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偏頭痛,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by | 2 月 26, 2018

偏頭痛-照護線上


30歲的王小姐是醫院門診的護理師,從高中時就偶有嚴重的頭痛,通常睡一覺就好。

但是最近醫院評鑑漸近,壓力加上失眠,頭痛的頻率明顯增加,最近幾週幾乎每 2-3天就發作一次頭痛,明顯造成工作不能專心,每天都希望趕快下班休息。

門診中,王小姐描述她的頭痛,如脈搏般一脹一縮地,從後腦杓往右邊太陽穴蔓延,而且發作時噁心感嚴重,甚至有一次還吐了出來。

一旁陪同的母親有也有頭痛的經驗,也很擔心她是不是大腦出了什麼問題。王小姐的母親面帶憂愁地問到:「我女兒的頭痛是不是偏頭痛?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呢?」


我的頭痛是不是偏頭痛呢?

醫師在看診時,遇到頭痛的病人,會根據個人疾病藥物史、頭痛發生的過程、身體檢查的結果,嘗試把頭痛分成「兩種主要的大分類」

1. 體質型的頭痛(原發性頭痛)

2. 病因型的頭痛(次發性頭痛)

「體質型的頭痛」,佔所有門診頭痛病人的 90% 以上。雖然有時頭痛欲裂,生活大受影響,但是這一類的頭痛多半是良性的。

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檢查大腦並沒有明顯的病因,也沒有立即的危險性。而「偏頭痛」,就是屬於這第一種頭痛的大分類之內。(頭痛發作時的十個重要問題!


典型偏頭痛(Migraine)的診斷標準

根據最新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三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對於偏頭痛(Migraine)的診斷標準,我們可以自己幫自己檢測一下,你的頭痛符不符合「偏頭痛」的典型標準。

A. 發作的症狀,符合以下 4種症狀之中的 2種(含)以上:
 1. 痛在頭的單邊(有時會換邊)
 2. 痛起來一漲一縮,像脈搏的感覺
 3. 痛起來會不想活動,想靜靜呆著
 4. 痛起來生活大受影響,甚至必須請假

B. 頭痛時,至少曾經合併發生以下 2種併發症狀其中之 1:
 1. 出現噁心感,或是發生嘔吐
 2. 出現畏光感,且希望能安靜一點

C. 發作時如果不吃藥,持續至少 4小時以上,但每一次發作不會超過 3天。

D. 如A~C 所描述的頭痛經驗,至少發生 5次以上。

這四點就是「典型的偏頭痛」的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如果以上四點都符合,你的頭痛就有極高的可能性是「典型的偏頭痛」。


關於偏頭痛,我還應該知道些什麼?

在確診偏頭痛之前,有八大注意事項你必須知道。

1. 偏頭痛是一種年輕女生為主的頭痛。第一次發作年齡多在 10~14 歲,30~39 歲是發作的巔峰時期,女男比約 3:1。大於 50歲才第一次發作,常常不是真正的偏頭痛。

2. 偏頭痛發作與賀爾蒙的變化相關。一般來說,青春期開始逐漸頻繁,40歲後可能會漸漸緩解,但是停經期前後又會開始密集發作。根據統計,有高達 70% 的女性偏頭痛病友,頭痛發作的日子,與月經期有或多或少的相關性。

3. 偏頭痛有明顯的家族遺傳的傾向。典型偏頭痛的病友中有 70% ,發現直系血親也有偏頭痛的病史。

4. 偏頭痛並不一定都是痛在單邊。雖然以發作在單側太陽穴附近為主(佔 60%),但是仍有 30% 的發作,發生在頭的兩側或是後腦勺。

5. 偏頭痛發作前數小時到數天,有六成的機會出現「發作前的不舒服」(醫學上,稱為前驅症狀)。包括:反覆哈欠或倦怠、腸胃不適、胃口改變、鬱悶焦躁、頸部僵硬。

6. 約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偏頭痛發作,伴隨著「偏頭痛預兆」(Aura)的發生,多在發作前後 5~20 分鐘內逐漸形成,不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完全可逆。所以偏頭痛也依據「預兆的有無」分成兩類:「無預兆偏頭痛」和「有預兆偏頭痛」

7. 「偏頭痛預兆」是大腦皮質電流的不正常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CSD)所造成的。常見的「預兆症狀」包括:
  視覺預兆:眼冒金星、光點閃爍、盲點擴大,或只是模糊不清。
  感覺異常:以手臂與臉為主。針刺感,甚至半邊癱軟無力。
  語言障礙:口齒不清,或是失語症狀。
  聽幻覺、嗅覺幻覺、味覺幻覺、似曾相似感或陌生感。

8. 除了上述的典型的偏頭痛之外,還有「非典型的偏頭痛」,之後的文章會一一介紹。這些「非典型的偏頭痛」主要包括:
  腦幹預兆偏頭痛
  偏癱性偏頭痛
  視網膜偏頭痛
  前庭眩暈型偏頭痛
  雌激素相關的偏頭痛
  週期性嘔吐症候群


什麼時候我的偏頭痛該進一步檢查呢?

