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沒有多囊腎的人生 – 基因診斷

by | 11 月 24, 2017


小林是個三十出頭的多囊腎病友,大約國中時期就知道腎功能異常,三十歲就進入透析,也在我的門診定期追蹤。

一向話不多的他,今天照例回診,問完診、開完藥後,小林有點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我多問一句

「還有甚麼問題嗎?」

「沒有沒有,沒有問題,嗯,是這樣的,黃醫師,我上個月結婚了!」

「真的啊!恭喜恭喜喔!」我看小林並沒有露出格外欣喜的樣子,可能他要說的不只如此。

「黃醫師,我不知道,我該不該生小孩。」

結了婚,是人生的重大事件,生小孩,更是讓兩個人生都轉彎的重要關卡,但是對自體顯性多囊腎患者而言,生小孩,代表的卻是更多的未知與擔憂。


多囊腎患者的擔憂

自體顯性多囊腎的父母雙親之中,如果有一人罹患多囊腎,他們生出的小孩得到多囊腎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每生一個小孩,就有一半的可能,孩子也會罹患多囊腎。而這病的穿透率(有基因突變者發病的比率)是百分之百。

因為透析的普遍化,雖然腎臟功能不好,生命還是可以經由規律透析來延續,然而,今天如果你的小孩,也有可能跟你一樣,不滿三十歲就開始洗腎,你會怎麼選擇呢?


基因診斷的優點

在沒有基因診斷之前,家中如果有多囊腎的病史,很多病友們,都歷經過類似的煎熬:定期的電腦斷層、腎臟超音波檢查,加上抽血驗腎功能,每次去醫院,都像在等宣判一樣,深怕哪天,醫師突然語帶保留的說:你應該有多囊腎!

藉由基因診斷,即使是剛出生的小孩,也能靠抽血、或由口腔黏膜細胞,就知道是不是多囊腎的患者;近年來,生物科技一日千里,隨者次世代定序技術的進步,價格也快速下降,多囊腎的基因突變,可以用數種不同的定序方法得到基因確診;針對個人的基因診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基因診斷確診的多囊腎患者,可以明確的知道,致病基因是哪一個,家族中的成員,只需要檢驗同一個基因,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有沒有多囊腎。

除了及早診斷之外,基因診斷因為確認了突變的類型,加上其他的因素,可以預測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讓多囊腎患者得以提早規劃人生,不會因為擔心進入透析的時程未定,而在人生的抉擇上躊躇不前、綁手綁腳。

就像癌症標靶治療一樣,如果確知癌細胞有相對應的突變而投藥,藥物有效的比例可大大提高;治療多囊腎的新藥,如果可以進行基因診斷,確認突變的位置,就可以預測藥物治療的效果,進而評估是否值得花錢長期吃藥。


預約一個沒有多囊腎的人生

提早診斷多囊腎,可以讓病友提早控制血壓,督促自己養成健康的飲食與作息、每天喝充足的水分(一天喝超過3000毫升)、避免使用腎毒性的藥物,或者及早使用治療多囊腎的藥物;這些都可以讓多囊腎的患者,及早為疾病做好規劃,藉由次級預防,來延緩進入透析的時間。

除此之外,基因診斷,對多囊腎的腎友來說,有更重大的意義:可以替自己的下一代,預約一個沒有多囊腎的人生。

在經過基因診斷,知道自己突變的基因之後,經由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的方法,將培養中的胚胎取出一個細胞,檢查細胞中有沒有基因突變;如果沒有基因突變,再將胚胎植入媽媽的子宮中,等到懷胎十月之後,就能迎接一個沒有多囊腎的寶寶。



從胚胎中取細胞,會不會傷到胎兒?

科學家跟你一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

近年來人工生殖蓬勃發展,這個取胚胎細胞的方法,已經很成熟的運用於遺傳疾病,目前已經可以達到,在合適的時間從胚胎中的取出單一細胞檢驗,卻不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藉由基因診斷與胚胎植入前的篩選,雖然不能保證孩子以後可以讀哈佛、或是變成愛因斯坦,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孩子不會有多囊腎。

所以多囊腎的患者,即使夫妻都罹患多囊腎,都可以勇敢的結婚,努力的生小孩;不再需要單身,或者因為擔心,而不敢生小孩。

我想對一個埋首基因研究的腎臟科醫師來說,最高興的時刻,就是一年後的某一天,當我看門診看得天昏地暗時,小林帶著太太進來診間,手上拿著彌月蛋糕,笑著對我說:「黃醫師,謝謝你!我們的寶寶滿月了!」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幫助緩解症狀、提升預後,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切片檢查確定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而且腫瘤已經轉移。」

經過團隊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頸部淋巴結,並利用射頻燒灼術及放射性治療處理肝臟的腫瘤。後續患者持續接受長效型體抑素注射治療,幫助改善症狀並抑制腫瘤生長。患者已經接受體抑素治療約5年,目前狀況穩定,沒有發現新的腫瘤。陳佳宏醫師說,雖然在發現時已是轉移性第四期神經內分泌腫瘤,不過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是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可以維持。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骨鬆性骨折增加死亡風險!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優先提升骨質密度,骨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走路時和行人稍微碰撞跌倒,結果就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室後,發現是髖部骨折。」林聖傑醫師表示,「患者很懊惱,認為骨折是因為運氣不好,但是經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才曉得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後續也開始接受治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應該有機會避免骨折發生。」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乳癌治療便利性大進化!HER2雙標靶藥物皮下注射新劑型–早期、晚期都受惠,腫瘤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30多歲的王小姐因為健檢而確診早期乳癌,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病理報告的結果,醫師建議術後進行HER2雙標靶治療。 「醫師,如果做HER2雙標靶治療,是不是每次都需要兩、三個小時呀?」王小姐問,由於平時工作相當忙碌,讓她很擔心後續治療的安排。 「依照妳的狀況,HER2雙標靶治療能夠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因傳統HER2雙標靶治療是透過靜脈輸注給藥,的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已經有皮下注射新劑型,每次只要幾分鐘,可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方便很多!」...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後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不易察覺,診斷、治療解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有位中年患者因為腹部劇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是左大腸腫瘤導致腸套疊及腸道缺血,於是安排緊急手術切除腫瘤。」陳周誠醫師表示,「病理報告顯示腫瘤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且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

因為腫瘤惡性度較高,患者術後開始接受體抑素類似物治療,至今已超過七年,目前狀況穩定,腫瘤沒有復發的狀況,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腹瀉、血便、體重減輕是警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 30 多歲的女性患者,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壓力很大,經常腹瀉。雖然發現排便帶血,但自認為是痔瘡,而沒有放在心上。」王彥博醫師指出,「因為持續解血便,患者經常感到頭暈,才終於就醫檢查。」

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直腸、結腸有嚴重發炎、潰瘍。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 為潰瘍性結腸炎,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患者的症狀緩解,但 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於是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至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已經過了三年,患者的狀況穩定下來, 沒有復發的狀況,已回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期待健保放寬給付標準,生物製劑助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病友重拾希望

NMOSD(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視神經與脊髓,造成失明、四肢無力,甚至癱瘓。患者中有7至9成為女性,發病年齡集中於40至50歲。由於許多患者依然肩負家庭主要照顧責任及經濟來源,一旦疾病復發,除了對患者本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造成極大的壓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