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板機指!讓手指頭伸不直的「掌腱膜攣縮症」,症狀、治療全解析

by | 2 月 11, 2025

這不是板機指!讓手指頭伸不直的「掌腱膜攣縮症」,症狀、治療全解析

「我覺得我的手好像沒辦法完全張開,尤其是無名指,總是伸不直。」俊彬是位耳鼻喉科醫師,最近替患者做檢查前,發現愈來愈難戴上手套,內心不禁緊張。剛好遇到骨科同事時,忍不住開口詢問:「摸起來手掌這邊的肌腱好像一條很粗的繩索,這算什麼病?該怎麼辦才好?」

骨科醫師拿起俊彬的手,驚呼了一聲:「哇!你這個是典型教科書裡描述掌腱膜攣縮症時的樣子!」

「掌腱膜攣縮症?」俊彬複誦了一次,問道:「這該怎麼辦?我還有救嗎?該不會我以後手就廢了吧?!」

掌腱膜攣縮症的症狀

掌腱膜攣縮症的症狀

掌腱膜攣縮症(Dupuytren’s contracture)是指手掌處皮膚下方筋膜層處的異常增生,由於筋膜變厚而導致了手指的攣縮。掌腱膜攣縮症的進展相當緩慢,患者掌骨和指骨接交會之處(大概在掌紋感情線與智慧線之間),會摸到硬硬的皮下腫塊結節,可能會痛,也可能完全不痛,但隨著時間進展,皮下腫塊變得更硬更粗且明顯,從一顆硬塊變成一條硬索,延伸往指頭處把指頭往下拉。於是患者手指頭似乎伸不直,即使用盡力氣,也沒辦法完全伸直其中一隻或多隻手指頭,其中最常影響到的是無名指與小指(影響順序為4→5→3→2→1),但經常兩手都有狀況。

除了症狀會隨著時間變差之外,部分患者的掌腱膜攣縮症還可能出現在手掌之外的位置,例如腳掌(Ledderhose disease)或陰莖(Peyronie’s Disease)也會出現類似的筋膜變厚攣縮狀況。

罹患掌腱膜攣縮症的危險因子

掌腱膜攣縮症較容易發生於男性患者身上,大部分患者年齡大於50歲。男性不僅比較容易出現掌腱膜攣縮症,其症狀也會比較來勢洶洶,進展較為迅速。值得一提的是,掌腱膜攣縮症與家族遺傳很有關係,尤其有北歐血統的男性最容易罹患這個疾病。

罹患掌腱膜攣縮症的危險因子

如果工作上經常使用震動性的儀器,像是電鑽、地鑽,會增加掌腱膜攣縮症發生的機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過高,對筋膜組織而言會造成持續的傷害,因此糖尿病患者也比較容易罹患掌腱膜攣縮症。抽菸、喝酒同樣會破壞筋膜組織的健康,增加罹病機會。少數患者則是長期使用抗癲癇用藥或是營養不良而導致的。

掌腱膜攣縮症的診斷與治療

就像我們上面講的案例一般,掌腱膜攣縮症的診斷並不困難,通常透過身體檢查及視診觸診即可,不太需要再加做什麼檢查。

掌腱膜攣縮症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在疾病比較早期,還未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狀態下,也不一定需要治療。有些患者注意到手掌變化與診斷之後,又過了數個月甚至數年才需要治療。在治療之前,可以做一些手部的伸展與物理治療,適時使用護具,控制血糖,以維持手部動作的活動度。

如果患者的手掌無法平放在桌面上(稱為「桌面檢查」),可能就要考慮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若患者的手指活動程度還好,但主要是皮下結節造成疼痛,可以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緩解。局部注射也可以使用酵素分解膠原蛋白,改善皮下的軟組織異常增生。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來說,藉由手術移除增厚的皮膚與筋膜可能是必要的。

通常無論是局部注射或手術這些治療方式是可以用來緩解當時的症狀,但無法治癒掌腱膜攣縮症。隨著時間過去,患者常常又會因為組織增生再度出現筋膜緊繃的狀況。

總結掌腱膜攣縮症

我們常說雙手萬能,因為人類的手部功能很多,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橋梁,因此當出現活動受限等症狀時,當事人一定會覺得很緊張,深怕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大受影響。不過,掌腱膜攣縮症通常是個很良性的疾患,只要與醫師好好配合,治療效果都不錯。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