如上所述的國際診斷標準,偏頭痛的確診完全依靠病人提供的病史及症狀。目前沒有任何的檢查(包括:抽血、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可以拍板斷定你的頭痛一定是或不是偏頭痛。

因此如果你的頭痛病史及症狀,完全符合典型的偏頭痛標準,進一步檢查是沒有必要的,直接治療即可。

但是,如果有以下八種情況,請到醫院請醫師評估是否應該進一步檢查。

1. 雖然大致符合偏頭痛的典型症狀,但是第一次發作。

2. 以前是典型的偏頭痛,但是這次跟以前的痛法及嚴重度都不一樣。

3. 出現頭痛以外的其他症狀,明顯影響生活,沒有頭痛時也持續存在。

4. 以前吃的有效的止痛藥,這次吃都沒有效。

5. 每次頭痛永遠只痛同一邊,從來不會換邊痛。

6. 50 歲之後,才第一次發生典型偏頭痛的症狀。

7. 還有合併其他的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

8. 其他符合「頭痛警訊」的症狀(頭痛別輕忽!請注意六大危險警訊!


為什麼偏頭痛會找上我呢?

從遺傳來說明

偏頭痛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約七成的病友的家屬,可以問出偏頭痛的病史,如果父母親之中有一人有典型的偏頭痛,小孩有46% 的機會也會遺傳偏頭痛。

「有預兆的偏頭痛」比起無預兆的偏頭痛,更容易有遺傳的傾向。


偏頭痛的核心理論 – 神經血管理論

至於偏頭痛的病理原因,因近年來的蓬勃研究,已經有許多發現,治療上也頗有斬獲,但是仍有許多細節有待研究。

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1. 「腦幹的三叉神經核」的疼痛敏感化(Sensitization)連鎖反應。

2. 腦血管擴張及血漿外滲,造成腦血管周邊「神經性發炎」(Neurogenic Inflammation)。


總之,偏頭痛是疼痛敏感化的連鎖反應

偏頭痛的頭痛症狀主要是源自於「三叉神經系統」的刺激。

三叉神經纖維及一部分頸神經纖維,分佈在腦血管的四周,將痛的刺激傳送到「腦幹的三叉神經核」(集散地)。

而這些痛的刺激經由集散地,往內誘發中樞神經的「疼痛敏感化」連鎖反應,也往外經由刺激腦血管擴張、血漿外滲,引起血管周邊的「神經性發炎」;一內一外造成偏頭痛的脈搏性頭痛。

這個連鎖反應的過程,有許多大腦的神經分泌物質參與其中,如:血清張力素、抑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GRP),及許多發炎物質。

根據對病因的了解,許多可以控制這個反應的藥物,就被發明出來預防及治療偏頭痛。


症狀與偏頭痛相似,卻暗藏危機的九種頭痛

有幾種暗藏危機的頭痛,都可能在「病程的某一個階段」,與偏頭痛的症狀相似,卻是屬於「病因型的頭痛」,不可輕忽!

1. 蜘蛛膜下腔出血頭痛

2. 顱動脈剝離造成頭痛

3. 顳動脈炎造成的頭痛

4. 硬腦膜下血腫造成頭痛

5. 可逆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6. 顱內靜脈竇栓塞的頭痛

7. 腦瘤的頭痛

8. 腦膜炎頭痛

9. 高腦壓頭痛


畫線重點記起來

1. 發作的症狀,符合以下 4種症狀之中的 2種(含)以上:
  痛在頭的單邊(有時會換邊)
  痛起來一漲一縮,像脈搏的感覺
  痛起來會不想活動,想靜靜呆著
  痛起來生活大受影響,甚至必須請假

2. 頭痛時,至少曾經合併發生以下 2種併發症狀其中之 1:
  出現噁心感,或是發生嘔吐
  出現畏光感,且希望能安靜一點

3. 發作時如果不吃藥,持續至少 4小時以上,但每一次發作不會超過 3天。

4. 以上所描述的頭痛經驗,至少發生 5次以上。


注意八種情況,偏頭痛該進一步就醫評估檢查

1. 雖然大致符合偏頭痛的典型症狀,但是第一次發作。

2. 以前是典型的偏頭痛,但是這次跟以前的痛法及嚴重度都不一樣。

3. 出現頭痛以外的其他症狀,明顯影響生活,沒有頭痛時也持續存在。

4. 以前吃的有效的止痛藥,這次吃都沒有效。

5. 每次頭痛永遠只痛同一邊,從來不會換邊痛。

6. 50 歲之後,才第一次發生典型偏頭痛的症狀。

7. 還有合併其他的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

8. 其他符合「頭痛警訊」的症狀。


同場加映:

頭痛發作時,請注意十個重要問題!

頭痛別輕忽!請注意六大危險警訊!

腦內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懶人包)

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 – 常見的腦瘤(懶人包)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