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反覆紅腫癢逾「這時間」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治療謹記3要1不

by | 9 月 19, 2024

皮膚反覆紅腫癢逾「這時間」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治療謹記3要1不

記者:吳儀文報導

40多歲女性護理師長期受「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所苦,難以克制的癢感嚴重影響其睡眠、工作,即使使用抗組織胺治療仍無法緩解症狀,為了止癢她甚至採取非常極端的手段,裝上人工血管以利自行施打止癢針。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皮膚免疫科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所幸免疫調節劑出現,讓這名個案看見一線曙光,透過免疫調節劑治療後終於穩定控制疾病、擺脫癢感。

9月求職季到來,許多社會新鮮人忙著找工作、面試,陳俊賓主任認為接踵而來的壓力、焦慮,可能會提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發病風險。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怡行教授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應「三要一不」,現在治療多了免疫調節劑這樣新武器,能幫助患者擺脫症狀。

什麼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跟食物過敏一樣嗎?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陳俊賓主任表示,它與外在過敏原無直接相關,但過敏原、壓力大、焦慮等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疾病,在發病期間,由於體內免疫細胞異常分泌會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的組織胺,導致風疹塊、血管性水腫,使得患者出現「紅、腫、癢」三大症狀。

這些症狀往往會在一、兩天內消失,卻又很快出現在不同位置,容易被誤以為是吃到不新鮮的食物而引起的偶發性過敏反應。陳俊賓主任提醒,民眾若突然反覆出現三大症狀超過6週,就要懷疑可能是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應至大型醫療院所檢查、治療。

症狀不只影響外觀 工作、心理健康等都受衝擊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若未治療,衝擊的不只有皮膚外觀,陳俊賓主任提到,隨著求職季節的到來,病灶若出現在臉部,造成嘴唇腫脹、起紅疹等,可能會衝擊患者的面試信心。

而且難以抑制的癢感也有可能成為工作的阻礙,陳俊賓主任表示,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每5人就有約2人因癢而工作表現不彰,有21.9%的患者因病而遲到或缺勤,其中更有37.5%患者每週請假超過一天,工作表現與收入都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半數患者處於高度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僅略低於癌症。

陳怡行教授提到,剛確診的患者大部分為青壯年,正是為了學涯、職涯奮鬥的階段,可能會覺得「發病時再治療」,但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往往就是治療失敗、無法有效控制疾病的主因,因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並非暫時性的過敏反應,發作時才用藥壓制症狀,可能會導致療程延長,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穩定控制疾病。

免疫調節劑成治療新利器 謹記「三要一不」穩定治療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需要長期穩定的疾病控制,陳怡行教授表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治療指引建議,一線、二線以不同劑量的抗組織胺為主治療,若2-4週後症狀持續,則須進入第三線治療,考慮使用免疫調節劑。

陳怡行教授表示,透過免疫調節劑穩定治療一段時間後,每5位患者就有超過3位擺脫最折磨人的癢感問題,約為前線治療的2倍;更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可快速清零症狀。

現在已有多元藥物可用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治療上,在免疫調節劑這項新武器幫助下,治療也拓展到第三線,可讓患者的症狀獲得大幅改善。陳怡行教授提醒,面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民眾應謹記「三要一不」口訣,透過治療奪回自信與人生主導權:

  • 要就醫:

莫名出現「紅、腫、癢」三大症狀超過6週,建議應至大型醫療院檢查與治療。

  • 要持續:

持續使用藥物,只有透過穩定治療才能及早控制疾病、清零病灶。

  • 要回饋:

回饋自身對於治療的期待與治療期間的不適,以利主治醫師打造個人化療程,並透過調整劑量、及早投藥幫助患者改善副作用衝擊。

  • 不依賴類固醇:

若只在發作期間才透過類固醇緊急控制,不僅無法對症下藥,停藥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嚴重的疾病反撲及藥物副作用。

原文出處:健康醫療網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十八分鐘全站姿間歇訓練,中等強度,著重核心臀腿與平衡

想在家做肌力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並採取間歇訓練30-10的方式,一個動作30秒,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以此類推。今天的動作都是站姿,可以啟動核心腹部與臀部、腿部的肌群,在動作變換之間也可以練到維持平衡的方式。訓練過程對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幫助。