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眼窩、骨頭痛,當心登革熱!

by | 8 月 17, 2017


「醫師,我發燒了,又全身痠痛……會不會是登革熱?我以前有得過,現在的感覺跟之前得到時一樣。得到第二次就會死掉嗎?」

每到夏天,進入登革熱季節,大家總是談「蚊」色變。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會經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給人類。根據血清型,可分為 Ⅰ、Ⅱ、Ⅲ、Ⅳ 四種型別,每一型都具有感染致病的能力。 

若是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所以有可能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病毒。 


登革熱的病媒蚊會在何時出沒?

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而白線斑蚊則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之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 1 – 2小時及日落前的 2 – 3小時 (可記成「朝九晚五」,早上 9 – 10 點,下午 4 – 5 點)。 


感染登革病毒後,多久會出現症狀?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 3至 8天(最長可達 14天)。

病人發病前 1天至發病後 5天的這段期間,為病毒血症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病人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就會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 8 – 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別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 38 ℃),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有時也會有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的情形。 

發病後的第 3 ~ 5天,若出現嗜睡、持續嘔吐、腹痛、出血等警示徵象,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而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會有更高機率導致登革熱重症。登革熱重症的死亡率可以高達 20 %以上。這也難怪曾經得過一次登革熱的人,只要一發燒又全身痠痛,就會膽戰心驚,深怕又中了第二次登革熱。 

台灣兒童感染登革熱之平均年齡為14歲。青少年感染後常見的症狀跟成人類似。而兒童感染登革熱時,較易出現皮膚發癢的情形。學齡前兒童因為無法清楚描述身體的不舒服,因此通常在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多日或家中成員被確診登革熱後,才被診斷出來。


怎麼確定是登革熱?

(1) 病毒核酸檢驗(即時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Real-Time RT-PCR)

(2) 第一型非結構蛋白 NS1 抗原快速檢測

(3) 血清抗體檢驗

(4) 病毒分離 

從病人開始出現發燒症狀時,即可在血液中檢測出登革病毒「第一型非結構性蛋白(NS1) 」抗原。因為 NS1抗原檢測快速,所以常作為急性感染的快速診斷。但是,在感染的前兩天,NS1 快篩的敏感度較低。若發病初期 NS1快篩結果為陰性,仍須持續追蹤觀察,必要時接受進一步評估檢驗,以免錯失防疫及治療時機。


登革熱該怎麼治療?

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感染登革熱的病人,需多休息、補充水份、適時服用退燒藥,並注意有無登革熱重症的可能性。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登革熱重症病患則應住院接受治療與照護。 


如何預防登革熱? 

● 減少病媒蚊

經常巡檢居家及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積水就倒掉,且不要的器具也應丟棄,以避免病媒蚊孳生。下過雨後,還要再重新巡視一次有無積水。


● 預防叮咬

蚊子叮咬的高峰期為「朝九晚五」,早上 9 – 10點,下午 4 – 5點,盡量不要在這段時間到戶外或蚊蟲多的地方。同時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並且使用「有效」的防蚊液。

DEET(敵避、待乙妥)、Picaridin是目前確定有效的防蚊成分。建議噴灑或塗抹在皮膚裸露處,才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以預防蚊蟲叮咬。 (如何有效防蚊?讓醫師告訴您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DEET 不適宜用於二個月以下的幼兒。 


● 疫苗保護

2015年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問世,屬活性減毒疫苗,適用年齡為 9 ~ 45歲的兒童及成人。但尚未在台灣核准上市。未來預期還有其他藥廠製作出登革熱疫苗,以提供保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