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by | 2 月 13, 2025

女性血壓上升比男性更快?高血壓不是男性專屬!破解性別差異與心血管風險!

我們經常談到血壓控制的重要性,告訴大家即使暫時間你沒有體驗到高血壓直接帶來的不適,但長期的血壓高還是會造成血管內的變化影響到身體許多器官的健康,尤其是大血管、腦部、腎臟、心臟都會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也就是說,心血管疾病通常是血壓控制不良的結果,讓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

許多人會有個印象:「應該是男生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吧!」

甚至有人會說:「女生大概要等到停經以後才會有血壓問題啦,如果在五十歲以下不會怎樣啦,不用吃血壓藥。」

究竟女性和男性在血壓變化,以及後續的血管硬化、心臟功能等變化,會有怎樣的差異呢?臨床治療上,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師們常常發現,男性與女性表現血壓變化、冠狀動脈阻塞、或心臟衰竭的狀況其實還挺明確的有所不同。就像我們在「女性也會心臟病發,可能不會胸痛!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警訊愛注意」提過的,女性心臟病發時,可能只是表現很累、難以休息,而不一定會胸痛,且女性比較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以及維持住心臟輸出率的心衰竭。這些發現都告訴我們,或許男性女性在血壓、心血管的變化方面,有更多不同值得我們發現。畢竟,假使我們發現兩者在病理機轉就有不同的話,或許在治療上或預防的方面,就能再提出更精準的保健或治療方法。

關於不同性別的血壓變化,研究怎麼說

關於男性女性血壓的變化,我們可以參考一篇刊登在JAMA Cardiology的研究。這篇論文的資料來源利用了四個長時間研究的資料,這些資料裡面有長時間每個患者的血壓紀錄以及他們使用的抗高血壓藥物。此篇論文總共收集了32833位患者的資料,其中54%(17733位)是女性,年齡從5歲到98歲,觀察期間長達43年。在這40多年之中,其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女性罹患了新的心血管問題。

若我們分為男性、女性兩個族群做比較的時候,先看5到14歲,也就是還沒青春期發育之前的血壓,在男童或女童沒有顯著的不同。

若看到在二十歲的時候,男性的收縮壓基準值比女性來得高。可是其實從二十多歲開始,女性血壓隨著年齡升高的速度就比男性來得快,雖然男性的收縮血壓也是隨著年齡在上升,但速度較慢。到了六十歲左右,女性的收縮壓數值會開始超過男性,並持續上升。若以平均血壓來看,女性平均血壓上升的趨勢也相當明顯,從二十幾歲開始就比男性來得快,直到六十歲達到平均血壓的高峰。

如果再藉由一些統計技巧,校正了其他會影響血壓的因素,包含身體質量指數BMI,總膽固醇,糖尿病,抽菸等變因,無論男性或女性的血壓上升幅度都會在校正後稍稍減緩;然而,經過這些校正後,女性血壓隨著年齡的上升幅度還是高於男性。

了解男性、女性隨年齡的血壓變化,有什麼重要性

了解男性、女性隨年齡增長的血壓變化軌跡,會有什麼重要性呢?過去雖然大家知道女性也會心臟病發,不過總覺得發作時間會比男性來的晚,至少會等到停經幾年以後才會比較容易心血管疾病發作。由於堅信「育齡女性不太會有血壓或心臟問題」,許多女性對監控血壓、控制血壓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

然而如果我們看看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四十歲後,女性血壓增加的幅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其實從二十多歲開始,女性血壓就會一路爬高。因此,或許女性在三十歲上下,就該開始注意自己的血壓,並及早採取控制血壓的生活方式。(請參考: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另外一個值得深入醫療人員繼續研究的是,談到心血管疾病的時候,我們心中的心血管疾病模樣的同質性非常高。不管是個老伯伯在大吃一頓後心肌梗塞,還是一位中年的跑馬者在跑途中心肌梗塞,或是一位妙齡女子突然右手不能動,被診斷為中風;我們對其血管的病理變化的認知目前是非常類似的,這些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是有相同的心肌缺血以及心臟衰竭。

然而,若我們發現女性血壓隨著年齡變化的軌跡與男性並不相同,那麼在病理機轉的程度,像是血管的硬化,尤其是小型動脈的重塑變化,會不會也有什麼不同呢?還是與荷爾蒙、基因表現有關?或許就是這些的不同,導致了女性心臟病發的時候其症狀較不典型。倘若我們能更進一步找出病理變化的不同,在預防保健上或許能提供更多的資訊,告訴女性如何保養心血管。

結論

千萬不要以為女性比較不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二十幾歲後,女性血壓上升速度較快,建議在年輕時期就開始監測和管理血壓,以預防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醫療專業人員在制定高血壓預防和治療策略時,也別忽略女性喔!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