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治療突破,免疫合併治療解析

by | 1 月 8, 2025

劉育志醫師:近年來,晚期肝癌的治療持續進步,幫助存活期顯著延長,今天我們邀請到陳三奇醫師,來談談關於免疫治療常見的疑問,歡迎陳三奇醫師。

陳三奇醫師:大家好,我是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陳三奇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肝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陳三奇醫師:在臺灣,肝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B型肝炎,有60%到70%都是因為B型肝炎造成,另外,有10%到20%是C型肝炎[1],不清潔的食物、脂肪肝,這些代謝性症候群,也被認為是肝癌的高危險因子。

劉育志醫師:請問晚期肝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陳三奇醫師:晚期肝癌的治療主要以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跟化學藥物治療為主,不過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合併治療,包括標靶加免疫治療,或者是雙免疫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哪些晚期肝癌的患者,適合接受免疫合併治療?

陳三奇醫師:其實大部分晚期肝癌的病人,都推薦使用免疫合併治療,免疫合併治療可以有合併標靶藥物,或合併免疫治療,在這選擇當中,我們要去顧及病人的肝功能,病人的出血風險,還有病人的年紀,跟體能狀態,去做合適的選擇。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治療的機轉為何?

陳三奇醫師:當癌細胞想要逃脫免疫細胞的攻擊時,它會分泌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讓免疫細胞無法攻擊它,所以我們如果使用一種藥物,去抑制這個蛋白質,就可以讓這個免疫細胞,再活化起來,具有毒殺癌細胞的功能,這樣的藥物叫做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有兩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都可以發揮這樣的效果,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選用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標靶藥物,或者合併兩種免疫檢查抑制劑,來做合併治療。

劉育志醫師:請問免疫合併治療,對晚期肝癌患者有何幫助?

陳三奇醫師:免疫合併治療,讓本來的晚期肝癌的治療,從標靶藥物治療的時代,反應率只有5到10%,但如果用免疫合併治療,腫瘤縮小率可以達到30%[2],所以這大大的增加病患腫瘤的反應率,最重要的是病人的存活期限,從以前傳統的一年延長到19個月,現在合併治療甚至可以延長到20幾個月[3],大大的改善病人的存活期。

劉育志醫師:接受免疫合併治療時,患者需要注意哪些狀況?

陳三奇醫師:免疫治療不是化學藥物治療,它不會有傳統化療的副作用,包括掉頭髮、嘴巴破、血球低下、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是如果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的時候,我們要小心出血的風險[4],如果是雙重免疫合併治療的時候,我們要小心免疫副作用的發生,所以病患在接受不管怎麼樣的配方時,都要按照醫師的指示,定期回診,並且明確的告訴醫師自己的症狀,萬一有發生什麼危急的症狀,要儘速就診,或立刻到急診就醫。

陳三奇醫師: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預後很差,病人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走掉了,在新型免疫合併治療的情況下,會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腫瘤顯著縮小,甚至有5%到8%的病人[5],腫瘤會甚至全部都消失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病人,他是一位五十幾歲的男生,他有B型肝炎造成的肝癌,他經過手術治療又反覆復發,經過反覆的治療之後,終於有機會接受免疫的合併治療,在接受兩次的免疫合併治療之後,他產生蠻厲害的免疫反應,雖然他有一些副作用,但經過治療之後,副作用就慢慢穩定下來,而且他的腫瘤控制得非常好,從大概四顆腫瘤,最大約五公分,後來腫瘤完全都消失了,他一直治療到現在,經過兩年多,腫瘤都沒有復發,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案例。

陳三奇醫師: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效果是很有限的,但在新型的免疫合併治療情況下,有更高的機會,腫瘤可以顯著縮小,有更長的存活期間,當診斷為晚期肝癌的時候,先不要放棄希望,跟醫生好好討論,接受新型的治療,有機會帶給病患更好的存活期。

劉育志醫師:感謝陳醫師接受我們的訪談,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陳三奇醫師:掰掰。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肝癌是沉默殺手!慢性B、C型肝炎患者務必接受治療或追蹤檢查 https://www.mohw.gov.tw/cp-3160-24968-1.html

[2]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中、晚期肝癌新戰場新療法輩出 點燃病人希望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60&sid=749&page=2

[3] Yau T, et al. JAMA Oncol. 2020;6(11):e204564.

[4]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癌症免疫照護指引P.8

[5]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翻轉晚期肝癌! 第一線治療藥物「免疫加標靶」 健保給付了!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80&sid=1227&page=1

MAT_TW_OPD/YV_00049-1/ONC-TW-2400041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