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 孕婦要當心!

by | 3 月 17, 2017



茲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種黃病毒(flavivirus),能夠經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等病媒蚊來傳播。西元1947年,研究人員從烏干達茲卡森林裡的猴子身上分離出這種病毒,而將它命名為「茲卡病毒」。西元1952年,首位感染茲卡病毒的人類病例被發現,爾後於南亞、非洲等地皆出現零星個案。由於茲卡病毒造成的症狀不會太嚴重,案例也不多,所以大多數人均不曉得茲卡病毒。


西元2007年,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出現茲卡病毒疫情,共有49個確定病例與59個可能病例。西元2015年,美洲開始出現茲卡病毒案例,也有愈來愈多人遭到感染。茲卡病毒的散播速度相當快,在巴西估計有數十萬甚至超過百萬人受到感染。顯然茲卡病毒已成了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




感染茲卡病毒會怎麼樣?


感染茲卡病毒後,大約會經過大約3至12天的潛伏期,接著將出現發燒、紅疹、結膜炎、噁心、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持續數天之後會漸漸改善,死亡率很低。茲卡病毒的臨床症狀類似登革熱,不過較為輕微,許多患者覺得症狀不甚嚴重,所以沒有就醫。


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既然茲卡病毒的症狀不嚴重,死亡率又很低,為何會受到如此關注?


這是因為茲卡病毒於巴西大流行的同時,有大量孕婦產下小頭畸形的新生兒。這些新生兒的神經系統有發育障礙,頭圍比正常新生兒小很多,也將出現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美國疾病管制署已經證實茲卡病毒與小頭症之間的關聯。然而,確切病理機轉仍未明瞭。




如何治療茲卡病毒?


目前沒有治療茲卡病毒的特效藥,醫師只能依照患者的疾病表現給予症狀治療。




如何預防茲卡病毒?


目前沒有預防茲卡病毒的疫苗,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斑紋叮咬。前往疫區時務必穿著長袖、長褲,並使用含有DEET的防蚊液。懷孕婦女應該避免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以免胎兒出現小頭畸形或其他致命的腦部缺陷。


由於茲卡病毒也可經由性交傳染,正確使用保險套也可預防茲卡病毒。


從疫區返國後,若感到身體不適,便需要盡快就醫。




台灣會出現茲卡病毒的疫情嗎?


台灣出現茲卡病毒疫情恐怕只是遲早的事。現代的國際旅行非常便利,每天均有許多人進出疫區,因為茲卡病毒的潛伏期有好幾天,而且症狀又不會很嚴重,患者可能在無意間把病毒帶到其他國家,並通過機場的發燒篩檢。2016年,台灣已發現首例境外移入的茲卡病毒個案。


氣候潮濕溫暖的台灣蚊蟲較多,近年來皆有登革熱疫情爆發,與登革熱相似的茲卡病毒未來也可能在台灣流行。大家一定要盡量清除積水容器,才能避免病媒蚊孳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