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排尿慢又細!醫揪兇手 告訴你如何搶救攝護腺、保住性能力

by | 12 月 20, 2024

50歲後排尿慢又細!醫揪兇手 告訴你如何搶救攝護腺、保住性能力

記者:林韋彤報導

攝護腺肥大是多數男性都會遇到的課題!據統計,50歲以上男性,約1/2都有排尿慢、頻尿、解不乾淨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且盛行率更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一名65歲男性,為改善夜尿、排尿速度慢等攝護腺肥大症狀,先至心臟科做了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兩年的時間過了,卻不見改善效果,便轉往泌尿科尋求幫助。一進診間,他便提出希望治療後不會影響性功能和射精功能等訴求,經評估討論後,他選擇接受攝護腺拉開術,不但成功解決排尿困擾,也完整保留住性功能。

長安醫院黃煒軒醫師提醒,看對科別、做對檢查,才能正確判斷病情,做出最佳的醫療建議。而男性朋友也別礙於面子或自認是老化所致,而拒絕求醫,這不僅有損健康及生活品質,甚至還可能引發心理問題,掌握治療黃金時機,才能將影響降到最低。

男性攝護腺肥大 發生機率隨年紀遞增

黃煒軒醫師指出,攝護腺就是常聽到的前列腺,是男性專有的腺體,位置在膀胱往尿道出口前,故得其稱。受到男性賀爾蒙變化影響,攝護腺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變大,進而造成膀胱出口阻塞,影響排尿功能。普遍來說,55歲的男性50%以上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且每增加10歲發生率就會跟著上升5%,到了70歲後,高達半數都有該泌尿道症狀困擾,可說是男性的原罪。

攝護腺肥大引起尿尿問題?善用IPSS量表自我檢測

隨著攝護腺肥大,同時也會引起排尿問題日益困難。黃煒軒醫師說,要知道是否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除透過醫師專業診斷外,從一些下泌尿道症狀,包括夜尿、頻尿、急尿、尿流變細、尿不乾淨、斷斷續續排尿等,即能略知一二。此外,「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也是簡單有效的自我評估工具,該表以七項常見排尿症狀發生頻率計算分數,幫助檢測攝護腺肥大嚴重程度。以利及早發現並盡早介入,更有效地控制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障礙。

攝護腺肥大治療選擇多 延誤治療恐損膀胱健康

至於攝護腺肥大一定要治療嗎?黃煒軒醫師表示,一般醫生會根據攝護腺大小、症狀影響程度等,提供適合病人的最佳治療建議。若症狀輕微,沒有不適、不影響日常生活,可不予以治療或以藥物控制,如甲型阻斷劑、男性荷爾蒙抑制劑等,這些都是常見選項。

不過,藉由藥物控制還是有極限,當無法承忍受藥物副作用或症狀程度到達中度至重度時,此時就需要手術介入治療。黃煒軒醫師提及,膀胱為了應付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泌尿道阻塞,膀胱的肌肉就必須更加有力,以利將尿液排出;但當膀胱長期反覆處於過勞的狀態,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膀胱疲乏,產生「膀胱小樑化」。不僅膀胱的彈性下降、容量縮小,也會變得過於敏感,進而造成泌尿道症狀更加頻繁出現。因此,攝護腺肥大的影響不只關乎泌尿道的通暢,對膀胱功能造成的傷害更是不容小覷,不得不慎。

攝護腺拉開術 保留攝護腺、恢復快且不影響性功能

過去治療攝護腺肥大以攝護腺刮除手術為主,雖可有效改善病人尿流速、排尿困難等,但術中破壞攝護腺組織,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且可能會引起性功能障礙、逆行性射精、水中毒等相關併發症,讓不少男性患者擔心而拒絕治療。隨醫療科技進步,現今已發展出低侵入性微創治療(MIST)。

以「攝護腺拉開術」為例,黃煒軒醫師以緊閉的窗簾譬喻阻塞的攝護腺,而攝護腺拉開術是將「窗簾拉開」後,用釘子將兩邊的簾子固定住,讓光線得以射進屋子內,拉開肥大的攝護腺打開尿道以改善排尿症狀。相較於傳統手術,攝護腺拉開手術具有傷口小、出血量少的優勢,因不破壞尿道、攝護腺組織,進而降低手術風險;整個手術時間約10-20分鐘可完成,術後當日即可返家,病人很快就能感受到排尿症狀獲得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此治療方式不會產生新發生的性功能障礙及逆行性射精等風險,減少病人的擔憂與恐懼,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及早就醫治療 讓排尿順暢無礙

黃煒軒醫師強調,攝護腺肥大治療的選擇多元,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針對治療的考量也有所不同,無論是傳統或者新興的治療方式,都各有利弊,因此,病人應充分了解後再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滿足自身的需求。

最後,黃煒軒醫師也提醒,男性朋友若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千萬不要不好意思、以為只是老化,或誤信坊間偏方,甚至沒有經過泌尿科專業檢查,(或接受非泌尿科檢查專業治療)另尋等,這些對於泌尿道症狀改善效果都十分有限,建議應盡快到泌尿科門診就診,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對症下藥,守護膀胱健康,恢復暢快地解尿。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突破晚期肝癌治療困境,雙免疫合併療法延長存活期至將近兩年!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那是位50多歲男性,診斷肝癌時腫瘤已經接近10公分,且有脊椎骨的轉移,屬於晚期肝癌。」許偉帆醫師指出,「當時患者恰好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利用雙免疫合併療法作為治療。」

接受雙免疫合併治療的成效顯著,腫瘤逐漸縮小,讓病情得相當好的控制。從發現至今已有兩年時間,目前胎兒蛋白、PIVKA-II等指數正常,而且不管是電腦斷層掃描、骨頭掃描都沒有找到腫瘤存活的跡象,患者已回到工作崗位,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乳癌HER2雙標靶新皮下給藥納健保,療程5~8分鐘可完成,提升生活品質!早期、轉移都受惠,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60歲HER2乳癌患者,在接受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吳世重醫師表示,「但由於患者體態較豐腴、脂肪層較厚,每次打針都是挑戰;加上靜脈輸注兩種HER2標靶藥物,每次都需要2、3個小時,容易讓患者感到不便與不適。」

後來,患者的家屬聽說HER2雙標靶藥物有新的皮下注射劑型,主動提出詢問。改採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後,每次給藥時間大幅縮短,僅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終於讓患者如釋重負。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延長給付年限!新一代口服抗荷爾蒙治療對抗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在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已是男性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張議徽醫師指出,由於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第四期,常出現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結、肺臟、肝臟等。 因為雄性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抑制療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張議徽醫師說,傳統的荷爾蒙抑制療法可以降低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不過在經過一、兩年後,攝護腺癌可能發展出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