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還醒著嗎

by | 2 月 12, 2019

清晨五點鐘,蔡醫師疲憊地走出開刀房,才剛結束一台漫長的手術,便又接到急診室的電話,通知說有車禍的患者因為顱內出血需要緊急手術。


蔡醫師走進電梯,按了一樓之後便開始盤算著上午的常規手術應該要怎麼安排,因為急診手術會占用幾個小時的開刀房,原先預定好的手術排程就會被打亂,需要重新調度。而且,不只開刀房會有問題,連加護病房的床位調度都需要重新安排。他閉目沉思,想了好久,卻都想不出較好的對策。直到他的思緒被一聲驚叫打斷。


「啊!」站在電梯口提著水桶的工友瞪大了眼睛,「你…你還好嗎?」


被驚醒的蔡醫師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睡到連電梯都已經進入省電模式,熄掉了燈光。工友要搭電梯時,在閃爍亮起的燈光中忽地見到人影,當然就給嚇了一大跳。


蔡醫師低頭看了看錶,這是他連續工作的第23個小時,如果運氣好的話,他可以在12個小時後下班,回家休息。





從學生時代開始,醫學生就不斷被灌輸「超時工作,天經地義」、「不眠不休,才是良醫」這樣的觀念;「兩天不睡覺」甚至會被讚許為「英雄行徑」。這樣的做法合理嗎?當醫師連續工作36個小時,受害的又是誰?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容易回答。想像一下,當我們開開心心準備出門旅行,但在搭上遊覽車時,見到睡眼惺忪的司機正猛灌咖啡,然後告訴我們說:「我的技術很好,已經連續開車24小時!」


請問,膽敢上車的究竟會有幾人?


根據歐洲運輸聯盟的調查,有兩成的車禍與疲勞駕駛有關。為了提升安全,歐盟規定司機不可連續駕駛超過6個小時,如果駕駛時間為6至9個小時,那中間需有30分鐘的休息時間。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規定,在任何24個小時內,最大開車時間為12個小時。


至於台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汽車駕駛人,連續駕車超過8小時經查屬實,或患病足以影響安全駕駛者,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駕駛;如應歸責於汽車所有人者,得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


法律禁止司機不眠不休地開車,我們也絕對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給精神不繼、哈欠連連的司機,那,為什麼我們敢把自己的性命交給24小時沒睡覺的醫師?


人不是機器,需要適度的休息與睡眠。睡眠和吃飯、呼吸一樣,都是動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睡眠剝奪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心理學家做了一連串的實驗,發現當一個人有18個小時沒有睡眠時,他在執行動作的協調能力、反應速度和準確度都會顯著地變差,而其變差的程度和酒醉相當,即血液中酒精濃度0.05%,這也是在法律上禁止駕車的標準 。若是有更長的時間沒有睡眠,惡化的程度會越來越厲害。這樣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司機連續工作18小時以上,危險程度等同酒後駕車。


除了影響協調能力、反應速度和準確度之外,睡眠剝奪還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決策能力、語言能力及衝動抑制,幾乎是會全面性地降低一個人的各項能力。暫時的睡眠剝奪就會有顯著的影響,而長期、慢性的睡眠剝奪會讓狀況更加惡化。


為了避免發生危險,「過度疲勞時禁止開車」已經是被廣為接受的觀念,但是我們卻依然讓過度疲勞的醫師替我們看診、開藥、甚至開刀。開刀難道會比開車安全嗎?


大量的文獻已經告訴我們過長的工時會導致許多錯誤甚至危害,當司機過勞,受害的是乘客和用路人;當醫師超時工作,受害最深的當然就是病人。醫師和每一個芸芸眾生相同,只是平凡普通人。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讓人免除睡眠,也沒有任何的訓練可以讓人不用睡覺。因為法令的缺失,讓醫師的工時完全不受限制,連續工作36小時、48小時的醫師比比皆是。如果拿這些人來做測試,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恐怕會比酒醉還要差上許多,以這種精神狀態又要如何進行高度精細的手術呢?就算坐在診間看病,其判讀影像、開藥、做決策的能力,也相當值得懷疑。


名稱相近的藥物何其多,舉例來說,Euglucon用來降血糖,Euclidan則是改善血液循環,名字只差一點點,醫師可能寫錯,藥師可能看錯,護理師可能發錯。若是讓患者吃錯藥可能導致嚴重低血糖。無論是用藥錯誤、劑量錯誤、劑型錯誤,只要一恍神統統都是會出人命的大事。


每個人都有使用醫療的一天,你我都跑不了,所以我們應該拒絕這類潛在的可怕危害,更有權利要求並監督醫院提供合理的醫療品質,而不是讓「形同酒醉」的人來幫我們開刀和看診。


《大難時代》裡有這樣的一句話,「當你一周工作六十或更多小時,不只會累,還會犯錯,加班的時間正好用來彌補這些錯誤。」


我們都清楚曉得,醫療上有許多錯誤是無法挽回的,修正制度是維護病人安全的首要步驟。


當你看到醫師哈欠連連、睡眼惺忪時,可要再多想一想,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本文收錄於《臨床隨行,走出白色巨塔陰影》三采出版社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為了我們而公轉自轉,但每天有這麼多不開心的事情,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傷呢?每次當你得知各種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在潛意識中,會出現一些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這樣說好了,當你看一齣連續劇時,會不會有時覺得這個角色怎麼這麼奇怪,為什麼做錯事被拆穿時,他要暴怒成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卻因為怕告白失利,而選擇讓兩人感情永遠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結束誤會,為什麼要扯東扯西毫不坦白呢?...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從毛巾開始消除腿部僵硬,活化緊繃髖部

拿一條毛巾就能優化整個伸展的流程,如果你有彈力帶的話,也可以利用彈力帶輔助。這次來跑一段腿部的伸展拉筋吧。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大腿內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臀部伸展髖部伸展大腿前側伸展...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房顫動常無感,易中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降低中風風險,心臟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除了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一併處理了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白內障手術一併處理近視、老花、散光,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眼科醫師解說(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原本近視將近一千度,而在出現白內障後,近視的狀況又急速惡化,於是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何明山醫師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希望解決白內障並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老花眼。」

手術完成後,患者順利恢復。全焦段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近連續視力同時矯正散光,讓患者不用再戴近視眼鏡,也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生活與工作都方便許多。

不痛不代表沒事!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圖文懶人包)

不痛不代表沒事!這四種生殖器潰瘍,最好要認識(圖文懶人包)

「你這邊是怎麼了?」女友指著洛華的下體,問:「那算是個潰瘍嗎?」 「喔,真的嗎?」洛華表現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樣,說:「我現在才注意到。嗯,可能是我前幾天不小心撞到受傷的吧,沒事沒事,現在一點都不會痛。」 「你有背著我做什麼事情嗎?」女友繼續追問:「這看起來就像是性病。」 「哪有,冤枉啊!」洛華連忙說:「我就說不會痛了,你看這裡也乾乾淨淨,沒有流膿流湯,這哪會是性病啊!」 乾淨的潰瘍,就不是性病引起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各種生殖器潰瘍的表現。 感染性生殖器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