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處理嗎? – 甲狀腺結節(懶人包)

by | 1 月 6, 2019


日本的電視節目找來素人進行美妝改造,將樸素打扮、雙眼無神的中年婦女打造成又正又靚,頗具吸引力的女郎。節目結束後,製作單位接到電話,討論的不是美妝內容,而是素人本身:「你們找來重新打扮的婦女脖子好像有個腫塊,可能是甲狀腺結節,要請她去檢查一下是否有惡性成分喔!」

製作單位如實告訴這位婦女後,婦女接受了檢查,證實脖子腫大處為甲狀腺癌,接受手術治療,電視台還特意再製作了一個特輯,介紹這段節目的超展開結局。

看到這裡覺得很神奇嗎?但這類故事不僅發生於日本,連美國在做家庭裝修的節目都曾有類似的事件發生:電視台找來素人,而電視前的外科醫師用鷹眼認出患者的甲狀腺有個腫塊,寄信或留臉書訊息給製作單位,素人檢查後真的證實罹患了甲狀腺癌。

這樣的劇情更常在診間內真實上演,患者可能剛好去醫院檢查身體其他問題,但當跟醫師一打照面,醫師就問:「這位太太,你這有個甲狀腺結節,最近有沒有檢查過甲狀腺呢?」


我們稱呼甲狀腺的腫塊為甲狀腺結節,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不會有症狀,只有真的長得較大時,才會看起來脖子怪怪的,腫腫的。偶爾患者自己會摸到有個頸部腫塊,但更常是被旁人看到脖子好像腫腫的,或做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有個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可以是充滿實心組織,也可能裡面裝滿液體。雖然我們前面講的真實事件中,患者最後都被證實為甲狀腺癌,但這裡要強調一下,甲狀腺結節後來被證實為甲狀腺癌的比例並不高!這些甲狀腺腫塊有超過九成以上都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只是正常甲狀腺組織過度生長的結果。女性發生甲狀腺結節的機會比男性高。


如果多是良性的,那為什麼醫師們看到有人脖子腫腫的就要叫她去檢查甲狀腺呢?因為當看到甲狀腺結節,我們最怕三件事情,要用檢查確認這個甲狀腺結節不具有這三個特徵,才能放心啊。這三個特徵分別是:

● 其實是惡性腫瘤

● 影響到甲狀腺機能

● 體積太大而壓迫到食道或氣管

這三個特徵應該不難懂。如果甲狀腺結節裡的組織是甲狀腺癌,那當然要趕緊處理避免癌症擴散;如果甲狀腺結節分泌了過多的甲狀腺素,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會讓身體像失控的引擎,過熱而壞掉,因此要避免甲狀腺機能失調;如果甲狀腺結節的體積太大,壓迫到食道或氣管,我們吃東西或呼吸就不順暢,容易導致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大幅降低生活品質,當然需要處理。

在檢查方面,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分辨這個甲狀腺結節要不要緊呢?

首先可以靠患者的症狀來做點初步的判定。如果患者說她最近食慾變好或食慾,卻體重卻下降,還很容易流汗、手部顫抖、緊張、覺得煩躁、睡不著、心跳不規則或加快,醫師會認為這甲狀腺結節同時分泌了過多的甲狀腺素,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

不過,診斷甲狀腺結節時,最主要的工具是抽血、影像檢查、和穿刺

抽血可以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等甲狀腺功能,如果TSH低於正常值,為甲狀腺機能亢進,雖然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不會影響甲狀腺機能,但如果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則要考慮治療甲狀腺結節。

影像檢查中醫師通常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是分辨甲狀腺結節形狀、大小、結構的利器,也可以分辨甲狀腺結節裡面成分的性質,了解這是實心腫瘤的還是裏頭裝水,是很多個結節還是只有單顆。根據超音波的檢查結果,醫師會再決定是不是要安排穿刺檢查。

穿刺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醫師會於超音波的指引下,插進一支細針,取出小部分的甲狀腺結節組織出來,在顯微鏡下化驗,判定甲狀腺結節裡面是否藏有癌細胞。因為這是侵入性檢查,所以並不是每個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都需要經歷穿刺這一關,通常是在超音波體積較大(大於1公分),或裡面藏有微鈣化點、邊緣不規則、血流上升、成分不均質(部分實質組織、部分囊腫)等特質才需要接受穿刺。


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有甲狀腺結節會怎樣嗎?需不需要治療呢?醫師就得從剛剛抽血、超音波、穿刺等得到的結果,做出判斷。簡單講,我們還是要回想前面說到的三個令人擔心的特質來思考,根據甲狀腺結節是否為惡性腫瘤,或是否造成症狀(影響到甲狀腺機能?體積太大而壓迫到食道或氣管?)來指引我們的治療方向。下面分成「良性的甲狀腺結節」、「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甲狀腺結節」、和「惡性甲狀腺結節」來討論。

針對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如果體積不大,固定在門診用超音波繼續追蹤就好。少數良性甲狀腺結節體積太大(大於4公分),有多顆結節的,或已經造成壓迫症狀的,就要考慮用手術移除甲狀腺結節。

針對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甲狀腺結節,可以選擇藥物、放射碘、或手術。放射碘治療是請患者喝下液狀的放射碘,或吃下含有放射碘的膠囊,這些放射碘進到身體後會由甲狀腺吸收,在兩三個月內能縮小甲狀腺結節的體積,減少甲狀腺亢進的症狀。

甲狀腺癌的處理,手術是最基本常用的治療方式,通常是近全切除甲狀腺或全切除甲狀腺。手術可能會造成出血或感染,也有機會傷到反喉神經,影響到聲帶的開合,讓人聲音沙啞,另外也可能把副甲狀腺同時移除。術後可以用輔以放射碘治療,清除剩餘的甲狀腺組織。患者在甲狀腺全切除之後,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並定期抽血檢測甲狀腺機能。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新對策,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接棒治療,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發現乳癌時已有肝臟轉移。因為是晚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劉峻宇醫師表示,「對大部分患者而言,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無疾病進展存活期,但是大約20%至30%的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會發生抗藥性,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那位年輕患者使用CDK4/6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後,不到半年便失去效果,後續雖然接受過一線紫杉醇類的合併化學治療,效果也僅約4個月後腫瘤再次惡化,因此在充分溝通後,患者選擇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讓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而且副作用也比傳統化學治療少,幫助維持生活品質。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