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變暗、變模糊,原來是白內障惹禍!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提升便利、安全性,眼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1 月 8, 2024

電視變暗、變模糊,原來是白內障惹禍!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提升便利、安全性,眼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醫師,開完白內障後,看東西變得好清楚、好明亮喔!」60多歲的王先生在術後回診時興奮地說,「之前我以為家裡電視故障,便去買了一台新電視,結果回家一看畫面還是又暗又模糊,所以就回去電器行罵了老闆一頓。想起來真是不好意思,原來是我自己白內障啊。」
 
進行白內障手術前,都會做詳細檢查並了解用眼需求。左營大學眼科診所謝宏義醫師指出,因為患者有散光,也有夜間開車的需求,所以在詳細討論後選擇使用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解決白內障的同時也矯正散光,提升視覺品質。
散光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屈光異常,謝宏義醫師解釋,散光的問題在於角膜的弧度不規則,使光線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產生清晰的影像。
「散光大多是天生的,因為人類的角膜通常不是完美的圓弧,所以散光的比例相當高,可能八、九成以上的人口或多或少有散光的狀況。」謝宏義醫師說,「如果散光超過100度,對視線的清晰度就有蠻大的影響。」
散光影響視力與安全
散光會使視覺品質下降,導致視力模糊。謝宏義醫師說,尤其在晚上看路燈、車燈都會散開,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
隨著年紀增長,眼睛退化,角膜的形狀會有些微變化,散光度數可能增加。謝宏義醫師說,水晶體的退化往往會更加明顯,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晶體,慢慢變得混濁,形成所謂的白內障。
「到了一定年紀,每個人都會出現白內障,差別在於退化的速度。」謝宏義醫師說,「就好像有些人三十多歲就有白頭髮,有些人到五十歲才有白頭髮。」
導致白內障提早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曝曬過多紫外線、高度近視、眼睛外傷、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謝宏義醫師說,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二十年前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大多是七、八十歲,現在有許多患者在五、六十歲便到了需要手術的程度。
白內障可能導致失明
出現白內障後,外界光線無法順利通過混濁的水晶體,患者就好像是隔著毛玻璃在看東西。謝宏義醫師說,隨著白內障惡化,看東西會越來越模糊,視野也越來越暗。所以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可能會感到視野變得很明亮,煥然一新的感覺。
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同時解決散光、白內障
在白內障初期,醫師可能會開一些藥水,稍微延緩白內障的進展。謝宏義醫師說,但是在白內障中期之後,任何藥水都沒有實質幫助,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白內障手術,移除老化混濁的水晶體,放入新的人工水晶體。
早期的人工水晶體是單一個焦點,遠距離能夠看的很清楚,至於中、近距離,就要配戴老花眼鏡。謝宏義醫師說,隨著光學科技的發展,人工水晶體的功能已有很大幅度的進展。從單焦點進展到多焦點,然後又從焦點型人工水晶體進展到能夠延長視覺景深的焦段型人工水晶體。
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可以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並延長視覺景深,改善中距離視力。謝宏義醫師說,中距離大概就是一個手臂的長度,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使用中距離視力,例如切菜、煮飯、打電腦、打麻將、開車看看導航等。
對白內障患者而言,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可以滿足大部分的用眼需求,對日常生活較為方便。晚上開車的時候,延焦段人工水晶體較不會出現眩光或光暈的問題,減少視覺干擾,有助提升安全性。因為材質穩定,能夠減少二次白內障的機會。
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同時解決散光、白內障
處理白內障時,一定要留意散光的問題,謝宏義醫師提醒,散光超過100度便會影響視力清晰度。利用人工水晶體同時矯正散光,才能在術後達到較佳的視覺品質,也不用額外佩戴矯正散光的眼鏡。
矯正散光時,需要將人工水晶體固定在特定角度。謝宏義醫師說,延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透過新一代散光矯正技術,強化術後穩定性,準確矯正散光,能夠提升視覺品質,對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性都有幫助。
相較於早期的人工水晶體,目前的人工水晶體有長足的進步,已可同時處理遠視、近視、散光等問題。謝宏義醫師說,接受白內障手術前,請與醫師詳細討論,根據需求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 60 歲的男性患者,原本肝功能就不太理想,確診晚期肝癌時,發現肝臟內有多顆腫瘤,最大超過 10 公分,且壓迫周圍器官,AFP(甲型胎兒蛋白)指數高達 190,000 ng/ml(正常值小於 20 ng/ml)。」林裕民醫師表示,「我們先改善他的肝功能,隨後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並協助申請健保給付以減輕經濟負擔。」經治療後,患者的 AFP 指數從 190,000 ng/ml 迅速降至 30 ng/ml,且持續治療一年,目前穩定維持在 5 ng/ml 以下。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僅殘留少量癌細胞,肝功能也逐漸穩定。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HIV感染者達到U=U後 活得長更要活得好!感染科醫師詳解HIV治療5個必問 李雋元醫師圖文解說

隨著醫學進步,HIV已不再是絕症,透過持續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感染者已可有效控制體內的病毒量,預期壽命也幾乎與一般人無異。但在治療效果與平均壽命的提升後,感染者如何活得更好,成為了新的治療目標。

照護線上請李雋元醫師來談談HIV治療,希望藉由5個問答能讓感染者對HIV治療有進一步認識。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傷口併發症的成因與對策,骨科醫師圖文解析

「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十分鐘運動–四足跪姿練髖部肌力,附伸展

想要改變髖部僵硬、常常髖部痛,請試著增加髖部的活動度與肌力。活動度是我們身體可用的活動範圍,也是運動能力的基礎。你需要有足夠的髖部活動度,才能讓髖部關節好好運作,增加對髖部的控制力,讓活動上協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