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公斤肥胖糖友用藥成功瘦身又逆轉糖尿病 靠一物維持

by | 9 月 4, 2024

110公斤肥胖糖友用藥成功瘦身又逆轉糖尿病 靠一物維持

近來有越來越多因血糖異常的患者從健檢後求診,特色都是年紀輕輕、糖化血色素過高且有體重超標的問題,時常還伴隨如血脂、血壓等數值異常,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范綱志主任提醒,這類患者若能從體重控制下手,通常三高數值都能明顯改善、還有機會逆轉糖尿病。

近期,診間就有一位40歲出頭的科技新貴,體重110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已經超過30 Kg/m2 且糖化血色素高達9%,高出正常值5.6%許多,確診為糖胖症。經過醫病互相討論,患者除了開始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管理、使用健保給付之降糖藥物,還搭配兼具體重下降以及血糖控制的自費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在這過程中,患者也主動進行血糖監控,短期配戴連續葡萄糖監測管理血糖,積極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經過約半年後,體重降幅高達近17公斤,血糖值隨之下降,趨近正常值,病人狀況穩定後,降糖藥物逐漸遞減,目前已經過了九個月後仍維持良好之血糖管理。

范綱志主任補充,「這類患者需要積極提供個人化的精準糖尿病衛教並搭配合適藥物介入治療,由於他年紀輕,剛確診不久,若能針對體重有效控制,就能改善血糖、甚至逆轉疾病。」根據研究顯示,糖胖症患者減重5%可以改善血糖與共病[1]、體重減輕10%可以減少藥量[2]、減輕15%更有機會逆轉糖尿病,不再用藥[3]

范綱志主任進一步說明,針對糖胖症患者,會以第一線標準藥物二甲雙胍類(Metformin) 再依照患者需要減輕體重的幅度或是否有其他共病管理的需求來選擇藥物,例如口服與針劑的腸泌素(GLP-1)或口服排糖藥(SGLT-2)[4]。醫院內實施醫病共享決策,透過衛教說明,針對患者的治療目標與期待、用藥方便性等不同面向與患者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但若只依賴藥物的效果,卻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段時間之後仍可能會復胖或是血糖失控!」范綱志主任說明,除藥物外,臨床上也會運用連續葡萄糖監測,以科技輔助患者,讓患者即時了解各類食物、進食份量或運動對於自身血糖的影響[5]。「很多糖胖症患者都是長年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所致,在透過自費藥物減重後,為了小心翼翼維持瘦身、降糖後的好效果,許多患者願意自費配戴一段時間的連續葡萄糖監測,透過即時的血糖監測了解自身進食的時間、量、食物的種類對血糖的影響。」就有患者發現早餐食用過多的燕麥飲,讓他血糖超過目標值,也有患者發現晚餐後血糖數值較易上升,開始注意晚餐澱粉份量並搭配運動幫助血糖回穩。

范綱志主任提醒,糖胖症為糖尿病合併肥胖症,比起單純的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的患者胰島素阻抗性更高,血糖更難控制[6],風險也不只單一面向,心血管、腎臟、神經併發症風險都比未過重之糖尿病患者還要高[7],更會提升死亡的風險[8],不可不慎。  

參考資料:

[1] Curr Obes Rep. 2017 Jun;6(2):187-194. 3.Obesity (Silver Spring)

[2] Review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2 Apr;30(4):802-840

[3] Severe type 2 diabetes (T2D) remission using a very low-calorie ketogenic diet (VLCKD)

[4]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5]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 Potential Use of 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6]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Association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7] Prim Care Diabetes. 2022 Jun;16(3):422-429.

[8] Diabetes Ther. 2023 Apr;14(4):709-721.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