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教你如何打敗妥瑞氏症

by | 7 月 8, 2018


醫生,我兒子一直咳嗽,有沒有可能是妥瑞氏症? 


「蔡醫師,我兒子一直咳嗽大約有四個月了,這段時間看了小兒科,中醫,小兒過敏免疫專科,但是情況一直沒有改變。最近他咳得很頻繁,但是又沒有其他感冒症狀…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關妥瑞氏症的症狀,有沒有可能我兒子得這個病? 還是你有其他看法?? 」

以上這是我多年好友傳來諮詢的訊息,我一字不漏抄過來,原因是我朋友對他孩子的描述,就是典型妥瑞氏症父母的煩惱和孩子的症狀之一。常常有小孩經常性眨眼,一開始總是被帶到眼科,會被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結果眼藥水點了一陣子,好像沒甚麼用,只好又帶來找小兒科醫師。 

小兒科醫師其實也不是人人都會看妥瑞氏症,如果剛好碰上有經驗的醫生,像我是小兒神經科專家,幾乎馬上就會有答案。原因是咳嗽,眨眼,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但是咳得頻繁或眨眼密集度超過正常程度,一般醫師會認為若不是感冒就是過敏。但是有沒有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孩子久咳不癒,特別是乾咳,而且睡著就不咳的,可就大有問題

因為感染引起的咳嗽或鼻涕倒流引起的慢性咳嗽,多半會有痰;而過敏引起的咳嗽,多半半夜氣溫低的時候容易咳。妥瑞氏症引起的咳嗽剛好跟上述相反,睡著後是放鬆狀態下不會咳,因為並非呼吸道感染,所以不應該有痰,妥瑞氏症孩子的咳嗽多半是大聲地、用力地乾咳


孩子會有甚麼壓力?

我常常請家長留意一下,孩子是不是在壓力下會加重咳嗽或眨眼的情況。家長常常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他們的疑問是:「孩子會有甚麼壓力?」這時候我常常藉由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來分享。 

在問診時,妥瑞氏症孩子常常會有坐不住,不安分地扭來扭去,或旋轉玩弄我們的椅子。常常家長會出聲喝止孩子:「叫你坐好,你為什麼不聽? 不可以轉來轉去,沒有禮貌。不可以亂動…」然後你可以用心觀察那些孩子,他們被斥責後會突然地咳嗽或密集地眨眼,這就是罹患妥瑞氏症的孩子感到威脅及壓力後的反應,原先的症狀會變明顯。 

一般家長聽到妥瑞氏症接下來會有兩個劇本,一種是晴天霹靂,我的孩子怎麼會得種病,他的人生是不是就這樣毀了! 有的家長壓力過大,當場眼淚就落下。另一個劇本是醫生你是會不會啊! 我的孩子明明只是過敏,其他醫生都說是過敏,你一定是不會看啦! 


妥瑞氏症不是不治之症

其實妥瑞氏症又不是不治之症,家長不用反應過度。歷史上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罹患有妥瑞氏症,這個病只不過孩子天生的基因出了一點問題,以至於腦內調控壓力、情緒及控制動作的神經傳導物質,包含多巴胺,血清素等失去平衡,是一種具神經生物學基礎的毛病。 

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會導致孩子出現慢性、反覆地、不自主的動作及聲音。常見的動作快速的眨眼、噘嘴巴、裝鬼臉、聳肩、搖頭晃腦…等;常見的聲音清喉嚨、咳嗽、擤鼻、發出類似髒話的罵人聲音…等。 

當然每一個孩子臨床表現都不一樣,我有遇上小女孩會一直發出動物的叫聲,一下子小鳥叫,一下子小豬叫,聲音栩栩如生,大人要刻意模仿,還模仿不來。也有會不斷舉手或肢體舞動的孩子,重點是,孩子都不是故意要做這些事來引起注意,他們是身不由己。 

我自己的兒子其實也有輕微妥瑞氏症,我發覺每次我提高聲量斥責他時,他就會一直眨眼。他準備考試期間,我如果虎媽上身的話,他清喉嚨、咳嗽、抿嘴巴等不自主動作會增加。此外,上小提琴課和上台演說,面臨高壓時,症狀也都會加劇,但是平時沒考試,不用上台,沒被責備時,就都完全沒有症狀。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重點: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症狀,但父母可以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聲色柔和,說得容易,執行困難,但如果你不改虎爸虎媽的教養方式,真的很容易加重孩子的症狀,解鈴還須繫鈴人,各位家長不得不三思啊!


四招教你如何打敗妥瑞氏症,當個充滿正能量的爸媽

最後提醒家有妥瑞兒的家長,您的孩子的智商能力完完全全不輸給同儕,甚至聰明才華有過之而無不及。您可以提醒自己: 

1. 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症狀,但父母可以控制自己對孩子的反應。 

2. 讓孩子做他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完成的事。 

3. 用讚美替代責備,用獎賞取代處罰。 

4. 找到孩子的天賦,適性發展,培養有自信快樂的孩子。 

能做到上面四點,當你問醫師:「我的孩子可不可以不要吃藥時?」我可以回答你:「當然可以,但請從改變自己開始,不要當負能量爸媽,請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