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狹窄或逆流都會影響心臟功能,修補、置換人工瓣膜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by | 2 月 6, 2025

二尖瓣狹窄或逆流都會影響心臟功能,修補、置換人工瓣膜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6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患有中度二尖瓣閉鎖不全,某天因突然喘得厲害,而被送到急診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紹榕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二尖瓣閉鎖不全已惡化為重度,導致急性症狀發生,故安排患者接受了二尖瓣修補手術,讓瓣膜恢復正常功能,並持續觀察。」

頭暈、胸悶、喘 當心二尖瓣膜出問題!嚴重恐心臟衰竭

「心臟裡有四個瓣膜,幫助維持血液流動的方向,而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間,會在左心房收縮時打開,左心室收縮時關閉。」李紹榕醫師指出,二尖瓣膜可能出現狹窄或逆流的狀況,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的原因可能與風濕性心臟病有關,由於瓣膜鈣化、組織增厚,導致瓣膜無法完全開啟,讓血液無法順利從左心房流至左心室,造成左心房壓力上升,可能引發肺高壓、心房顫動、呼吸困難等問題;二尖瓣逆流(Mitral Regurgitation)的原因包括瓣膜鬆弛、瓣膜腱索異常、瓣膜結構破壞等,導致瓣膜閉鎖不全。當左心室收縮時,部分血液逆流回左心房,造成左心室與左心房負荷增加,長期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二尖瓣出問題時,患者可能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狀,活動耐受度也逐漸下降,李紹榕醫師提醒,二尖瓣疾病的治療必須依據病患的年齡、瓣膜狀況、併發症風險及整體健康狀況來判斷,為了避免心臟功能持續惡化,一定要及早接受治療。

瓣膜損壞不擔心 置換手術專家解析

針對二尖瓣狹窄,大多會建議更換人工瓣膜,幫助患者獲得穩定且明確的療效;二尖瓣逆流,則大多會先嘗試進行瓣膜修補手術,但若是感染已對瓣膜造成嚴重破壞便得考慮瓣膜置換手術。李紹榕醫師進一步分享,「案例陳女士經討論後,雖先採二尖瓣修補手術,但是在幾個月後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狀況又漸漸惡化,為避免病情加劇,建議患者接受二尖瓣膜置換手術。」

二尖瓣置換手術可以採用傳統開胸手術或微創手術。李紹榕醫師分析,傳統開胸手術的優點是視野清晰,且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瓣膜或其他心臟問題;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較小、術後疼痛較輕、恢復期較短,但是因為視野受限,不易處理多重病變。在手術前,醫師都會和患者與家屬詳細討論,根據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病情嚴重度等,共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瓣膜選擇不擔心 置換手術專家解析

除了手術方式之外,人工瓣膜的選擇也是術前必須討論的重點。李紹榕醫師說,一般而言,65歲以上患者常優先考慮「生物瓣膜」,50歲以下患者較傾向使用「機械瓣膜」。

機械瓣膜的使用年限較長(約20-30年),但若未來瓣膜再次受損,通常需重新使用傳統開胸手術更換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雖較機械瓣膜稍短,但優點是若未來瓣膜退化,可透過經導管瓣膜置換術進行,侵入性較低。

新型乾式瓣膜使用年限增加、開口面積更大

隨著科技進步,目前有新型乾式生物瓣膜,材質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突破傳統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可上達約10-15年,趨近於機械瓣膜。另外,新型乾式牛瓣膜較豬瓣膜具更大的瓣膜有效開口面積(EOA),提供給病患在生活上更佳的血液流動力。

李紹榕醫師說,針對心臟相關術式,患者不必過於擔心與畏懼,現臨床手術經驗越來越完善,過程中可能附帶的中風風險僅約1-3%,且越年輕風險越低,提醒患者可以透過共享決策(SDM),與醫師共同討論,將有助於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與瓣膜類型。並以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為例,能夠提供多元且全方位的心臟血管外科治療,無論是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經導管手術,均能熟練執行,提供給患者完善的照護。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