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聚焦國際合作與韌性醫療 2025外科醫學會探索外科新未來

by | 3 月 14, 2025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聚焦國際合作與韌性醫療 2025外科醫學會探索外科新未來

記者:林韋彤、林宗憲報導

台灣的外科技術在國際上長期享有盛譽,尤其在高難度手術及尖端技術應用上成績斐然。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醫師表示:「不論是心臟衰竭的治療、心肝腎肺的器官移植,還是微創手術,台灣的實力均位居亞洲甚至世界的前列。」

蔡建松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台灣外科在達文西微創手術技術上的發展更是國際焦點。「從傳統微創到達文西機器手臂,台灣的技術已在亞洲發光發熱,不僅造福患者,也讓國際醫療界更認識台灣的專業實力。」

亞洲外科論壇首度舉辦 深化技術合作的新起點

2025外科醫學會以「技術創新與全球合作」為主題,首次舉辦亞洲跨國外科論壇,吸引來自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國的超過30位國際專家參與,展現了國際間對台灣外科實力的高度重視。

「去年我們與菲律賓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今年則透過論壇進一步推動技術共享與國際合作,這不僅是一次跨國交流,更為亞洲外科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蔡建松理事長指出,論壇聚焦於AI技術在手術中的應用,並展望了亞洲國家在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方面的潛力。

此外,今年大會還邀請日本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參與,進一步深化台日間的專業交流。蔡建松理事長說道「這樣的合作,不僅讓台灣外科在國際醫療界的地位更加穩固,也為未來的外科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吸引年輕醫師 教育創新與環境改善並行

外科醫師的高壓訓練與高強度工作,曾讓許多年輕人對此卻步。但蔡建松理事長認為,教育方式的革新正在改變這個現象。「隨著教育方式的現代化以及技術的進步,我們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醫師投入外科領域。」

「只要我們能持續優化教育環境,並採用符合年輕世代思維的方式帶領他們,我相信外科的傳承不會有問題。」他提到,外科醫學會積極結合VR模擬手術與AI學習系統,不僅提升了培訓效果,也讓學習過程更為直觀,進一步激發年輕世代的學習熱情。

聚焦韌性醫療 強化災難應變能力

今年年會的另一重點是韌性醫療,針對天然災害與特殊事件設計了專業訓練課程,提升外科醫師的應變能力。蔡建松理事長指出:「韌性醫療計畫聚焦於五大類復甦方法與八大類常見手術的技能培養,從輸液補充、輸血、呼吸維持、體溫控制等,以及如血管分流、骨折固定、剖腹探查、胸腔止血、開顱手術及筋膜切開術等手術,涵蓋災害現場可能遇到的主要狀況。」

這些課程透過VR模擬真實災難場景,讓醫師在高度逼真的情境下完成操作演練。「例如,在模擬訓練中,醫師需於限定時間內完成胸腔止血與剖腹探查等操作,確保在真實災難發生時具備即時應對能力。」

這些訓練由外科醫學會與外傷醫學會共同策劃,結合科技與實務,全面提升台灣外科醫療團隊的韌性與實力。

年度榮耀 終身成就獎致敬肝臟移植權威

今年外科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頒發給肝臟移植領域的權威鄭隆賓教授,以表彰其對台灣醫療的傑出貢獻。蔡建松理事長表示:「鄭教授的成就不僅是台灣的驕傲,更是世界級的典範。他致力於推動台灣的肝臟移植技術,並帶領團隊完成許多重要的研究。」

為了讓更多人學習鄭教授的經驗,大會特別安排了他的專題演講,他將分享自己在技術研發與團隊管理上的寶貴經驗。蔡建松理事長表示「這不僅肯定了鄭隆賓教授一生的貢獻,也告訴我們如何透過技術與熱忱,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

2025外科醫學會展示了台灣外科在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上的卓越成就,特別是亞洲跨國外科論壇的首度舉辦,為區域技術共享與合作開啟了新篇章。蔡建松理事長強調:「台灣的外科技術已具備世界水準,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教育革新,為全球外科醫學的進步做出更多貢獻;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台灣的外科一定能持續發光發熱,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實力。」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提供連續視力,強化視覺銳利度,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解析

人工水晶體是術後視力的重要關鍵,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遠距離清晰視力,焦段型人工水晶體能夠延長視覺景深,達到連續視力,增加生活便利性。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50cm)的視力,滿足多數人的日常用眼需求,減少配戴眼鏡的機會,提升術後滿意度。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不是虛驚一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其實是中風前兆!五個指標告訴你風險

我們常說的「中風」代表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導致腦部沒有氧氣而失能。而一般口語所說的「小中風」,代表著短暫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為TIA),其實原理也是像中風一樣,送往腦部的血液供給被阻斷了,只是症狀沒有持續很久,在24小時內,腦部的血液循環自行恢復。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