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by | 12 月 20, 2024

纖維肌痛症全解析:症狀、原因與緩解策略一次搞懂!

纖維肌痛症是個可能遍布全身肌肉、關節、肌腱處的深層疼痛,常常在活動時症狀變得更糟,也會伴隨著疲倦、睡不好、以及記憶和情緒障礙。目前認為纖維肌痛症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無論是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腦部似乎都將這種刺激感知為放大版的痛覺。

纖維肌痛症的原因

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面臨一些輕觸、冷熱變化,或是一般不會引發痛感的經驗,都會真實體驗到非常不舒服,疼痛難耐的感覺。研究者認為,這代表纖維肌痛症患者的神經系統失調了,失調的狀況包括了神經發炎、神經退化,抑制型的神經傳導物太少,而刺激型的神經傳導物太多,也有一部分是腦部痛覺接收處的記憶很敏感,總是過度放大痛覺或非痛覺的刺激。

女性罹患纖維肌痛症的機會較大,同家族罹患類似狀況的機會也較高,代表纖維肌痛症與基因、荷爾蒙似乎都有關係。纖維肌痛症是種慢性疼痛疾患,有時嚴重,有時似乎又好些,可以發生在各處,有時又會換地方;而部分感染疾病、情緒壓力、或身體創傷(車禍、開刀)也會加重纖維肌痛症的病情。

纖維肌痛症的症狀

  • 廣泛性疼痛

纖維肌痛症的主要症狀就是痛。這種痛是廣泛性的肌肉疼痛和疲勞,可說是全身痛光光的痛。而愈常動用到的肌肉,例如腿部肌肉、腳底肌肉、手部肌肉會更嚴重,也常常伴隨著僵直感,有些患者會說,晨起時疼痛感比較嚴重,接下來好一些,但到了傍晚又開始變嚴重。

這樣廣泛性的肌肉疼痛可能持續三個月之久,緩解之後還是可能再度出現。荷爾蒙起伏,過度疲勞,缺乏睡眠,天氣變化,生活壓力都可能是造成症狀再度出現的一些因子。一種生動的說法是把纖維肌痛症說成「全身性的偏頭痛」,不太確定何時會發作,但一發作起來就真的非常不舒服。

纖維肌痛症的症狀

過去纖維肌痛症的診斷標準常是以九組雙側痛點(也就是共18個痛點)為主,包含頭部後方、頸部、肩膀上方、肩胛骨、上胸部、手肘外側、髖部、臀部、及膝蓋內側。舊有的診斷標準認為18點裡面有至少11點會自主性疼痛才能算是纖維肌痛症,不過目前則沒有硬性規定。也就是說,已經不會用痛點來判定是否患者屬於纖維肌痛症。因為除了痛點之外,纖維肌痛症的患者還有「痛覺過敏」以及「觸覺引發痛」。

痛覺過敏Hyperalgesia

我們可以說痛覺過敏的意思是把痛覺放大了。例如在平常狀態下,假使你戴著手錶戴太緊一點,可能只是引發一些不舒服,但若發生在纖維肌痛症的患者身上,這樣的程度就會誘發疼痛,甚至到疼痛難耐的程度。

觸覺引發痛Allodynia

觸覺引發痛的意思代表是普通不會引發疼痛的一些感覺變化,像是輕輕的碰觸、太冷或太熱等溫度變化,纖維肌痛症的患者都會覺得非常痛。

除此之外,纖維肌痛症患者還會有以下症狀

  • 疲倦感及腦霧

難以專心,比較記不得資訊,無法追上現在的話題,對大家在說什麼有點迷惘。

  • 睡眠睡不好

包含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比較難進入深層睡眠,纖維肌痛者也很較高的比率同時患有不寧腿症候群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纖維肌痛症的伴隨症狀
  • 憂鬱症和焦慮症
  • 顳顎關節疼痛

耳朵、顳側、眼睛、下巴緊繃與悶痛,咬緊牙關

  • 偏頭痛
  • 消化系統方面的問題

像是腸絞痛、腸躁症、胃食道逆流,或覺得骨盆疼痛

總之,患有纖維肌痛症的病人真的很辛苦,經歷許多異於常人的疼痛與情緒起伏,心理健康狀況自然備受考驗。不難想像患者們無論在家或在工作中,都會更容易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好而沮喪,也很容易因為旁人無法理解而心理壓力更大。

纖維肌痛症的治療

面對纖維肌痛症,自我照護非常重要。

自我照護的部分包含了各項我們生活中所做的選擇。像是要減少壓力,選擇比較能承受的生活方式,不要做著太過勞心勞力的工作,最好讓自己能獲取足夠的休息時間。平常練習冥想或深呼吸也能稍微緩解壓力感。

但是一般並不建議纖維肌痛症患者什麼都不做,一直躺著休息。據研究觀察,如果突然就什麼工作都不做,症狀並不會比較好。反而是調整、減輕工作量,但讓自己維持有在做事的狀況,是比較理想的。同樣地,如果能維持每天輕量運動三十分鐘,像是去游泳,走路,練習瑜珈,或簡單伸展,也比完全不動更能減輕症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纖維肌痛症患者的症狀可能好好壞壞,有時症狀嚴重,過兩個月後又好一些。記得當狀況變好時,不要又再度操勞自己,最好能找到一個適當的工作量與活動量,無論狀況好壞都盡量保持大致的活動量,反而是能減輕症狀較理想的做法。

在這個找到身體平衡點的過程中,醫師也會利用一些藥物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睡好一些,或是減少憂鬱焦慮,以度過這艱難的時期。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白內障術後眩光怕開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純折射式科技降低術後光暈、眩光,夜間駕車更安全,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左眼在幾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陳怡豪醫師表示,「術後患者覺得白天的視力很好,但是晚上駕車時,對向車燈會造成明顯的光暈、眩光,讓他相當困擾,甚至不敢在夜間開車,因此遲遲沒有接受右眼的白內障手術。」

隨著右眼的白內障惡化,視力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才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當時正好有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問世,採用純折射式設計,光學面上沒有任何圈圈,能夠大幅降低光學干擾,提供更高品質視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選擇使用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患者覺得白天視力相當穩定,夜間的光暈、眩光也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減少許多。終於又能在夜間開車上路,讓患者非常開心。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結締組織疾病易併發!世界肺動脈高壓日 邀您關心「心臟的癌症」 合併治療與多專科診治改善預後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紅斑性狼瘡的女性患者,因為在夜裡感到胸痛而到急診室,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有肺動脈高壓的問題」李克仁醫師表示,後來發現,患者容易感到喘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都沒有放在心上,自己也不覺得跟紅斑性狼瘡有關,所以沒有就診。

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併發肺動脈高壓,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與皮肌炎等患者病程中出現肺動脈高壓,病情進展快且複雜,需密切追蹤與早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