只想丟掉書本和學習。進入職場後,很多人學習時則是心不甘情不願,「什麼?要學操作電腦?」「什麼?又換了新系統,得從頭全部重新學?」每次學習似乎都是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下開始的。

不管你之前對學習抱持著怎樣的想法,你都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實驗的發現。


幾年前有個實驗,腦神經科學家找來一群銀髮族,將其分為三組。第一組開始學習他們不熟悉的新技能,像是數位攝影。第二組則是繼續在家做他們習慣的活動,像是聽古典音樂、報紙解謎這類的。第三組則多做社交活動。每一組都是每周花15個小時做這項指定項目。

三個月後,科學家發現記憶力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組,也就是正在學習新技能的這一組。所以,單純在家做自己習慣的事,或走出戶外聊天娛樂做社交活動,似乎都不夠,無法保住我們的腦力。因此,除了要走出去,除了要繼續練習,我們需要學點不熟悉的、新的事物,讓我們腦部接受點挑戰,就能減少腦部退化。

所以,無論你現在處在你人生的哪個階段,保持學習新事物,繼續嘗試學習新的技能,都是非常需要的。你可能會問:「但古諺不是說『老狗學不會新把戲』嗎?代表有一定年紀以後,要學新的東西應該很難吧!」其實,愈不用頭腦,一直待在舒適圈,腦力就會下降。這樣想好了,如果你沒有持續練習,肌肉就會萎縮。當然如果沒有持續學習,腦部之間的連結也會變差變鈍。雖然「年齡」帶來的腦部退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們常常嘗試著鍛鍊腦部,拿新的東西刺激自己學習,就能盡量保住腦力的。

所以別再懶懶散散的,不想學新的東西,總是在休息放鬆!也別再問:「為什麼還要學?我不是終於不用考試了嗎?」科學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學習新事物,才能保持腦力!趕快踏出舒適圈,讓每天都是新的練習吧!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在家的新嘗試

使用非慣用手
你原本的慣用手是右手,習慣用右手做拿筷子,拿杯子,拿電話嗎?試著換成左手吧,不要小看「換手」這個小動作,這也是個新學習!不然今天你試著用左手刷牙看看,一定會先有種說不上的怪異感覺。不是完全做不到,但就很不順暢是吧!堅持一下,改成每天早晚都用「非慣用手」拿牙刷刷牙兩分鐘,也是一種新學習。

你也可試著在要拿遙控器轉開電視的時候,改成用左手拿起遙控器,改成用左手滑手機,改成用左手旋開瓶蓋,甚至用左手拿筆寫字……當你僅使用「單手」做某件事情時,你就盡量要求自己使用「非慣用手」,這對腦部可是不容易的訓練呢!哪一天能用非慣用手拿筷子吃飯的話,那就很值得驕傲了!

嘗試學習新的運動方式
運動的好處多多,增進血液循環,讓體重獲得控制,活動身體的同時,身體的神經內分泌改善了,精神變好,所以多數人能從運動中找到更多生活的樂趣。那何不把運動和學習這兩件事情合而為一呢?


「我這樣平日在公園散步,偶爾爬爬山很好啊?為什麼還要學新的運動呢?」在學習新的運動之前,大家可能會有點排斥、怕太累、怕受傷、或怕花錢。但現在上網搜尋一下,你可以看到不少「你原本不熟悉的運動影片」。沒做過肌力訓練嗎?那就從在家基礎肌力訓練開始練!希望多做一點伸展嗎?那也可以找找看你希望放鬆的部位,並跟著做適當的伸展!

運動種類真的很多,游泳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包含有氧訓練、肌力訓練、和泡水舒緩的好處,小朋友們從旱鴨子到學會游泳似乎不難,有點年紀後的癥結點不在於學習能力,而是卡在對水的恐懼,因此可以找朋友們一起,或找到有耐心的教練,讓自己學會自在下水的本領,你會發現這很值得喔!


如果真的不知道要從何學起,又怕自己在家會缺乏動力,那就從參加社區活動中心開辦的跳舞課、氣功、或太極拳開始吧!什麼?!覺得這樣太老套嗎?那就購入一組體感遊戲吧!現在不少電動都有體感模式的,讓你對著電視螢幕跑跳、打拳、揮拍,連孫輩都會喜歡一起加入遊戲喔。



使用3C產品
對四五年級生來說,電腦不再令人陌生,智慧型手機也是人手一台。但當我們擁有FB帳號、IG帳號、或Line帳號之後,就算會使用3C產品了嗎?其實學習發送電子郵件、上網購物、或養成習慣上網查詢資料,而不是只接收別人傳來的所有新聞,都屬於使用3C產品的一環,都是值得練習的。在這過程中,你可以開始接觸到中文英文的輸入、圖片製作、影像處理,或許有些剛開始不太簡單,但想想看,在自拍照上加東加西,不是也很有趣很年輕嗎?這些新的事物剛好最能刺激自己的腦部。不過要注意自己的眼睛狀況,不要過度使用!


發掘自己的興趣
我們可能對很多事物感興趣過,但為了專注在生活、工作而暫時壓抑了這些想法,但如果有時間、有能力時,何不發展自己的興趣才藝呢?學習樂器、攝影、繪畫、廚藝,也都是學習新事物的好方向。如果你已經在這些方面發展的不錯,就可以試著開啟更多樣化的作法。已經會彈鋼琴,那不然學學烏克麗麗?平常常拿原子筆隨手素描,那不然來試試看油畫,感受色彩的堆疊?每次煮出的手路菜都很受到親友歡迎,那再來挑戰看看,用少油、少鹽的方式,煮出適合糖尿病患者吃的美食呢?即使你熟悉的領域,也都有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學習會打開生命更多扇窗,讓你看到人生的不同風景,不管現在幾歲,都別忘記找項事情開始學習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